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如此轟動,但甄嬛的「嬛」字該怎麼讀你可能還沒搞準確!
GIF
1月1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求是》雜誌發表了一篇為電視劇《甄嬛傳》正名的文章,引起了輿論的較大關注。在作者看來,《甄嬛傳》對後宮鬥爭的展示雖比一般宮廷劇更為辛辣,但這不是歌頌陰謀、欣賞鬥爭,而是借一個個青春女性理想和生命的慘烈毀滅,揭示出封建社會的腐朽本質。對任何一部電視劇的褒貶都屬正常不過之事,但出現在黨報黨刊上,按我們早已養成的思維習慣還是有定調的意味,儘管作者的身份只是個人。去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曾經有篇《比壞心理腐蝕社會道德》的文章,觀點完全相反。作者在對比了同樣表現宮廷鬥爭主題的韓劇《大長今》之後認為:《甄嬛傳》的價值觀不對,傳播和宣揚的是比誰更壞;而《大長今》的主題是「只有堅持正義才能最終戰勝邪惡」。此論即出,曾給《甄嬛傳》捏把汗。
76集的電視劇《甄嬛傳》從2011年11月首播到現在,兩年多過去了,不少地方電視台都重播復重播,收視率始終高企,劇中化簡為繁的文縐縐台詞,甚至催生了「甄嬛體」網路用語。並且,《甄嬛傳》不僅在國內爆紅,還走出了國門,走進了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報道說尤其在日本,觀眾高達日本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這樣一部影響巨大的電視劇,黨報黨刊先後進行導向性的評點,自然而然。
《甄嬛傳》,望文生義亦知是關於甄嬛的傳記。甄嬛者誰?主創者說歷史原型是清世宗胤禛即雍正皇帝的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四品典儀凌柱女」,乾隆皇帝的母親,《清史稿》之「子一,高宗」是也。《清史稿》亦有鈕祜祿氏的完整傳記,可大致窺其「親見曾玄」的八十六歲一生。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吧。一、雍正登基之前,「後年十三,事世宗潛邸,號格格」。二、雍正登基之後,「封熹妃,進熹貴妃」。三、乾隆登基之後,「以世宗遺命,尊為皇太后,居慈寧宮」。從中似可看出,所謂皇后,來自乾隆根據雍正的遺命而尊,此前鈕祜祿氏並無此一名分,「母以子貴」。名分之外,乾隆對母親也很孝順,「太后偶言順天府東有廢寺當重修」,乾隆馬上行動,但太后「即召宮監」,責備他們:「汝等嘗侍聖祖,幾曾見昭聖太后當日令聖祖修蓋廟宇?嗣後當奏止!」自己無意發號施令,行越俎代庖之事。乾隆「每出巡幸,輒奉太后以行」。母親六十、七十、八十大壽,不僅要「率王大臣奉觴稱慶……慶典以次加隆」,還要「先期,日進壽禮九九。先以上親制詩文、書畫,次則如意、佛像、冠服、簪飾、金玉、犀象、瑪瑙、水晶、玻璃、琺琅、彝鼎、赩器、書畫、綺綉、幣帛、花果,諸外國珍品,靡不具備」。太后駕崩後,「嘉慶中,再加謚,曰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后」,去其枝蔓,即「孝聖憲皇后」,是孫子最後拍的板。
說來慚愧,在下對這部「如神一般存在的電視劇」居然視若無睹,偶爾瞄上兩眼,卻從來沒有完整地看過一集,因而也就無從將「孝聖憲皇后」與甄嬛做一對比。不過,即便看了,也無從比起。首先,電視劇不是歷史的圖解,你不可能苛求它對歷史亦步亦趨,況且真正的歷史也未必「好看」。其次,前幾年,影視劇的翻拍到了發瘋的地步,電影中的「紅色經典」幾乎被翻拍了個遍。殊途同歸的是:翻拍的東西但取原作的片名及主要人物的姓名,其他的一概按自己的意願另起爐灶。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即便鈕祜祿氏確因「比壞」而上位,正史中也不會留下相關記載;而即便其他的什麼地方留了,電視劇也未必去研究它,要的是這一「符號」而已。
有意思的是,《甄嬛傳》如此轟動,但連甄嬛的「嬛」字該怎麼讀,還成了問題。《咬文嚼字》雜誌說幾億國人都念錯了,在他們公布的「2012年十大語文差錯」中,「嬛」字讀錯為其一,說大家都念「huán」,其實該念「xuan」,讀第幾聲沒說。對此,《甄嬛傳》作者、編劇流瀲紫的經紀人辯解,他們知道這麼讀,但「嬛」讀「huán」便於傳播。甄嬛自己怎麼看呢?劇中她說了,自己名字出自南宋詞人蔡伸《一剪梅》中的「嬛嬛一裊楚宮腰」,雍正還贊她「柔橈嬛嬛,嫵媚姌裊」,當得起。而雍正引用的這句話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天子遊獵賦》裡面的華麗句子。