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2018年第3期
真實競爭和利潤率下降:真實競爭理論與MF模型的比較
作者:孫小雨(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所)
摘要:謝克的真實競爭理論強調真實競爭中企業主動的價格削減行為。本文認為謝克對價格削減的強調實質是從非均衡角度考察置鹽定理,但他的理論缺乏一般化模型。孟捷和馮金華明確提出從非均衡角度出發對置鹽定理進行再考察,但其構建的MF模型沒有包含固定資本和微觀分析。本文通過比較發現MF模型的非均衡宏觀分析具有微觀技術選擇基礎。本文借鑒真實競爭理論的數例分析將MF模型拓展至包含固定資本的情況,這個更一般的模型發現引入固定資本後對技術選擇和利潤率波動有重要影響,如果技術進步導致產品實現率下降,那麼具有較高固定資本和較低生產成本的生產方法更有可能成為主導性生產方法。這會進一步降低產品實現率,對利潤率產生下降的壓力。
外資自由化與貿易福利提升:理論與經驗研究
作者:孫浦陽 侯欣裕 盛斌(南開大學經濟學院)
摘要:通過對一般均衡貿易福利分析框架的拓展,本文揭示了外資自由化提高貿易福利的作用機制。上游外資管制放鬆擴大了企業使用外資生產的中間投入品範圍,提高企業生產率水平進而推動一國福利的上升。基於該理論模型,本文測算中國投入產出表對應行業的貿易福利規模,並且結合中國《外商投資指導目錄》構建分行業外資自由化指標,就外資自由化和貿易福利的關係進行經驗研究,證實了本文的理論假說。回歸結果還顯示,相比於服務業,福利促進作用主要來源於上游製造業外資自由化;外資自由化對福利的提升主要通過一般貿易方式實現。
貿易便利化與企業生產率:基於產業集聚的視角
作者:李波 楊先明(雲南大學經濟學院 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
摘要:本文構建了產業集聚視角下貿易便利化對企業生產率影響的理論分析框架,並結合中國2000-2007年製造業企業數據研究發現:無論是採用貿易便利化分領域指標,還是貿易便利化綜合指數,推進貿易便利化會顯著促進企業生產率進步,尤其促進處於產業集聚程度較高行業企業的生產率進步。此外,相對於東部企業、出口企業、低中間品進口依賴行業企業及外資企業而言,貿易便利化分別對中西部企業、非出口企業、高中間品進口依賴行業企業以及本土企業的生產率作用更大,尤其是對非出口企業和本土企業中處於產業集聚程度較高行業的企業。
中間品生產企業的談判勢力與出口政策
作者:謝申祥 蔡熙乾(山東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
摘要:本文假定一國僅有一個非一體化企業,而另一國既有一個一體化企業又有一個中間品生產企業。非一體化企業需要向中間品生產企業購買中間產品方能生產最終產品,中間品的價格由雙方談判確定。兩國企業生產的最終產品全部出口到第三國市場,並在第三國市場上進行產量競爭。在此背景下,本文利用第三國市場模型和博弈論,考察了企業談判勢力對一國出口政策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無論是在企業同時競爭的情形,還是在企業先後進入市場競爭的情形,企業談判勢力均通過影響中間產品的價格進而影響到水平轉移利潤和垂直轉移利潤的相對大小,從而影響到一國貿易政策的選擇。此外,兩國間貿易政策的非合作博弈有可能達成雙贏的結局。
風險敞口、國家異質性與合意外匯儲備規則
作者:王偉 楊嬌輝 王凱立(中山大學嶺南學院 中山大學國際金融學院 台灣東海大學管理學院)
摘要:本文根據140個經濟體1980-2013年的數據探究為何大量經濟體的外匯儲備偏離合意儲備規模。研究發現各國在外匯儲備管理實踐中並未充分執行基於外部風險敞口加權的合意儲備規則,具體表現為:實際外匯儲備規模與流動性風險最高的債務風險敞口顯著負相關,實行釘住匯率制度的國家並未持有更多的外匯儲備。而且當前的合意儲備規則並未充分考慮國家異質性因素,即經濟金融發展水平的不同、文化的差異性以及匯率低估目標選擇的差異均對實際外匯儲備需求有非常顯著的影響,上述因素並未在當前的合意儲備規則中體現。因此,在重構當前的國際儲備體系時,合意儲備規則的制定應當關注國家異質性因素以及規則是否有效執行的問題。
情報交換協定是否能遏制企業的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行為
作者:張瑤(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摘要:本文通過構建1990-2015年中國上市公司的資料庫,就簽訂稅收情報交換協定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報告的營業利潤率之間的關係進行研究,以考察稅收情報交換協定能否有效遏制跨國公司的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行為。從總體上看,稅收情報交換協定確實有助於打擊企業的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行為,但與不同避稅地簽訂的協定效果差異較大:與避稅地簽訂的稅收情報交換協定使企業報告的營業利潤率與其進行對外直接投資之前相比沒有顯著差異;與港澳簽訂的避免雙重徵稅協定使企業報告的營業利潤率平均上升7.19%左右;與除港澳外的其他避稅地簽訂的避免雙重徵稅協定反而使企業報告的營業利潤率平均下降4.25%左右。本文的研究結論對當前國際社會正在持續推進的打擊跨國公司國際避稅行動具有重要啟示。
地方保護與經濟增長的囚徒困境
作者:張宇(南開大學經濟學院)
摘要:本文在控制運輸成本變化的情況下重新測度了中國的地方保護程度,利用基於空間自回歸的聯立模型對地方保護行為的動機及經濟增長效果進行了檢驗。結果表明,作為一種佔優戰略,地方政府單方面的保護行為會促進本地經濟增長,但在考慮地區間的互動聯繫後,單一地區的保護行為會因觸發其他地區的效仿而使經濟增長整體陷入"囚徒困境"。地方政府對經濟增長的追求不僅是引發地方保護行為的重要制度誘因,而且是激化地方政府之間競爭,引發經濟增長績效整體下滑的關鍵。
信息不對稱、信息不確定與定向增發中的利潤承諾
作者:沈華玉 吳曉暉(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廈門大學管理學院)
摘要:本文從信息不對稱與信息不確定的角度出發,解釋了有資產交易的定向增發情境下的利潤承諾現象。我們利用2006-2015年中國證券市場中有資產交易的定向增發數據,探討了信息不對稱、信息不確定與定向增發中利潤承諾的關係。結果發現:信息不對稱會降低定向增發中利潤承諾條款的使用概率,但提高了利潤承諾實現的概率;而信息不確定會提高定向增發中利潤承諾條款的使用概率,但降低了利潤承諾實現的概率。在經過內生性等穩健性檢驗後,結論依然成立。本文結論對買賣雙方、投資者以及監管部門具有理論指導和實踐啟示。
原標題:《世界經濟》2018年第3期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宗悅排版編輯:宗悅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