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坑主公,三國里就服袁紹麾下四大謀士,一人直接投奔曹操
三國里為主公出謀劃策爭奪天下的優秀謀士有很多,如曹操麾下的郭嘉、荀彧、荀攸、程昱、戲志才等;劉備麾下也有諸葛亮、法正、龐統等;孫權麾下的謀士基本都是文武全才;但是也有實力坑主公的謀士,關鍵這幾個都集中在袁紹麾下,真有點可憐袁紹了,要集齊這麼多坑貨,也不容易啊。
袁紹手下最有才能的謀士有田豐、沮授,尤其是沮授,曹操更是感嘆:「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這是何等高看?但是這兩人,並不受袁紹重用,袁紹麾下四大謀士,那都是實力坑主公的存在:
TOP、4 四大謀士之審配
其實審配相對其他三人都還好點,起初審配是冀州牧韓馥的下屬,後來袁紹佔領冀州後,委審配以腹心之任,以為治中別駕,並總幕府。
河北平定,袁紹以審配、逢紀統軍事,審配恃其強盛,力主與曹操決戰。曾率領弓弩手大破曹軍於官渡。官渡戰敗,審配二子被俘,反因此受譖見疑,幸得逢紀力保。於是審配和逢紀成了一個派系,共進同退。
袁紹發病去世後,眾人認為袁譚為長子應為繼承人,打算擁立他。但審配和逢紀向來為袁譚所厭惡,又和辛評、郭圖有過節,擔心袁譚即位後加害,因而私下改袁紹遺命,立袁尚繼位。篡改繼承人,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是大忌,秦朝就是典型。
之後袁紹的幾個兒子四分五裂,各自為政,兄弟相爭,加速了袁氏集團的滅亡;被曹操各個擊破。曹操圍鄴,審配死守數月,終城破被擒,拒不投降,慷慨受死。
TOP、3 四大謀士之逢紀
袁紹逃離董卓勢力範圍時,與逢紀、許攸同到冀州,袁紹甚為賞識逢紀的智謀而重用。191年,逢紀提議利用公孫瓚攻擊韓馥,實則提議韓馥和袁紹共同防禦冀州,結果袁紹成功反客為主。官渡之戰中令逢紀統軍事。
200年,袁紹在官渡之戰敗回,後悔當初不聽田豐之計,逢紀即時進言田豐知道袁紹兵敗後取笑袁紹不聽其言。結局是眾所周知的,逢紀成功轉移了袁紹的仇恨,而田豐則成了替罪羊,被袁紹所斬。
在袁紹死後,眾人慾以袁譚為長子而立為繼承人,但逢紀、審配一派與辛評、郭圖、袁譚一派不和,逢紀等因為懼怕袁譚即位後加害,私下改袁紹遺命,立袁尚繼位。
袁譚不能繼位,自稱車騎將軍,屯黎陽。袁尚不給袁譚多兵,使逢紀隨之。袁譚要求配兵為審配拒絕,一怒之下殺了逢紀。這就是實力作死啊,本來就和袁譚有仇,加上袁譚本來能成為主公的,全因逢紀之故未能成,不殺你逢紀殺誰?
TOP、2 四大謀士之郭圖
郭圖早期為潁川太守陰修部下計吏,後來和辛評、荀諶、高幹、張導共同說服韓馥出讓冀州牧予袁紹,郭圖受邀成為袁紹謀士。但是這個郭圖是實打實的坑主公的貨,沮授獻策「奉天子以令諸侯」就是被郭圖所阻的。
後來又和審配一起對袁紹說要趕緊除掉曹操,並藉機誣陷沮授;官渡對峙期間,曹操率軍偷襲烏巢,郭圖建議攻擊曹營而非張郃建議的援救糧倉,結果張郃攻曹營不下,郭圖見其建議失敗,擔心袁紹怪罪自己,便誣告張郃不儘力,導致張郃投降曹操,袁軍土崩瓦解。
官渡之戰後,審配兩位兒子被虜,袁紹之將孟岱對審配有讒言,郭圖、辛評同意,袁紹令孟岱代替審配守鄴城。後來袁氏兄弟雖然分裂了,但表面好歹是一塊,但是郭圖和辛評卻讓袁譚進攻袁譚,失敗後又聯合曹操攻打袁尚,反而被曹操攻破了南皮,曹操進城後,殺了郭圖等人,將他們的妻子兒女也殺了。
TOP、1 四大謀士之許攸
許攸才是坑袁紹最慘之人;許攸年輕時與袁紹、曹操交好,後來成為袁紹的謀士,力勸袁紹與曹操聯盟。公元199年,袁紹攻滅公孫瓚,兼并幽州,虎踞四州之地,擁眾數十萬,以審配、逢紀統軍事,田豐、荀諶、許攸為謀主,顏良、文丑為將帥,準備攻打許都。
其實許攸還算是有才能的,曾獻計給袁紹派出一支奇兵攻打曹操大本營許昌,讓曹操首尾不能兼顧,但是袁紹並不同意,說:「我一定要先捉住曹操。」正在這時,許攸家裡有人犯法,留守鄴城的審配將他們逮捕,許攸知道後大怒,就投奔曹操。
投奔曹操後,許攸第一件事就是獻計給曹操,偷襲烏巢,因為烏巢是袁紹軍囤放糧草的地方;後來曹操依計行事,火燒烏巢,正在攻打曹軍營寨的張郃、高覽投降,袁軍全盤崩潰,袁紹僅帶著八百騎兵逃回河北,曹操大獲全勝。
曹操攻破鄴城,佔領冀州,許攸立有功勞,但許攸自恃功高,屢次輕慢曹操,每次出席,不分場合,直呼曹操小名,說:「阿瞞,沒有我,你得不得冀州。」曹操雖然表面沒什麼,但是內心卻恨極了許攸,最終許攸被殺。
說真的,也的確佩服袁紹,手下明明有能臣猛將,卻不能好好用;沮授、田豐之人放著不用,張郃、高覽之人被迫降曹;依靠著這「四大謀士」,卻能佔據冀州,打敗公孫瓚,真的挺不容易的。
※陸壓的老爹和叔叔有多恐怖?無限接近聖人,並奉鴻鈞赦令統御三界
※盤點二戰八大經典海戰,歐洲戰場僅有兩場,都以德國戰敗而告終
TAG:黑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