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飲食開始管理自己的健康

從飲食開始管理自己的健康

從飲食開始管理自己的健康

1

不補就是補

上一篇說過了,健康要以自己為主導,醫生為輔助。具體就從飲食方面先落實起來吧。飲食對我們健康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民以食為天,那可以說是相當大了!

在臨床上,經常有患者問我,我這種情況,要再補點什麼?或者說再多吃點什麼?看到某個養生節目說吃什麼對身體好,一頓猛吃也沒見好等等,每次我都要好好解釋一通。其實,很多問題就是我們吃出來的。大部分人是不用進補的。人蔘、蟲草、鹿茸、阿膠等千萬不要盲目進補。現在已經不是物資匱乏的年代,人人都吃的飽,吃的好。並不存在真正營養不良的狀態,反而是吃的太多,營養過剩,或者盲目進補造成了很多經脈的瘀滯和能量通道的阻塞。從而產生了很多比如胃脹、腹脹、頭暈眼花、四肢冰涼、口腔潰瘍、痤瘡、便秘等臨床癥狀。盲目的補只能給身體添堵,從這個意義上說,不補就是補,以消為補。要牢牢記住,再好的補品,不適合我的,吃進去那就是毒藥。

2

飲食做減法

所以飲食調理,首先就是不要盲目進補。學會做減法,不要總是想著我要多吃點啥,而是要不斷提醒自己,我要少吃點啥。

在食物的選擇方面,多吃一些輕清的食物,一些應季的新鮮的瓜果蔬菜,比如春季的香椿、春韭、青豆、春筍等;少吃一些重濁的食物,油膩厚味的食物,比如大魚大肉重口味的煎炸腌制之類的食物。在加工方式上,多選一些淺加工的食物,比如清蒸、清炒、水煮、焯水涼拌等;少吃一些深加工的菜品。比如煎、炸、紅燒、油燜等。當然,為了追求口感,適度吃一些也無妨,開心也很重要,對吧,只是建議少吃。質輕的食物易消化,脾胃消化系統無負擔,更容易轉化為一種輕輕靈動的能量,可以使人感到輕快舒暢;質重的食物所蘊含的能量比較厚重,不易消化,也不易轉化,比較容易使經脈阻滯,使氣血能量流通不暢。很多問題就是體內運行氣血的通道不暢,氣血和能量不能順暢流通造成的。

3

依體質而食

其次,要了解自己的體質。我們知道,藥物是有寒、熱、溫、涼的偏性的,食物也是有偏性的,也有寒、熱、溫、涼的不同,只不過食物的偏性比較平和,適合大部分人吃,所以才發展為食物。不同體質所要選擇的食物是不同的。我們要選擇適當偏性的食物來矯正調和自己的體質,使其達到比較平和的狀態。比如,熱性體質就要適當多吃涼性的食物來中和,比如冬瓜、茄子、黃瓜、大閘蟹等;寒性體質則要適當多吃溫熱類的食物來溫補,比如,韭菜、羊肉、肉桂等。如果實在搞不清自己的體質,那就多吃一些平和的食物。搞不清楚食物的偏性,可以上網搜索了解。吃進去的東西,仔細體會感覺,胃腸舒不舒服,身體輕不輕快。多觀察過體會身體就會變得敏感,你就會越來越會挑選合適自己的食物。

4

食亦有度

第三,食物品種多樣化。凡事都有個度,中醫特別講究這個度,過猶不及,所以吃東西也一樣,各種食物都要涉及,避免單一和扎堆。而且要留意吃下去的東西,自己身體是什麼反應,是舒服的還是不舒服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早在幾千年前就提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蓄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的膳食配伍原則。它告訴我們,各類食物都要適量攝入,互相補充。「氣味合而服之」就是要在食物品種多樣的基礎上,選擇合適自己體質和狀態的食物,這樣才能補精益氣。這一原則至今仍然具有極大的指導意義。

第四,飲食有節。包括飲食量的節制和飲食五味的節制。既不能饑飽失度,也不能暴飲暴食。《飲膳正要》提出:日食以三餐為宜,早餐好,午餐飽,晚餐少。我們提倡每頓飯七分飽。怎麼判定呢?就是你覺得已經不餓了,但還能再吃點的時候,就不要再吃了。飲食過飽,脾胃負擔很重,不利於消化和營養輸布。經常碰到一些人,說早上沒吃,中午多吃點,或者中午沒吃,晚上多吃點。其實上一頓飯沒吃,已經是不好了,下一頓再多吃,那是不好加不好,不但不能彌補上一頓對脾胃的損傷,而且是對脾胃的再次損傷。

食物的五味指酸、苦、甘、辛、鹹的不同味道,對應的是肝、心、脾、肺、腎。五味飲食有節是指平時飲食中不要過度偏頗於某一種口味。否則時間長了也會產生一些相應的疾病。

最後請大家記住一句話:「什麼都要吃,什麼都不要多吃,仔細體會,及時調整。

祝大家胃口好,身體好!點贊我會很開心!

如果願意,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做一個有溫度的中醫 的精彩文章:

TAG:做一個有溫度的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