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的女王和貞潔的女王——兩女王的權力之爭
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最佳體現,應該就是你在熱門劇集《權力的遊戲》中可以找到很多中世紀歷史故事的影子,就拿事到如今瑟曦和丹妮莉絲的鐵王座之爭,兩女王對峙的架勢應該說是和歷史上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與蘇格蘭女王瑪麗的對峙如出一轍——
對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最大的威脅並非來自宗教中的極端分子,而是來自保守主義者。信奉天主教的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簡稱瑪麗)積極聲索對英國王位的所有權。
她與伊麗莎白截然不同,她不僅面容姣美,擁有令人無法抵擋的誘惑力,還熱情洋溢,做事不計後果。瑪麗在蘇格蘭的統治(1561—1567)既短暫又動蕩,如果她取代了伊麗莎白的位置,英格蘭也會陷入一片混亂。
蘇格蘭女王瑪麗
16世紀的蘇格蘭不是一個易於統治的地方,這一點毋庸置疑。荒涼而美麗的鄉野,經濟發展十分落後;為數不多的小鎮,即使築起了灰色險峻的石牆,也仍逃不出頻繁遭人劫掠的命運。
蘇格蘭的貴族是野性十足的部落酋長,他們之間存在著無休止的爭鬥和仇恨。蘇格蘭的人民,約一半是天主教徒,另一半則是加爾文教徒。加爾文教徒的首領是能言善辯的約翰·諾克斯,他的歸正教會(Reformed Kirk)風格效仿了日內瓦長老制度。由於歸正教會大會擺脫了王室的控制,所以它是一個比蘇格蘭議會權力更大的機構。
在瑪麗還是一個嬰兒的時候,她就成了蘇格蘭女王,但她的少女時代是在法國的瓦盧瓦宮廷中度過的。她的母親以攝政王的身份統治蘇格蘭,直至1560年去世。
1561年,在一個霧影朦朧,陰暗凄涼的日子裡,年僅19歲的女王從法國回到了位於愛丁堡(Edinburgh)的荷里路德宮(Holyrood Palace),迎接她的是一支唱跑了調的詩篇小夜曲。那時的她,已經是一個寡婦了。她的第一任丈夫,年幼的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二世於1560年去世。
弗朗索瓦二世
瑪麗在愛丁堡的生活可謂是放蕩不羈,她贏得了很多新教貴族的愛慕。但她的魅力在約翰·諾克斯身上卻無濟於事,據說瑪麗曾對諾克斯說:「我會保護羅馬教會,因為我認為它是真正屬於上帝的教會。」「您的意願是沒有用的,陛下,」他回答說,「您的意願也無法使羅馬的妓女成為耶穌基督純潔的妻子。」
瑪麗並沒有打算在陰鬱的蘇格蘭長期生活下去,她很快就對伊麗莎白施壓,要求其承認自己是英國王位的繼承人。當發現伊麗莎白刻意拖延時,她嫁給了表兄達恩利勛爵亨利·斯圖爾特(HenryStewart,Lord Darnley),因為他最具有成為下一任王位繼承人的資格。
然而,她很快就對頭腦簡單的達恩利失去了興趣。於是,她與一個名叫大衛·里齊奧(david rizzio)的宮廷樂師私通。1566年年初,滿心嫉妒的達恩利糾集了一些反叛者,在荷里路德宮出其不意地襲擊了正用晚餐的瑪麗和里齊奧,將抓著瑪麗裙擺不放的里齊奧亂刀砍死。
大衛·里奇奧
很快,瑪麗就展開了復仇,正逢達恩利感染了天花,她將他獨自安置在愛丁堡城外的一座小房子里。一天,有人勒死了達恩利,並用火藥炸掉了整棟房子。誰實施了這起謀殺已經無法證實,但當時多數的蘇格蘭人懷疑,兇手是瑪麗的新情夫——博思韋爾伯爵(Earl of Bothwell)。達恩利遇害三個月後,瑪麗就與博思韋爾成婚,此舉更加印證了人們的懷疑。
在這起駭人聽聞的謀殺中,瑪麗究竟是有罪的,還是無辜的?這已經成為人們無休止爭論的話題。但有一點再清晰不過,嫁給了博思韋爾,使她失去了對蘇格蘭的控制。貴族掀起了對她的反叛,強迫她退位。1568年,瑪麗逃到了英格蘭,被伊麗莎白關進了監獄。
那時的瑪麗依然年輕貌美,令人騷動不安。1569 年,一夥信奉天主教的貴族為了她在英格蘭北部發動了一起叛亂 , 但以失敗告終。16世紀七八十年代,天主教徒進行了一系列刺殺伊麗莎白並扶瑪麗登基的圖謀,但這些圖謀(其中一些可能是栽贓)都被伊麗莎白的間諜發現了。
伊麗莎白一世
教皇已經將伊麗莎白逐出了教會,而像埃德蒙·坎皮恩(Edmund Campion)和羅伯特·帕森斯(Robert Parsons)一樣意志堅定的耶穌傳教士,仍在鼓勵英國的天主教徒堅定自己的信仰。女王和大臣們不得不對他們進行打擊:在伊麗莎白統治期間,200多位神職人員和信徒以叛國罪的名義遭到處決;1586年,政府間諜發現瑪麗參與了一場新的暗殺陰謀,這次她受到了審判並被認定有罪。
伊麗莎白極不情願地(半真半假)在處決令上籤了字。1587年,瑪麗·斯圖亞特被處決,從而結束了她十九年的牢獄生涯。天主教徒很自然地將她看作烈士,譴責新教蕩婦伊麗莎白謀殺了天定的女王瑪麗。
本文內容節選自
《現代歐洲史02:宗教戰爭的年代1559-1715》
美國歷史學會終身成就獎得主理查德·鄧恩
帶你見識宗教革命如何為歐洲社會破舊立新
[美]理查德·鄧恩 著
康睿超 譯
定價:65.00元
紙間悅動 X 中信出版社
TAG:紙間悅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