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和帝的老婆鄧綏臨朝稱制,主持皇帝廢立,就差沒有自己稱帝
元興元年(公元105年),漢和帝駕崩,長子平原王劉勝,以痼疾不得立,而諸皇子夭沒,前後以十數,因此,以後生的往往隱秘地養於人間。殤帝劉隆生下只百餘日,鄧綏迎立即皇帝位。尊鄧綏為太后,臨朝聽政。
漢和帝安葬後,宮人都歸園,鄧綏賜周、馮貴人策書說:「我與貴人托皇上的福蔭都配於後庭,一同享受歡樂,十有餘年。沒有獲得更多的幸福和庇佑,而先帝早棄天下,煢煢孤獨,失去了依靠,日夜悲傷,不能自已,現在,應照老規矩分別歸於外園,慘郁凝結,徒增哀嘆,以前衛國庄姜送歸妾《燕燕》之詩,泣涕長訣,分飛慘嘆的情景也是不能比擬的啊!今賜貴人王青蓋車,采飾輅,驂馬各一駟,黃金三十斤,雜帛三千匹,白越四千端。」又賜馮貴人王赤綬,因沒有頭上步搖、環佩,加賜各一具。
當時,剛剛遭到大的憂患,法規禁條沒有完備。宮中大珠一篋不見了,鄧綏想來,如果加以拷問,必定傷及無辜。於是,親自檢閱所有宮人。冷靜仔細地察言觀色,偷竊者馬上就自首服罪。
又有漢和帝的寵幸者吉成,被一眾駕車的人冤枉,說他干挾邪弄巫蠱惑的壞事。於是,下掖庭獄拷問審訊,供辭證言,明白無誤。但鄧綏認為,吉成常在先帝左右,平日待之有恩,尚無惡言,今竟反而如此,不合人情。便自己叫有關人等,進行核實,結果,是駕車人自己所為。宮中沒有不嘆服的,認為鄧綏聖英明哲。
恩施天下:鄧綏常以鬼神難於徵信,太多的祭祀沒有好處。於是詔令管事人罷去不合典禮的諸祠官。又詔令赦免自光武帝建武以來所犯妖言巫惡,及馬、竇家屬所被禁錮永不得仕者,都免為平民。減去大官、導官、尚方、內者所管膳饈、擇米、刀劍、帷帳等,一切服御珍膳靡麗難成的物件,如非供祀陵廟,稻粱米不得選擇,早晚一肉飯就行了。舊太官湯官常年要用二萬萬,鄧綏敕令停止,每日減少節省用費,自此裁去數千萬。郡國所貢納的物品,都減去半數以上。上林苑的鷹犬,一律賣掉。蜀郡、廣漢郡,所貢進的金銀緣器以及九帶佩刀一併不再上調。停止畫工三十九種。又御府、尚方、織室錦繡、冰紈、綺鄃、金銀、珠玉、犀象、王毒瑁、雕鏤等玩弄之物,都停止不作。離宮別館蓄積的米糧薪炭,一律省去。
又詔令諸園貴人、宮人有宗室同族,若體弱年高不堪使用的,叫園監核實上報名冊,親自到北宮增喜觀,檢閱詢問,聽他們自己決定去留,當日,免除遣散了五六百人。
殤帝駕崩,鄧綏決定立安帝劉祜,仍臨朝聽政。因為接連遭受和帝、殤帝去世,老百姓苦於差役,殤帝康陵秘藏,諸喪葬工作,事事減省節約,只有常規的十分之一。
鄧綏詔令司隸校尉、河南尹、南陽太守說:「往往看到前代外戚賓客,假借皇親權威,輕薄虛浮,以至濁亂奉公,為民惡患。毛病就在於執法怠惰鬆懈,不及時執行懲罰的緣故。今車騎將軍鄧騭,雖然胸懷敬順之志,但是,宗族廣大,姻戚不少,賓客奸詐狡猾,多數干犯禁令憲章。應明白加以檢查整飭,不要相與寬容庇護。」從此,親屬犯罪,沒有任何原宥赦免。鄧綏憐愍陰皇后因罪而廢,敕免因她而流放的親屬回原籍,赦令歸還資財五百餘萬。
