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美貿易之戰,看中國科技創新的破局打法
23號,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紙總統令,宣布將對中國價值高達500億美元(約合3164億人民幣)的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掀起了中美之間一場史詩級的貿易戰,也標誌著特朗普正式兌現了參選總統時候承諾的與中國的貿易戰。
儘管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辦公室還沒有正式給出商品清單,但對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意舉措反應激烈的不止中國政府,由於失望情緒蔓延,美國時間22日以來,道瓊斯指數從高峰時候的24947點,累積下跌超過1400點,跌幅超過5%,而全球股市也是一片哀鴻遍野。
隨後,中國宣布反擊措施,商務部宣布了近30億美元的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隨著矛盾的升級,不排除中國有進一步增加反制的手段。
表面來看,美國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對中國發起貿易戰,是因為長期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過大引起。2016年和2017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分別達到3470.4億和2758億美元,摺合人民幣高達1.87萬億和1.43萬億。
不過仔細分析,與美國貿易逆差較大的國家還包括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和德國。儘管美國也曾在今年早些時候對這些國家揮起大棒,但是隨後,特朗普就宣布對這些國家豁免。
所以,與其說中美貿易爭端是美國為了捍衛經濟利益,更不如說是美國在下定決心絞殺中國。
回顧2017年的數據,中國在經歷了兩年的增速下滑之後,取得了6.7%的增速,強勢領跑全球主要經濟體,總量達到122503億美元;而美國經濟增長率為2.3%,總量達到193868億美元。中美兩國GDP之比為63:100,按此趨勢,樂觀估計中國GDP將在2030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
經濟雖然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唯一指標,但是不能否認,隨著這幾年中國GDP的飆升,中國的軍事、科技領域的變化的確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特別是在科技領域,中國已經不再是中低端製造業的代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本月21號公布了2017年全球企業等申請註冊國際專利的統計數據,儘管美國依然以56624項佔據首位,但中國較上年增加13.4%至48882項,超過日本升至第二位,並且有望在三年內超過美國。
而一份來自國外媒體的全球獨角獸企業榜單數據同樣驗證了中國近些年來取得的長足進步。數據顯示目前全世界獨角獸初創企業共186家,企業價值總量達到6470億美元,已經形成了由美國(99家)及中國(42家)主導的局面,佔到整體的75.8%。而排名前十的企業中,除了有一家1度公司之外,其餘9家更是被美國(5家)和中國(4家)瓜分。
可以說在當前的競爭格局中,全球的很多領域都已經顯現出中美爭霸的局面。
也因此美國才會氣勢洶洶地瞄準中國這個潛在的戰略對手。據英國《金融時報》披露,美國制裁方案中確定的10個領域分別是:先進信息技術產品;自動化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設備、海洋工程裝備;現代軌道交通裝備;電動和其他「新能源」車輛;電力裝備;農業機械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和其他高性能醫療器械。而這10個領域,正好覆蓋了《中國製造2025》中列出的十大重點領域。
美國越是制裁和打壓,就證明我們走的這條科技強國之路愈加正確。當前,我們除了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不斷增強自身的科技實力之外,在文化等軟實力方面也應該未雨綢繆。當今的美國除了掌控著軍事、科技的制高點之外,在電影等文化軟實力方面也是毫無疑問第一強國。在光是「好萊塢」這一辭彙,就成為全球頂級電影產業的代名詞,是全球電影人夢寐以求的舞台。
同樣在科技展覽領域,始於1967的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由美國電子消費品製造商協會(簡稱CEA)主辦。這項每年一月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旨在促進尖端電子技術和現代生活的緊密結合的展會,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影響最為廣泛的消費類電子技術年展。以往很多中國企業為了提高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都紛紛遠赴重洋參加展會,並將參會行為視為品牌實力的重要體現。
從今年CES展會統計的數據來看,來自大本營美國的科技參展企業僅有94家,而光是來自中國「智能科技產業之都」——深圳的參展企業就多達482家,占所有參展商數量的10%。更不用說來自東莞、北京、寧波等地的科技企業。難怪,美國對中國的智能科技產業如此緊張。
在這樣的背景下,深圳目前也正在積極謀劃在本土打造具備國際影響力的創新科技展會。日前,零一科技已經宣布將首屆「零一科技節」落戶到深圳蛇口價值工廠,首期規劃面積兩萬平米,將涵蓋人工智慧、機器人、無人機、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醫療、應用與安全和虛擬現實等多個前沿領域。
或許從明年開始,CES就不再是中國科技企業爭先朝聖的舞台了......
TAG:洞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