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京大屠殺期間的外國友人——C.S.特里默大夫

南京大屠殺期間的外國友人——C.S.特里默大夫

作者:桑傑,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特里默(Clifford Sharp Trimmer,1891年2月5日-1974年2月8日),南京大屠殺期間,任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成員,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成員。生平1891年生於美國田納西州米德爾瓦利,1913年獲拉法耶特學院學士學位,1918年獲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碩士學位。1922年來到南京,在金陵大學鼓樓醫院擔任醫生。南京大屠殺期間,特里默的家人在江西省避難,但特里默留在南京鼓樓醫院救助平民,任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成員,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成員。

南京安全區

在南京淪陷期間,南京的醫療體系經歷了從毀滅到重建的過程,醫療性質也從日常醫療轉變為戰時醫療。在支離破碎的時局下,這樣的重建是萬般無奈之局。或者說,是整個社會面對巨大創傷的自愈行為。戰時的鼓樓醫院作為整個南京唯一一家大型醫院,它的身份已經從傳統的「醫生」轉變為公共衛生和社會救助的執行者。當時特里默大夫在鼓樓醫院內所擔任的職務是內科醫生,並且南京大屠殺時期兼管醫院產科和 X 光科,同時擔任「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委員和國際委員會轄下衛生委員會副主任。

從抗戰前鼓樓醫院有20餘名醫生、50餘名考試合格的護士,到抗戰爆發之後只有幾名醫生和一些未經嚴格培訓的護理人員,南京淪陷時的鼓樓醫院幾乎成為一具空殼。在人手最為缺乏的時候,整個南京城裡只有威爾遜和特里默等幾名內外科醫生,此種情況真讓人感到不寒而慄。在《拉貝日記》中有這樣的描述當時鼓樓醫院的情形:「路燈熄滅了,在夜幕中,可以看見傷員在街道上蹣跚,沒人去幫助他們,已經沒有醫生、衛生員和護理人員了,只有鼓樓醫院的幾個正直的美國醫生還在堅持著……」記中提到的幾個「美國醫生」[1]實際上並不完全,當時留在鼓樓醫院的包括臨時接任院長的傳教士詹姆斯·麥卡倫(James H. McCallum),兩名美國醫生羅伯特·威爾遜(Rober O. Wilson)、C. S. 特里(C.S.Trimmer),一名張姓中國醫生,還有兩名美國護士伊娃·海因(IvaHynds)、格雷斯·鮑爾(Grace Bauer)和其它三名中國護士。此時的鼓樓醫院正面臨著醫療人員緊缺、經費嚴重不足以及日軍的不斷襲擾。然而正是這樣一家醫院的存在,為傷殘軍民和城市帶來了一線生機。當時的鼓樓醫院不單純是醫療救助的提供者,還擔負了衛生防疫、社會援助以及重建醫療系統的責任。它是一扇門,是所有善意的承載者,是漂浮在血海上的一艘船 。

南京大屠殺期間的煙塵四起的南京城的慘象

《拉貝日記》中記載:「12 月 19 日下午 3 時,一日本士兵闖入鼓樓醫院,當麥卡倫先生和特里默大夫要求他離開醫院時,他竟然朝他們開槍,幸虧子彈打偏了。」[2]由於醫療任務十分繁重,而食品供給又嚴重短缺,再加上經常受到日軍的侵擾,精神壓力很大,導致醫院員工的生存質量很差,威爾遜醫生和特里默醫生在此期間一度累病。12 月 17 日,威爾遜醫生由於長時間的工作手腫了仍繼續工作到深夜;12 月 26 日,特里默醫生髮高燒,102 度(華氏),其工作由威爾遜醫生一人擔起;1 月 30 日,威爾遜醫生頸部得病。[3]他們不顧自身的安危,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大屠殺期間在鼓樓醫院的傷員

總之,南京大屠殺期間,中國紅十字會南京分會、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作為當時當地主要的紅十字組織,他們同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及其他中外慈善救助組織通力合作,置個人安危於不顧,全力救助深陷水深火熱之中的中國難民,竭盡其所能展開人道救援運動,共同譜寫了一片片人道主義的感人篇章,為紅十字會的抗戰救護工作書寫了光輝的一頁。

參考文獻:

1.[德]約翰·拉貝:《南京大屠殺史料集——拉貝日記》(劉海寧、鄭壽康、楊建明等

譯),江蘇人民出版社、鳳凰出版社2006年版

2.張生等編:《南京大屠殺史料集——英美文書·安全區文書·自治委員會文書》,江蘇人民出版社、鳳凰出版社2006年版

3.章開沅編譯:《南京大屠殺史料集——美國傳教士的日記與書信》,江蘇人民出版社、鳳凰出版社2005年版

4.[英]拉納·米特著,蔣永強等譯:《中國,被遺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戰爭全史》,新世界出版社,2015年4月版

5、張注洪主編:《國際友人與抗日戰爭》,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6月

編輯:趙培文

[1] [德]約翰·拉貝:《南京大屠殺史料集——拉貝日記》(劉海寧、鄭壽康、楊建明等譯),江蘇人民出版社、鳳凰出版社2006年版,第341頁。

[2] [德]約翰·拉貝:《南京大屠殺史料集——拉貝日記》(劉海寧、鄭壽康、楊建明等譯),江蘇人民出版社、鳳凰出版社2006年版,第230頁。

[3] [德]約翰·拉貝:《南京大屠殺史料集——拉貝日記》(劉海寧、鄭壽康、楊建明等譯),江蘇人民出版社、鳳凰出版社2006年版,第248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沙龍 的精彩文章:

蔣介石曾因這個人不惜與美絕交、獨立抗日 究竟怎麼回事?
最佳詩友:與乾隆相互唱和的「江南老名士」沈德潛何方神聖?

TAG:季我努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