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反擊戰,解放軍副政委到河邊探路被越軍特工暗害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發起時,解放軍廣州軍區第41軍121師擔負戰役迂迴任務,以師部帶3個步兵團輕裝向高平守敵西側長途穿插,斷敵退路,阻敵增援,配合軍主力圍殲敵人。這一路線全長80公里,沒有大路,只有山間小路,不能走機動車輛,沿途崇山峻岭,草深林密,河溪縱橫,地形十分複雜。該方向沒有越軍主力部隊防守,只有少量地方部隊和特工、民軍。但是越軍歷經多年戰爭經驗豐富,而且熟悉地形,擅長游擊戰術,並不好對付。
1979年2月18日,121師一路兼行,先後通過宗梅謝勞河。宗梅是一個小村莊,四面環山,村周圍有謝牢河環繞而過。這條河寬約20-30米,水深1米以上,水流較急。河上只有一座人行弔橋,用三根鐵索連接,竹板鋪設成橋面,橋長30多米。但因橋面竹板已經破爛,人走在上面吱吱嘎嘎響還又搖又擺,必須相隔幾米依次過橋。另外騾馬上不了橋,只能從河中尋路線涉水通過。
18日天黑時,121師主力已經通過了宗梅,最後趕到河邊的是步兵361團(即「塔山守備英雄團」)所屬後勤第一、第二梯隊。當團後勤第一梯隊正要過橋時,突然遭到附近山上越軍的重機槍火力封鎖,並有越軍特工摸黑下來進行偷襲。由於事發倉促,雙方在黑夜中展開混戰,情況非常混亂。經過一個多小時戰鬥,在361團後衛連的奮力掩護下,團後勤第一梯隊通過了宗梅。不久,團後勤第二梯隊也趕到謝勞河邊。
團後勤第二梯隊集中了團全部的騾馬、馭手和部分步兵、後勤輔助人員及掉隊人員,共有來自19個單位的298人,攜帶騾馬105匹、100迫擊炮3門、82迫擊炮9門、炮彈340多發,還收攏了100多名掉隊民工。然而全隊槍支很少,只有衝鋒槍18支、半自動步槍11支、輕機槍2挺,大家都沒有戰鬥經驗,自衛能力比較弱。
帶領團後勤第二梯隊的是團副政委鄭贊正,廣東潮陽縣人,今年已經42歲了,在361團幹了很多年。這次自衛反擊作戰前,鄭贊正已經準備轉業去地方了。然而作戰命令下來後,他義無反顧放下轉業的事情和部隊一同參戰,表現了一名「塔山守備英雄團」老兵的崇高使命精神。
團後勤第二梯隊趕到宗梅橋頭時,旁邊山上越軍的重機槍仍然在瘋狂掃射,封鎖橋頭與河面。鄭贊正找到在橋頭進行火力掩護的本團步兵8連一個排,命令他們以火力壓制越軍,掩護團後勤第二梯隊強行過河。然而由於越軍的火力點較隱蔽,幾經壓制未能奏效。鄭贊正命令全體人員就地隱蔽,做好準備,隨時待命過河。他考慮到騾馬需要涉水過河,必須找到先頭部隊涉水過河時的路線。於是,他帶領幹部股長和一名電台兵前往橋頭,不顧危險觀察敵情,勘察馬匹涉水路線。
誰也沒有想到,越軍特工已經摸下山埋伏在橋頭,伺機襲擊過橋的我軍人員。鄭贊正帶領幾個人來到橋頭,夜色漆黑沒有看到敵人,卻被敵人發現。越軍特工在暗處突然開火,鄭贊正身中數彈壯烈犧牲,幹部股長身負重傷,電台兵負傷撤回。這一下,情況變得萬分危急。好在跟隨團後勤第二梯隊團的100迫擊炮連指導員徐家欽挺身而出,主動代理指揮,組織幹部戰士就地進行防禦,一邊等待上級救援,一邊尋找突圍路線。經過一夜戰鬥,團後勤第二梯隊擊退了圍攻襲擊的越軍,因為過不去河,便轉道回撤,後遇到大部隊安全歸建。
鄭贊正副政委工作認真負責,愛兵愛民,在指戰員中威望很高。戰後,他被部隊追記三等功,遺體安葬於廣西那坡烈士陵園。
※對越反擊戰揭秘:我軍裝甲車強渡紅河嚇退越軍一個連
※對越反擊戰,越南一條十餘米長隧道想擋住解放軍坦克衝擊
TAG:沈聽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