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風水遷墳地有啥講究——陰宅風水

風水遷墳地有啥講究——陰宅風水

風水遷墳地有啥講究——陰宅風水

風水遷墳注意事項

對地上風水與地下風水都要面面顧及到,地上風水以砂水理論為原則,地下風水以見黃色土質較好;

忌見惡水(谷稱軟錐),因為沖死者背部位,對後輩多有不利趨勢;

忌見硬塊石頭(稱稱硬錐),以示後輩窮而硬,此也稱為氂牛地;

忌見螞蟻(俗稱活錐),因螞蟻吃掉死者的骨肉,對後輩有害無益;

忌見棺上加棺(谷稱死錐),此凶對死者害處較大或對地師有害;

忌有寒風洞,試探有無風洞方法:用燭點燃對著洞口,如燈頭不動則可用,如燈滅為風洞,用則必殃(應災之人事按砂水吉凶斷)。如此井可用則再嗅味,如乳味則為貴地,定財官印及子息必佳,有異味則有吉也減力。

「窮改門,富遷墳」?是大事,不能疏忽,附近因有大樹遮蔽天日,而整天見不到陽光的長青草的紅土地,才為吉相。有高壓線通過的墓地,主家運衰退。


有講究

第一,遷墳時要擺案上香,祭祖燒錢,禱告先祖所遷原因、地址,祈求先祖對後人的祝福護佑之詞等。

第二,在遷墳的時間上,最好選擇在清明節來臨之前遷墳最佳,讓先人在清明節這天「入土安身」護佑後人。

第三,遷墳的過程在時辰上以不過「午」時最利,以免「午」時的陽氣灼傷屍骨。

第四,起穴後先祖的屍骨一定要安放整齊,把屍骨的各個關節原位安放,如有遺失的指節要仔細翻土查找,以免對後代子孫帶來肢體上的傷害。

拜墓時的注意事項

因為墳墓既不是石頭也不是物品,所以一定要把它當做人或神來加以祭拜。換句話來說,無論拜墓時或早晚在家中的神案前燒香祭拜時,都要呼喚他的名字、向他問候,這才是正確的供奉祭拜法。帶子女一起拜墓,主子孫昌隆。拜墓時刻,以午前最好,下午三點以後,就要加以避免。順道來參拜,這是不好的。靈骨寄存在寺廟的靈骨塔內時,一定要先進入正堂參拜眾神,然後再去祭祀祖先。墓地的雜草要清除乾淨(從周圍向中央清除)。清掃完畢之後,就要按照該地的風俗或宗教習慣來加以膜拜經常把碗或容器等旋轉在墓碑前,這是屬於兇相,所以要絕對加以避免。


墳地風水注意事項

土壤不足,且會積水的墓地,就要趕緊填土。

樹木的枝葉從周圍蔓延到墓土上來時,就要加以剪除。

樹根蔓延到墓地內時,就要砍你樹木或剷除樹根。

因東南側有高大的建築物,而使墓地在正午之前得不到陽光照射的話,就要考慮遷移墓地。

挪墳需要準備的物品:

1、先選好風水寶地、吉日吉時。

2、準備好壽材、墓碑。

3、紅傘、紅布、香燭紙帛則是不可缺少的。

4、雄黃、白酒.雞蛋 豆腐 刀頭肉 酒麴 雄雞。

破土,起墳之前,要誦《安土地咒》:元始安鎮,普告萬靈。岳瀆真官,土地祇靈。

左社右稷,不得妄驚。迴向正道,內外澄清。各安方位,備守家庭。太上有命,搜捕邪精。護法神王,保衛誦經。皈依大道,元亨利貞。《啟土地咒》:此間土地,神之最靈。通天徹地,出入幽冥。為我開召,不得留停。有功之日,奏與上清。

還要退煞 因為墳地相當是亡者合法的家 不準任何人 鬼隨便侵佔 豪奪 自然有相應的墓神龍君守衛 也稱土煞 所以要先通告他們 免生人冒犯而生病退煞自然是有傳承仙職的道人主持。還有《安主墳咒》(略)先讓長子在遺棄的墳頭上挖一鍬土,放在一邊,然後幫工們才能開始挖墳破墓。四立前18天,土王用事不宜動土,有專門的破土咒可以化解:破土咒:天圓地方,律令九章。吾今破土,普掃不祥。金鎬玉就,萬事吉昌。土公主母,閃在一旁。

撿屍骨, 用紅布遮蔽陽光開始撿屍骨,有的地方風俗同時用紅白黃布遮光,因各地風俗不同而論。往做好的壽材里撿骨時,撿完屍骨,然後由長子把先挖出去的那鍬土添回坑,填完坑可以起靈了。每逢過橋或岔路口都要扔紙錢,到墓地時要把紙錢全部扔完。有的過橋是壓黃紙。

安葬, 安葬之前要讀破土文與立契文(略)。一般在沒有起靈前,墓地已有人打好墓穴,在打墓時,多給打墓人帶些吃的,讓打墓人吃飽喝好,取義為「寶墓」。

一定要選黃道吉日吉時,七不出八不葬,尤其是十七、十八更不能下葬,一般都忌諱雙日下葬,遇到特殊情況,風水師也選不出好日子。不得已非要急著下葬的,可使用「禳鎮重喪法」,用白紙造函一個,用黃紙硃砂書寫四字、置於函內,放在棺上,也可手拿。書寫完畢在下葬時與棺材一起埋或火化。


若認為祖墓不佳,欲改葬者,須注意有三不可亂改:

1開墳見龜蛇,此乃生氣聚,則不可更改;

2土中有暖氣或乳氣或霧氣,此為生氣,則不可改;

3紫滕交合,墓不可改。


有五種情況必須遷葬:

1墳無故自陷;

2墳上草木枯死;

3淫亂風聲、六畜死絕;

4男女忤逆顛狂熱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經知識學習 的精彩文章:

易經六爻:爻之生克-中國易經研究學會

TAG:易經知識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