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封鄧綏的母親陰氏,爵號太夫人,為新野君,供湯沐邑萬戶。
永初二年(公元108年)夏,京師旱災,鄧綏親到洛陽官舍,審視記錄有否冤獄情況。有一囚徒,實在沒有殺人,卻被嚴刑拷問,被迫認罪,瘦弱困頓的囚徒被抬著來見鄧綏,他畏於官吏不敢申言,將要離去的時候,他抬起頭,好像要訴說什麼。鄧綏察覺了,馬上叫轉來問他的情況,完全了解了他受冤枉的一切事實,立刻逮捕洛陽令下獄抵罪。鄧綏此行還沒有回到宮裡,天就下了及時雨。
永初三年(公元109年)秋,鄧綏身體不舒服,左右的人憂慮惶恐,禱告神靈虔誠祝辭,希望能代命。鄧綏聽到,馬上譴責發怒,懇切地敕令掖庭令以下,只能向神靈謝過祈福,不得狂妄地生出一些不吉祥的言語。照過去的舊例,到歲末,主上要對遣歸的衛士進行犒賞酒食,舉行驅陰導陽驅除疫鬼的大儺儀式。鄧綏認為,陰陽不和,干戈迭起,詔令饗宴不要設戲作樂,舉行大儺逐疫,減去侲子半數,一律不用象、駱駝等。豐年則恢復原來老樣子。
鄧太后自進入宮掖,跟著大家學習經書,兼習天文、算數。白天勤理王政,晚上就誦讀詩書,只怕發生謬誤,有乖典章制度,便博引廣選很多儒者如劉珍等及博士、議郎、四府掾史五十餘人,聚詣東觀校對審核傳記。事畢上奏御座,分別賜與葛布各不等。又詔令中官近臣在東觀受讀經傳,從而教授宮人,左右學習誦讀,早晚濟濟一堂。
鄧綏的母親陰氏新野君去世之時,鄧綏親自服侍疾病,至於最後一息,哀毀憂損,超過一般情況。贈予長公主赤綬、東園秘器、玉衣綉衾,又賜布三萬匹,錢三千萬。鄧騭等堅決謙讓不受錢布。派司空持節維護喪事,一切儀式比照東海恭王的樣子,謚為敬君。鄧綏憂愁緘默,居喪完了,久旱不雨,鄧綏接連三日到洛陽,審視記錄囚徒罪狀,清理出死罪三十六人,剃去頰鬚的二歲刑八十人,其餘從死刑、刖右趾以下減罪。
永初七年(公元113年)正月,開始入太廟,齋戒七日,賞賜公卿百僚各不等。十二日,參謁宗廟。率領命婦及群妾相助舉行禮儀,與皇帝交替親薦九獻,成禮而還。下詔令說:「大抵供薦新味,多半不適應節候,有的積養強行催化成熟,有的在萌芽狀態就採摘挖掘,味道還沒有形成就夭折而不得遂其生長,這難道是順應天時而培育萬物嗎?有的書上說:『不到時候還沒有成熟的食物,有傷於人,不宜奉供養。』自今以往,奉祠陵廟及供御用之物,都要到了時節才貢上。」這樣,共省卻二十三種食物。
自鄧綏臨朝,有十年水旱之災,四夷外侵,盜賊內起。太后每聽到老百姓饑荒,就通宵不能入睡,生活供給,親自減少或撤除,用以救濟災難困苦,所以天下恢復平靜,年歲還得到豐收。
