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以「安樂死」換永生,這可能嗎?

以「安樂死」換永生,這可能嗎?

來源 | 環球科學ScientificAmerican

近期,有國外媒體報道,一家名為 Nectome 的美國創業公司計劃對人的活體大腦進行保存,並在未來實現「意識上傳」。令人感到可怕的是,保存大腦的過程需要在人還未死亡時進行,以獲取新鮮的大腦,這也意味著想完成意識上傳,需要經歷特殊的「安樂死」過程。目前,已有25人繳納了1萬美元訂金,進入「等待名單」。

「致力於存檔你的思想」,這是Nectome的使命,赫然寫在官方網站的首頁。如果一切都按完美的計划進行,人們的大腦在經過該公司處理後,最終會以數字形式再次「復活」。

Nectome對於未來實現「意識上傳」的信心一部分來源於其聯合創始人Robert McIntyre與其他研究人員一起開發的新技術,一種被稱為ASC(Aldehyde-Stabilized Cryopreservation)的低溫保存技術。這項技術讓他們獲得由大腦保存基金會所頒發的兩個獎項,「小型哺乳動物大腦保存獎」以及「大型哺乳動物大腦保存獎。」大腦保存基金會(The Brain Preservation Foundation)稱利用ASC技術首次實現了大型哺乳動物大腦連接組可達數百年之久的保存。他們認為大腦連接組可以解碼一個人全部知識,雖然目前這在大多數科學家眼中更多的是一種猜測。

致命的大腦低溫保存技術

Nectome公司所使用的大腦保存技術被稱為ASC,在其網站上,nectome對這一技術進行了簡要介紹,被稱為「固定化」(fixation),他們使用化學物質戊二醛,可以快速固化突觸,防止其受損,這種方法已經使用了幾十年來保存生物樣本,包括大腦、各種器官甚至整個動物。

當大腦被戊二醇充分固化後,它可以保存數周、數月甚至一兩年,但大腦仍然會緩慢降解,無法實現數百年的無損保存。為了解決這個問題,Nectome提出使用極低溫將存儲時間延長至數百年時間。為了防止在低溫存儲時產生冰晶,破壞細胞,他們還需要在生物體內灌注乙二醇,隨著溫度的降低,含有乙二醇的生物溶液會越來越粘稠,直到它變成玻璃狀固體。

使用ASC技術,Nectome公司的聯合創始人Robert McIntyre已經與其它研究人員一起,完成了小型哺乳動物兔子和大型哺乳動物動物豬的大腦保存。據MIT Technology Review報道,由於大腦保存得極其完好,每一個突觸在電鏡下都清晰可見。

現在Nectome希望將這個技術拓展到人的大腦保存,不過身體健康的人並不在他們執行服務範圍之內。因為最終目標是「意識上傳」,所以他們需要保存的是新鮮的大腦,但這又必然導致死亡,因此這項服務只有當人處於生命終末期時才能夠執行,而且需要在允許物理輔助自殺的地方,否則將是違法的行為

當一個處於生命終末期的人接受大腦保存服務時,Nectome會將患者與一台心肺儀器相連接,將特定的化學溶液從頸動脈泵入體內。

在Nectome看來,將大腦完美的保存是意識上傳的第一步,接下來,他們需要等待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再將大腦中保存的感覺、知識等一切信息變為數字化的存在,實現意識上傳,人的「重生」。

大腦保存完好,意識就能上傳?

「意識上傳」的情節曾經出現在很多科幻作品中,《超驗駭客》中妻子將科學家丈夫的意識上傳到電腦中,使他在虛擬世界中重生。《奇點臨近》作者庫茲維爾曾經預測,人工智慧的最後階段就是意識上傳,意識可以被隨時上傳和下載,就像軟體一樣。而他更是預言意識上傳最早將於2045年實現。

電影《超驗駭客》

俄羅斯億萬富翁德米特里·伊斯科夫(Dmitry·Itskov)在幾年前,提出了「永生人」的計劃,又被稱為「阿凡達計劃」,這項計劃的目標是將人類意識轉移到非生物載體上,以延長生命,甚至永生不死。他甚至還為這個目標制定了一個路線圖,2020年實現人腦遠程控制機器人,2025年實現人腦+機器人軀體,2035年完成人造大腦,實現意識上傳,2045年的終極目標是全息影像版「虛擬人」,如此實現人的永生。

雖然這項超人類主義概念有眾多推廣者,但對於被稱為小宇宙的人類大腦,研究的難度不亞於對宇宙的探索,首先,人類大腦860多億個神經元之間存在數萬億個連接,如果要複製數字化大腦,必須首先繪製出這些大腦神經元連接。這有多難?科學家曾經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對一種小蟲——秀麗隱桿線蟲,進行了研究,這種小蟲擁有非常簡單的神經系統,神經元數量僅有302個,這些科學家繪製了神經元之間的7000個連接,為了完成這項工作,他們耗費了十幾年的時間。

藍色大腦計劃負責人、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洛桑分校的亨利·馬克拉姆曾經在《科學美國人》撰文稱,「「藍色基因」超級計算機的性能達到了每秒千萬億次浮點運算,這個龐然大物包含近30萬個處理器,安裝在72個機櫃中。每秒千萬億次的運算速度,足夠在細胞水平上模擬大鼠大腦中的2億個神經元,但對於包含近千億個神經元的人類大腦來說,卻是遠遠不夠的。」

為了模擬整個人類大腦,需要性能達到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級的超級計算機,而即便如此,要想在分子水平上模擬人類大腦依然遙不可及

每秒百億億次浮點的超級計算機,需要消耗的電能大概會達到20兆瓦,這大致相當於冬天裡一個歐洲小鎮的能量需求,而人類大腦進行各種智力活動時,功率只有20瓦左右,大約相當於一個低功率的燈泡。要想建造越來越強大的超級計算機,來完成一些人類能做到的簡單有用的工作,同時又保持低能耗,這本身就是一個挑戰。

一個人的知識、記憶、感情是否都由大腦神經元之間的連接所決定?目前還未有定論,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對於一個人而言究竟有怎樣的意義,依然是未解之謎。有的科學家一直在推測,或許人的記憶就儲存在大腦神經元之間的連接中,也許人的個性和智力也包含在神經元的連接中。

也有科學家認為「意識上傳」就是「扯淡」,比如神經學家米格爾·尼科萊利斯,他曾經在美國科學促進會的年會上說道「大腦是不可計算的,任何設計也無法將其複製。」他認為人類意識不能通過硅元素進行複製,因為其大部分重要特徵都是數十億個細胞之間不可預測的、非線性相互作用的結果。

人類擁有了數千年,並付出各種努力實現的「長生不老」夢想,會在百年、千年之後成真嗎?

本文轉載自 環球科學ScientificAmerican

ID:huanqiukexu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企鵝科學 的精彩文章:

嘿朋友,如果真的是你請打招呼
冰川融化釋放了幾十年前的凍結污染物,我們還能愉快的吃魚嗎?

TAG:企鵝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