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膚色是黃白混合,越向西越白?原因在於古代這個神秘民族
提示:關於中國人的膚色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如果到甘肅的河西走廊,就會發現那裡的人們雖然生活條件趕不上蘭州的好,但他們的膚色要比蘭州、定西、隴西一帶的人白一些;而若再通過河西走廊進入新疆來到哈密、吐魯番一帶,同樣也會發現這一現象:哈密、吐魯番一帶人的膚色要比河西走廊的人膚色更白色一些。似乎是越往西人們的膚色越白,而南疆地區人們的膚色比吐魯番地區人們的膚色更白一些。
在歷史上,中原的文化一向都是過河西走訪進入吐魯番地區,再由魯番地區再向西傳播,而西方人文化傳向中原的途徑也無非是先到南疆地區,再進入吐魯番地區、河西走廊,最終傳入中原地區。在這種途經上,河西走廊尤其是吐魯番地區就是一個東西文化交流與融合的中心區域。而文化交流不可能單單停留在文化的層面,它甚至還包含著民族或者說是人種的交流與融合,不僅僅是語言的、文字的、民風民俗的,還有著生活與行為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了人的一切。
在觀察在研究這一問題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民族——月氏,他們可能就是中國北方最早的「白種人」或者說是「白種人」基因相對較多一些的人群,不但在自己的身後為我們留下了好幾個女兒國,甚至在悄然無聲中改變了我們的膚色。
女兒國據說在位於河西走廊的張掖一帶有一個,民間傳說與一些學者的研究認為這個女兒國就是《西遊記》中寫的那個女兒國,另外一個在現在的新疆和田和喀什一帶,應該是史書中說的嚈噠人建立起來女兒國。這兩個女兒國彷彿和月氏人都有關係,而且,張騫出使西域至月氏時,當時月氏人也是以女性為王的,只是不知這個國度也可以叫女兒國?通過這些,我們大約可以分析得出月氏人是尊重女權並且以女性為主導的國家,他們不但為中國的文化注入了自己多彩的一筆,還為我們留下許多值得探尋的秘密。
月氏,最早生活在河西走廊,他們要比匈奴還強大,這一點,我們從匈奴的頭曼單于把冒頓單于送到月氏那裡當人質就能看得出來。後來,匈奴崛起他們被迫西遷到伊犁河、楚河一帶,在那裡,他們趕走了該地的塞種人,但又被烏孫人趕到了今天的南疆地區並佔領阿姆河一帶。在阿姆河兩岸,他們建立了建立自己的王國大月氏。在這個過程中,曾經迫使塞種人分散,一部分南遷罽賓(阿富汗興都庫什山南邊的一些地方),一部分西侵巴克特里亞的希臘人王朝,建立大夏國的他們,後來複佔大夏,並南下恆河流域建立貴霜王朝。
貴霜王朝曾與漢朝、羅馬、安息並列,曾擁有人口五百萬,士兵二十多萬,被認為是當時歐亞四大強國之一。但從公元二世紀開始,貴霜王朝開始衰落,到了公元四世紀已經分裂為若干個小的公國,受到北方的嚈噠不斷攻擊,最終為嚈噠所滅。
貴霜王朝雖然覆滅了,但人不會滅絕,今天一些學者考察認為現代印度賈特人就是他們的後人。事實是這種結局性的說法並不是月氏人的全部,他們在西遷的漫長過程中,難免不會不路途之上留下自己的「影子」。關於這方面,與我們要說我女兒國不無關係,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當時他們並沒有完全西遷,有一部人留在了今甘肅張掖一帶,因為這些人的存在便有了《西遊記》的女兒國。
這種說法認為,大月氏與小月氏是同一種人,他們就是《穆天子傳》提到的「禺知」。《史記·大宛傳》說月氏原居於敦煌、祁連之間,《後漢書·西羌傳》也說屬於大月氏別種(小月氏)留居於張掖、酒泉之地,後來成了今青海湟中月氏胡(詳見王治來《中亞通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而霍去病在攻打河西走廊時,還接受了一部人月氏人的投降。為《西遊記》中的女兒國存在於張掖和月氏人西遷的路上留下的其他的女兒國提供了理論論據。
