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婚俗流傳了700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個婚俗流傳了700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鄂爾多斯婚禮形成於蒙元時期,15世紀,隨著蒙古族鄂爾多斯部落進入鄂爾多斯地區,祭祀成吉思汗的"八白室"安奉在鄂爾多斯境內的甘德爾敖包上,鄂爾多斯地區至今仍然比較完整地保留著鄂爾多斯婚禮的儀式程序,並使其發展演變成為一種禮儀化、規範化、風俗化和歌舞化的民俗文化現象。

鄂爾多斯婚禮已經流傳了700多年,至今仍保留著古老的風格和情趣。婚禮有哈達訂親、佩弓娶親、攔門迎婿、獻羊祝酒、求名問庚、卸羊脖子、母親祝福、搶帽子、聖火洗禮、大小回門等一系列特定的儀式程序和活動內容。

在鄂爾多斯地區,未出嫁的女子都留有一條獨辮,垂於身後。只有在出嫁的前一天,在隆重的婚禮上,才特邀德高望重的兩位長者為「分發父母」,舉行莊嚴的分發儀式,儀式上將姑娘時一條髮辮散開,蘸著碗里的清水,梳得油光凈亮兩根辮子,把鏈垂頭飾戴上,意味著少女時代就此結束,今後將以少婦的形象出現。

新娘拜別父母出嫁是悲傷的,所以鄂爾多斯婚禮中還有哭嫁的環節。而後祝頌人領新郎"搶親",以表達新娘為「掌上明珠」,新郎要好好對待妻子。陪親的姑娘將新娘保護起來,新郎與伴郎讓新娘出來的請求不成,便擠進人群中"搶走"新娘,場面十分熱鬧。

跪拜公婆新娘敬茶,不但體現兒女對長輩的孝順,還增進了親人間的感情,長輩也會回饋新人紅包或禮物,祝願新人百年好合。

熱鬧了一天,終於把新娘子娶回了家,最後掀開面紗。這種婚禮一般要持續兩天至三天,自始至終都洋溢著迷人的蒙古族風情,如今作為舞台表演呈獻給遊客,華麗舞美讓觀者都嘆為我國珍貴的民族文化瑰寶。

鄂爾多斯婚禮以其獨特的民族特色,濃郁的生活氣息,歌舞形式和熱烈隆重的場面,表達了勤勞、智慧的鄂爾多斯蒙古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情追求和豪爽、善良的性格,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你想辦一場什麼樣的婚禮呢?歡迎留言~(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圖/鄂爾多斯旅遊局 文/張益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的精彩文章:

揭秘達斡爾,13萬人如何守護當年稱霸北方的契丹秘密
用理智無法理解俄式建築

TAG: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