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煩躁的生活中如何讓心靈寧靜而淡泊

煩躁的生活中如何讓心靈寧靜而淡泊

讓心靈寧靜而淡泊

不刻意而高,無仁義而修,無功名而治,無江海而閑,不道引而壽,無不忘也,無不有也,淰然無極,而眾美從之。此天地之道,聖人之德也。不需磨礪心志而自然高潔,不需倡導仁義而自然修身,不需追求功名而天下自然得到治理,不需避居江湖而心境自然閑暇,不需舒活經絡氣血而生命自然長久,沒有什麼不忘於身外,而又沒有什麼不據於自身,寧寂淡然而且心智從不滯留一方,而世上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匯聚在他的周圍。這才是像天地一樣的永恆之道,這才是聖人無為的無尚之德。

在當今的社會中,很多人都處在一個緊張而快節奏的生活中。在這種生活中,很多人由於壓力的原因而產生浮躁的心理,而有些人選擇寧靜而淡泊的生活方式是一種嚴肅和莊重,是一種修養。因為人生百態,迥然不同:或濃墨重彩,大起大落,轟轟烈烈;或耕讀人生,清風細雨,夕陽遠山。激昂是人生,散淡也是人生,淡泊可寄情山水,也可寓意花鳥魚蟲。同是飄搖細雨,明月繁星,有人看得著,有人看不到;俯仰之間,可落花有情,流水無意,這就是心境的不同啊!

寧靜而淡泊的人生是怎樣的呢?寧靜而淡泊的人生是一種氣度,一種志向,一種種修養,是人生中智慧和策略。讓心靈保持寧靜和淡泊,那麼,在生活中,我們就能保持一份恬淡,不居功自做、不憤世嫉俗、不貪圖享樂……生得瀟酒,活得從容,它不需要什麼特定的模式,也不需要什麼嚴格的規範,它就是一種坦蕩,一種自然,一種不迫,一種執著的超脫。陶淵明的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一種對自身淡泊的最好詮釋;顏回的「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樂」也是一種對淡泊的追求;弘一法師的「鹹的味,淡有淡的味」更是一種對淡泊心境的最好寫照。然而淡泊的心境並非人人都能擁有,倘若一個人能從生活中品味出淡的滋味,以這個味道墊底,那麼這個人就找到了生活的大智慧。

味道墊底,那麼這個人就找到了生活的大智慧。那麼,如何守護好這份寧靜淡泊呢?古人云「遍閱人情,始識疏狂之足貴;備嘗世味,方知淡泊之為煌,走近繁華,再復出回。意思是看遍了人情的冷暖,才認識到曠達閑逸十足可貴;

這是修身養性的至高境界,也是道家清靜無為的處世思想。心靈寧靜淡泊是一種很美好的心境,是浮華散盡之後的怡然自得,是一種沉澱,是一種真實的自我狀態,是一種對個性的追求,更是一種桀驁不馴、超然脫俗的情懷。生活的藝術就在於懂得保持寧靜而淡泊,生活既讓我們依賴於它的達到自己很多恩賜, 但同時也讓我們限定了依賴的程度,正如洪應明在《菜根

願,很多人每天譚》中所寫的的「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要自己一停下練達,不若樸魯;與其謹曲,不若疏狂」。所以,在生活中,無論你涉世的深淺程度如何,你都應當保持心靈的寧靜與淡泊,而不要被外界的們自己的, 環境所左右,失去了自己的本心,應當懂得超脫,懂得達觀,做到心中無私天地寬,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這樣才可以讓自己的內心得到寧靜淡泊,心只要寧靜了就會做好事情,心只要淡泊了就會看透世間所有。

寧靜是一種心境,淡淡泊也是一種心境,而且只有淡泊一切,才可達寧靜的人生。生命其實就是一種歷練,如果你能保持內心的樸實無華,那麼,淡泊對你來說就很容易做到;相反,如果你不能保持內心的寧靜淡泊,而被外物所累,那麼你的心也很難達到超脫。人們常常說這樣一句話「生活就是一個大染缸」,的的確,生活就是一個充滿誘感的染紅,如果一個人把持不住自已,而掉進這個染缸中,那麼最終的你也將失去原本的色彩。而當你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已經被染成了五顏六色,這對於一個人來說是不幸的。然然而,我們也不可否認,生活中有很多人,他們雖然身處在大染缸中,卻依然能潔身自好,他們能夠走近輝煌,走近繁華,復出回歸淡泊,那已是一種人生大境界,是不容易做到的。

就如同一個人吃遍了山珍海味之後,卻寧願回歸田園,以粗茶淡飯為樂,享受4生命的寧靜美好,一切一切的爭鬥都將在這種寧靜中變得模糊,一切一切的慾望都將在這種甜美的生活中變得輕鬆,一切一切的嫉妒與惆悵都會在這種淡泊中悄悄遠去。它拂去人頭的塵埃,讓靈魂在這份閑適中變成一座聖潔而清麗的明鏡台,做事情不要違背自己的心意,自己可以試試養花或者養些魚,這樣會使自己心裡寧靜下來,享受生活中帶給你的樂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甜甜和洋洋 的精彩文章:

TAG:甜甜和洋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