元初五年(公元118年),平望侯劉毅,以鄧綏在政治上做了很多好事,想趁早讓他們有所記載,便上書漢安帝說:「我聽說《易經》上記載伏羲神農的事迹,而皇德昭著;《書經》上記述唐堯虞舜的事迹,而帝道崇高,所以,一定要把功業書之於竹帛,把德音留之於管弦。我考慮,皇太后秉賦大聖的英姿,體現天地的厚德,蹤齊舜妻娥皇、女英,跡比文王母大任,武王母大姒。孝悌仁慈,允恭節約,杜絕奢侈溢浪的根源,防止抑制逸樂貪慾的苗頭。正位於內宮,流風化被四海。到和帝元興、殤帝延平之際,國無太子皇儲之副,太后仰觀天象,參照人譽,迎立陛下為天下主,漢室永安,四海平靜。又遭水災,廩賑饑荒。施恩元元百姓,冠蓋交路。菲薄衣食,為群下表率。減少膳事,解除車馬,以贍養黎民大眾。惻隱存心,若保赤子。克己引咎,顯揚卑微。崇尚安和之政,布施寬恕之教。封國除滅了的把它復興起來,世系斷絕了的把它繼續起來,錄用功,恢復宗室。流放了的追赦還原籍,禁錮了的復為平民。施政不屬惠和的,思想上不加考慮;制度不合舊典的,朝廷內不與商議。大德洋溢,充塞於六合;洪澤豐沛,漫衍於八方。華夏和樂向化,戎狄混同歸併。大功著稱於大漢,碩惠厚加於生民。高高的功業,可以聞而不可以攀;蕩蕩的勛績,可以歌而不可以名。古代的帝王,設左史以記事,置右史以記言;漢室的舊制,每世都有史事的記載。道有低有崇,治績有進有退。假使善政不記述,細小災異卻總把它寫下來,這便是唐堯商湯有洪水大旱的責任,而無各種事功都興盛吉祥嘉天之美德;殷高宗祭成湯雉飛鼎耳而句隹,成王疑周公而有雷電大風的變異;卻無視高宗修德而殷中興,成王改過幾致刑措的康寧之功。上考《詩經》、《書經》,虞舜嬪娥皇、女英二妃,周室有后稷母姜女原、文王母大任、武王母大姒三母,修行佐德,送迎不出門,見兄弟不過門限。從來沒有內遭家難,外遇災害,總攬萬機,規劃營造天地萬物,功德高大像今皇太后。應當命令史官著《長樂宮注》、《聖德頌》,廣布宣揚炫耀,把她的勛德勒金刻石,高懸如日月之明,垂之永遠,以表示陛下淳厚的孝心。」安帝採納了劉毅的建議。
永寧二年(公元121年)二月,鄧綏卧病日漸嚴重,便乘輦到前殿,見侍中、尚書,並北至太子新近所修繕的宮室,返還後,大赦天下,賞賜諸園貴人、王、主、群僚錢布各不等。又詔令說:「我以無德,母儀天下,而天不祐我,早遭大憂。殤帝延平之際,海內無主,平民厄運,國家危於累卵。我勤勤懇懇,一片苦心,不敢以萬乘之國為兒戲,上求不欺天愧對先帝,下求不違背民意有負本心,至誠在於賑濟安度眾生,安定劉氏天下。自己覺得應當徹底感動天地,蒙受福祚,而和帝、殤帝、新野君相繼去世,內外喪禍,傷痛不絕。近來老病沉重糾纏,長久不能侍祠宗廟,自奮力上原陵,加上咳塞唾血,以至不起。生死存亡,壽命大限,是無可奈何的。公卿百官,應勉力盡忠恪慎,輔助朝廷。」
鄧綏皇太后於當年三月十三日去世,在位二十年,享年四十一。三月二十六日與和帝合葬順陵。
※二戰時期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美日談判桌上的外交較量
※做人不要太狂:漢和帝陰皇后曾發誓要剷除鄧家,結果自己反倒被滅
TAG:文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