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思明區,鄭成功命名,思念明朝之意
思明區隸屬福建省廈門市, 位於廈門半島南部,總面積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9萬人。
一、歷史沿革
1、明末清初(公元1650年),鄭成功為了抗清復明,駐軍同安縣時,把同安縣綏德鄉嘉禾里改為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廢。
2、 康熙九年四月(西元1670年)恢復置興泉道。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分設台廈兵備道,道尹駐福建。雍正六年(1728年),台灣府改為台灣道,屬於福建省,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設廳。雍正五年(1727年)起,屬於興泉道,道治自泉州移駐廈門。
3、民國元年(1912年),撤府,興泉永道改名南路道。4月,划出同安縣綏德鄉嘉禾里置思明縣,9月升思明府,旋廢。民國三年(1914年),改名廈門道。
民國十六年(1927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次年同安縣改直隸福建省 。
4、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設廈門特別市,廈門市成立 ,隸屬興泉省,興泉省轄今泉州、莆田、廈門,翌年1月「閩變」失敗後,廈門特別市政府和興泉省撤銷,廈門恢復思明縣建制,與同安縣均屬福建省政府直轄。
5、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月,以廈門及鼓浪嶼等7個島嶼設廈門市,撤銷思明縣設禾山特種區,與同安縣同屬第四行政督察區(駐同安,轄今泉州、莆田、廈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5月,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淪陷。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國民政府福建省政府下令撤區建鄉設保,進行鄉鎮並編。
6、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恢復廈門市建制,設中心(後改思明)、開元、鼓浪嶼、禾山4區,直屬福建省政府管轄。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為中心區區公所。
7、1949年9月、10月,同安縣和廈門屬福建省第五專區(1950年改名晉江專區,廈門後改為福建省轄市。
1949年10月下旬,初期隸屬於華東軍政委員會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後改隸屬廈門。
8、1950年,改思明區,以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
2003年,根據國務院、省政府關於廈門市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複,由原開元、思明、鼓浪嶼三區整合而成新思明區。
二、地名來歷
明末清初,鄭成功踞廈門島、金門島,在廈門島設立地方政區思明州,意即「思念明朝」之意。
三、風景名勝
1、鼓浪嶼。位於廈門西海中,面積1.83平方公里。系鼓浪嶼-萬石山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的一部分,列福建旅遊景區「十佳」之首。
2、環島路觀光大道。位於廈門島東南部,依海而築,是廈門國際馬拉松比賽賽道,也是廈門市區精華旅遊帶之一。
3、萬石山旅遊區。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佔地面積26平方公里,山地19平方公里,濱海平地7平方公里,因有許多奇石而得名,是1992年中國友好觀光年首批入選的84個景點之一。
※甘肅省酒泉市,古名祿福縣,中國文化旅遊名城
※江蘇省豐縣,漢皇祖陵所在地,兩千餘年地未變,名依然
TAG:人文大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