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情商只不過是心中有他人而已

高情商只不過是心中有他人而已

古人認為讀《詩經》會說話,讀《論語》能知人情。這裡的知人情,拿今天的話說叫情商。在普通人眼中《論語》可能是道德說教,或是講大道理談哲學,近年來也有把《論語》當心靈雞湯的。

但《論語》中有孔夫子罵人、借東西、開玩笑、挑食、冤枉人、還有像平凡老人一樣回憶過去,內容其實都很朴無華,少有空談大道理。

在《孔子家語》中有一個故事,說是孔子曾在雨天想外出,當時還沒用雨傘,只有有士族用的蓋,和平民用的蓑衣,在當時蓋還是很貴的。但孔子沒用蓋,就有人建議他找徒弟子夏借。孔子聽後說:「不行啊!子夏小氣,我借他不給我,別人會覺得他不尊重師長。我借他給我,他肯定會心疼的。」

但在普通人眼中可能想的是,我是你師父,我找你借,你再怎麼小氣也不能不借!真借到傘了,人情也散了。

或是覺得,這麼小氣的,我才不要和他做朋友,不要和他接觸。久而久之,看不慣的人越來越多,身邊的人也越來越少,自我感覺卻越來越好。

《論語》中孔子曾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借傘便是此言的踐行,孔子不想被人說不尊重師長,不想難受,所以他沒有讓子夏如此。朋友之間的交往,能做到此點,就算因事情絕交,也不會口出惡言。

哪怕是在諷刺儒家的道家典籍中,孔子也是心中有他人的典範。《莊子·人間世》中,記載了當時衛國君主行無道之時,讓衛國人民苦不堪言,有很多人都死了。顏回聽後就想去勸誡衛國國君。

在去之前作為弟子的顏回要去稟報老師孔子,孔子聽後說「若殆往而刑耳!」你去不過是白白被殺。這裡的孔子完全是一個老師對弟子的責任,沒有後世的大義。他只想告訴顏回,不要白白浪費自己的生命,不要去觸怒無道之君白白浪費自己的生命,讓顏回對現狀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我們都知道,後世儒生會在迫不得已之時捨生取義,但這只是在迫不得已之時!而且捨生取義是有價值的。孔子生在亂世,如要捨生取義的沒有價值,孔子早就死了。正因他不想如此,他也以此來勸誡顏回。

也正因孔子對弟子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孔子死後雖門徒三千,賢人七十二。其中也有異端思想,如上文中的子夏他的很多觀點就和孔子不同,孔子要克己復禮,子夏要針對當時的狀況針對性改革。但無一人不讚揚孔子,不傳承孔子所言。

這屆是因孔子心中有他人,做事之事會顧忌他人感受。所以哪怕是莊子批判孔子,也最多說幾句他這樣做不對,不會覺得孔子在道德為人上有問題。

為人處世我們普通人肯定比不上聖人,而且時時心中有他人孔子也做不到!但提醒自己說話做事前,想想別人是啥感受,他們會怎麼想,這點人人皆可做到。

一開始可能一天想得起幾次,慢慢的想多了,人的情商也就高了。讓所有人都順心肯定不可能,但起碼不會在重要的場合不會說錯話,做錯事了。這對一個人的幫助就很大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梁興揚 的精彩文章:

儒家怎麼解釋鬼神?解釋人死之後的事情?
立春—我們祖先尋找春天的故事

TAG:梁興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