於是翻查手邊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嬛」只讀「huán」;再翻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版《辭海》,問題來了:「嬛」的三個讀音中有「huán」「qióng」和「yuān」,卻偏偏沒有「xuan」!而在yuān旁註明的「冤」字,表明他們不是把x誤印成了y,雖然y再伸一小腿就是x;且詞條例句中,「嬛嬛」捉的正是《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的那句,卻讀曰「yuān yuān」。倘說此《辭海》的版本過於陳舊,那至少可以說「嬛」在「甄嬛」名字的出處中曾經讀過「yuān」吧?《咬文嚼字》倒把問題弄糊塗了。
說回對《甄嬛傳》的彈與贊,都出自權威的黨報和黨刊,應該說是一種好現象。一部文藝作品如何,從來都是見仁見智,不可能也不必要「一錘定音」,那種一錘砸下導致的後果,我們已經見識了不少。
2014年1月5日
天淡雲閑
報人讀史札記六集
GIF
田東江 著
中山大學出版社
2018.3
田東江,河北三河人,出生於黑龍江齊齊哈爾,成長於京郊潮白河畔。1978年初中畢業考入技工學校,讀鑄造專業。1980年進富拉爾基第一重型機器廠當工人。1985年自該廠考入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先後獲學士、碩士學位。1992年起供職廣東省政協機關。1997年起供職南方日報,現任該報社委、理論評論部主任,高級編輯。2010年獲得廣東新聞「金槍獎」。2016年榮獲「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入選廣東省宣傳思想戰線領軍人才。2017年入選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以及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已出版作品13部,分「潮白時評精選」與「報人讀史札記」兩個系列。
作者以報人的敏銳從當下熱點或所游所見中擷取關鍵詞,進而追本溯源,運用大量鮮見的第一手典籍材料,借古曉今,借古喻今,使讀史與時評有機融合。小切口,大視野。話題既緊跟時代潮流,又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支撐。雖史海鉤沉,但生動鮮活,語調溫和,微言大義,幽默風趣,讀之令人撫掌,亦引人深思。
這是一部新聞人的讀史隨筆集,深度開掘了傳統文化中的有益成分。文章在注重思想性、新聞性的同時,兼顧知識性、趣味性。作者飽讀史書,有大量歷史知識作儲備,舉凡遊歷所至、耳聞目睹的社會熱點,乃至對身邊的一花一草,皆能鉤沉出相應的人文內涵,化雅為俗。讀來增長見聞,啟人心智,是一冊十分獨到的讀史著作。
目錄
1、甄嬛
2、踐諾
3、一字師
4、大火
5、馬
6、謎語
7、趙州橋
8、屌絲
9、涉黃
10、造大佛
11、你懂的
12、兌殘鈔
13、藏頭詩
14、三句半
15、偶遇
16、茶葉蛋
17、無字碑
18、蝗蟲
19、鬥富
20、鸛雀樓
21、微笑
22、高力士·荔枝
23、粽子
24、草藥
25、足球·蹴鞠
26、教,邪教
27、大運河
28、沖繩·琉球
29、放榜之後
30、官不聊生?
31、無良商家
32、沖繩·琉球(續)
33、出名
34、名相戲
35、打油詩
36、放生
37、打油詩(續)
38、錢塘潮
39、公章·印
40、晏子
41、烈士
42、書院
43、批示
44、大寫·繁體
45、西樵山
46、大寫·繁體(續)
47、厚古薄今·厚今薄古
48、工匠
49、食鹽專營
50、韓休
51、早婚
52、沉香
53、鏟字
54、家訓
55、節日腐敗
56、羊
57、武媚娘
58、清明上河圖
59、冤殺
60、奸臣
61、贅婿
62、書之火厄
63、長生
64、過年
65、投其所好
66、木棉
67、壓歲錢
68、植樹
69、二月二
70、店招
71、孤寒
72、席間
73、穀雨
74、鄉射
75、閬中
76、滕王
77、顏值
78、「為官擇人」與「為人擇官」
79、象牙
80、茶鄉,名茶
81、人蔘
82、公車
83、戲劇
84、戲劇(續)
85、土司
86、土司(續)
87、通州名跡
88、木蘭
89、女扮男裝
90、垂簾聽政
91、黎平
92、螢火蟲
93、割肝
94、北狩
95、閱兵
96、白露
97、北狩(續)
98、消防
99、古羅馬
100、拉奧孔
101、青蒿
102、蝦
103、須
104、聶隱娘
105、獬豸
106、立冬
107、同年
108、取暖
109、拔河
110、廣告
111、任性
112、朱雀
113、日曆
圖片來源:@陳柏言
※
下拉屏幕參與文章評論
轉載須註明出處
一本好書,可以改變世界
TAG:中山大學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