還有一種說法是,月氏人就是唐朝人所說的吐火羅人(這種說法有很多人是反對的,原因是反對者認為吐火羅人並不是月氏人,主要原因是吐火羅短暫出現之後就迅速被月氏人建立的貴霜帝國取代,消失在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歷史記錄中長達500年,而大月氏貴霜崩潰之後呢,他們又再次出現在歷史中,可見二者絕非一家),《隋書》的記載是這樣的:「吐火羅國,都蔥嶺西五百里,與挹怛(嚈噠)雜居。都城方二里。勝兵者十萬人,皆習戰。其俗奉佛。兄弟同一妻,迭寢焉,每一人入房,戶外掛其衣以為志。生子屬其長兄。其山穴中有神馬,每歲牧牝馬於穴所,必產名駒。南去漕國千七百里,東去瓜州五千八百里。大業中,遣使朝貢。」一個女兒國又出現了。
另外值得一說的是,滅月氏人建立的貴霜王朝的嚈噠人,也是一個女兒國。《隋書·西域傳》也有關於他們的記載:「挹怛國,都烏滸水南二百餘里,大月氏之種類也,勝兵者五六千人。俗善戰。先時國亂,突厥遣通設字詰強領其國。都城方十餘里。多寺塔,皆飾以金。兄弟同妻。婦人有一夫者,冠一角帽,夫兄弟多者,依其數為角。南去漕國千五百里,東去瓜州六千五百里。大業中,遣使貢方物。」
嚈噠,被稱為是白匈奴,從史料上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一些風俗是與匈奴相同的。《通典》里說他們「事天神、火神,每日出,祀神而後食,其跪一拜而止。死以木為槨……」、「用刑嚴急,盜無多少皆腰斬,盜一責十」;《梁書·西域傳》中說他們「事天神、火神,每日則出戶祀神而後食。其跪一拜而止」、「無城郭,氈屋為居,東向開戶」等,這與《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的匈奴風俗如出一轍:「匈奴的法律規定,犯盜竊罪的沒收他的家產;犯罪輕者判壓碎骨節的刑罰,重者處死……單于在早晨走出營地,去拜初升的太陽,傍晚拜月亮。就坐時,年長的在左邊,而且要面朝北方……安葬死者,有棺槨、金銀和衣裘,但卻沒有墳和樹以及喪服。」
有趣的是,嚈噠是中亞塞種人月氏人的後裔。這麼一說,讓人感到世界彷彿很小,就像一句流行了很多年的話:「五百年前,大家都是一家。」月氏人一下子給我們留下了好幾個女兒國,豐富了我們的歷史和文化,但事情並沒有就此完結。
接下來的說法是月氏人的貴霜帝國衰亡之後,至隋唐時,其故地之北的康居出現了所謂「昭武九姓」(「昭武」之名來源於河西走廊的昭武城,原為月氏國都),因為擅長經商,他們後來成了史書上常說的粟特人,不但控制了絲綢之路上的跨國貿易,還大量進入中國,除了經商之外,甚至在唐朝的軍隊和政府中擔任要職。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他們由行商變為坐商,並把自己慢慢融入了今日西北各民族中。而中國人的膚色就是在這個融合的過程中得到了改變,是黃白混合的轉變。
這段歷史有簸奶意思,事關中國人的膚色,那就是如果到甘肅的河西走廊,就會發現那裡的人們雖然生活條件趕不上蘭州的好,但他們的膚色要比蘭州、定西、隴西一帶的人白一些;而若再通過河西走廊進入新疆來到哈密、吐魯番一帶,同樣也會發現這一現象:哈密、吐魯番一帶人的膚色要比河西走廊的人膚色更白色一些。似乎是越往西人們的膚色越白,而南疆地區人們的膚色比吐魯番地區人們的膚色更白一些。
這雖然是相對而言,但只要細細觀察的確是這樣的,尤其是南疆地區的少數民族的膚色要比吐魯番地區的白多了,眼睛也比吐魯番地區的藍,鼻樑也比吐魯番地區的高。除此之外,我們還會發現,吐魯番地區的的漢族人身材高大,身板硬朗,集合了南疆地區與河西地區的人種優點,不管與相貌還是性格方面都會給人一種特別的氣質和感覺。
月氏人的故事和我們的膚色來源一樣,都是實實在在的一種存在,並非傳說。只是我們不知道他們當初從河西走廊西遷時就有些白種人的血統還是純粹的黃種人?(文/路生)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