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的講話被誤讀與臉書的道歉!大數據時代「隱私」如何使用?
3月26日,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回答關於使用用戶隱私問題時表示,中國人對於隱私問題比較開放,或者說沒有那麼敏感,如果通過交換隱私而獲得便捷、效率、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中國人願意用隱私換取方便和效率。
如此表達,加上互聯網的快速傳播,李彥宏的此番表態引燃了輿論場。其實,網路上的評論,有些斷章取義,李彥宏的講話被誤讀,百度又一次被「黑」!
他的原話是這樣的:「當你把不同數據匯聚在一起,力量就會更強大。我們也非常了解隱私問題或者說如何保護隱私。我認為在過去的幾年裡,中國已經越來越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而且執法力度也加強了許多。同時我也認為,中國人對隱私問題的態度更加開放,也相對來說沒那麼敏感。如果他們可以用隱私換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就願意這麼做。當然我們也要遵循一些原則,如果這個數據能讓用戶受益,他們又願意給我們用,我們就會去使用它的。我想這就是我們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的基本標準。」
網上評論,明顯放大了前半部分,而後半部分「當然我們也要遵循一些原則,如果這個數據能讓用戶受益,他們又願意給我們用,我們就會去使用它的。我想這就是我們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的基本標準。」他們都有意或者無意的忽略了,其實後半部分才是重點!
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個人隱私」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顯得非常敏感和重要!而網上「個人隱私」被泄露的問題,時常出現: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在全球的飛速發展,人類社會已被裹挾進「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問題也正日益困擾著日新月異的中國。早前,順豐斗菜鳥,華為搏騰訊,行業巨頭紛紛陷入用戶數據之爭的新聞亦曾引爆輿論圈。
歲末之交,「支付寶」年度賬單查看被指侵犯用戶隱私一事餘波未平,又有網友反映今日頭條用麥克風竊取用戶隱私,稱「和朋友聊天討論西餐廳,今日頭條馬上給你推送西餐相關的廣告和資訊」。 大數據時代,人工智慧(AI)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向人類日常生活迫近,人們的購買偏好、習慣、慾望、抱負,甚至政治觀點等都可能因為觸摸屏幕和鍵盤操作由演算法公之於眾。通過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一隻只看不見的手正在海量獲取人們大量有價值的信息,也正因為此,時下各類數據隱私侵權的新聞層出不窮,儼然已進入了隱私裸奔時代。
3月17日,媒體曝光臉書(Facebook)上超5,000萬用戶信息被政治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獲取並利用,向用戶精準投放廣告內容,幫助2016年特朗普(Donald Trump)團隊參選美國總統。該事件曝光後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Facebook和其創始人、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由此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並開始向用戶道歉!
當下,全球科技巨頭,以至傳統企業等都在使出渾身解數以謀求獲得更多的用戶數據。谷歌、Facebook、亞馬遜、騰訊、百度、阿里、華為等海內外互聯網巨頭均擁有著海量用戶數據,而這些數據都會被儘可能多地收集,並被用於用戶的登錄體驗。
以亞馬遜為例,其大數據分析系統在電商領域首屈一指,用戶在其電商網站和APP上的一切行為,數據都會被儘可能多地收集,並被用於用戶的下一次登陸體驗。再次登陸時,用戶會發現主頁上有針對自己的個性化購物體驗,「願望清單」、「為你推薦」、「瀏覽歷史」、「與你瀏覽過的相關商品」、「購買此商品的用戶也買了」等一一展現眼前。
眼下,個人數據的網路化和透明化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大趨勢,對於隱私這個詞,科學研究上普遍接受的定義是「單個用戶的某一些屬性」,只要符合這一定義都可以被看做是隱私。對於網購的單個用戶而言,「購買偏好」和「居住地址」等就是隱私。
當下,人類已在多個層面享受著推薦演算法、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無人車駕駛等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便利,而與此同時,在科學研究、產品開發等過程中,演算法需要收集、使用用戶數據,此過程中用戶數據隱私便或多或少被暴露。
為隱私被偷窺辯護的聲音稱,有些人一邊享受著大數據AI帶來的便捷與效率,一邊卻又痛罵著平台讀取了自己的上網隱私。所有事情都是自己利弊權衡之後的選擇,要保護自己絕對的隱私就不要用互聯網。
數字時代如何既避免因噎廢食,為了安全和隱私放棄技術進步的探索,阻礙社會的進步,又能使得用戶權利得以更好的保護,盡量做到獲取和利用數據與安全的平衡,已然成為當下亟需解決的一個時代命題,也是一個世紀難題。
※「黑幫老大」隱居泰國15年!刺青太霸氣成「網紅」,然後就落網了
※再見了,李敖!回顧李敖的幾次大陸行,在北大清華髮表過演講
TAG:天之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