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鏡像神經元——人人都有共情的潛力

鏡像神經元——人人都有共情的潛力

歡迎關注源泉心理公眾號

心理健康 | 心靈成長 | 缺愛測試 | 系統治療

文:光之泉

GIF

光之泉解讀

共情能力的重要性,上篇文章已經說了:關乎心理健康和社交關係,尤其是關乎親密關係的勝任力。

如果你沒辦法跟異性饒有趣味得調侃,你未開展戀情就已經敗了,而原因不是你笨,也不是你經驗少,而是你共情能力沒有開啟。

共情的類本能假設,符合一類事實:很多來訪者在共情能力如果沒有開啟之前,根本不知道共情是什麼樣的;然而一旦開啟之後,就相當於激活了鏡像神經元的共情功能,日後就會隨時自然而然得運用。

交談是兩個人的即時快速的互動,如果沒有共情能力,分析速度會非常慢,你還沒想好對方說的這句話是開玩笑呢還是認真的呢,對方就說到下個話題了,而你就尷尬了。所以,趕緊參加系統治療,開啟你的共情能力,遠離這種尷尬吧。

在系統治療中,通過49天不斷的訓練和溝通,學員們的共情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而且心理健康各項指標都達到正常,依戀關係模式也從迷戀型、隔離型、恐懼型轉變為了安全型。

而且系統治療不脫離生活實際,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反饋,所以一直不斷接收到學員反饋的婚戀喜訊,真是幸福連連。

GIF

鏡像神經元的發現

在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義大利神經科學家 Rizzo1atti 等發現一些像鏡子一樣可以映射他人動作的神經元,稱之為鏡像神經元(mirrortneuron)。鏡像神經元在心理學中地位,猶如 DNA 之於生物學,它們將提供一種統一的架構,來解釋迄今為止許多行為實驗難以檢驗的心智問題。

GIF

鏡像神經元的功能

科學家已經通過實驗證實,鏡像神經元具有動作的理解、模仿、交流的作用,並具備將他人所體會的情感過程轉移到自己身上的能力(即共情),甚至將類似的動作也表達出來, 模仿他人的傾向越多,共情的傾向也越大。 此外,鏡像神經元不僅能編碼他人的動作,還能編碼他人動作的意圖,進而促進同種個體間行為應答的信息加工,達到複雜多變的社會行為的高級認知(即社會認知)。

「鏡像神經元是一種神經元,當動物在行動時,當動物觀察到另一個動物的相同動作時,它就會觸發。因此,神經元「反映」了另一個人的行為,就好像觀察者本身在行動一樣。這種神經元在靈長類動物中直接被觀察到。鳥類已經被證明具有模仿的共振行為,神經學的證據表明存在某種形式的鏡像系統。在人的大腦活動中,與鏡像神經元相一致的大腦活動在運動前皮層、補充運動區、主要的軀體感覺皮層和下頂葉皮層中都有發現。」(《維基百科》)

GIF

鏡像神經元研究的重要性

關於鏡像神經元的研究,越來越成為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的一個熱點。關於它的重要性,曾經2011年入選《時代》雜誌百大人物的印裔美籍心理學家維萊亞努爾·拉馬錢德蘭(Vilayanur S. Ramachandran,1951年-)甚至大膽地斷言:「鏡像神經元之於心理學,將如同DNA對於生物學的意義一樣。它將提供一種統一的框架,來解釋迄今為止仍然神秘未解而又難以付諸實驗驗證的眾多心理能力。」(格雷科里·希科克:《神秘的鏡像神經元》,前言,李婷燕譯,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

腦中的神經元網路,一般相信是儲存特定記憶的所在。鏡像神經元組則儲存了特定行為模式的編碼。這種特性使我們能夠想都不用想,就能執行基本的動作,同時也使我們在看到別人進行某種動作時,自身也能做出相同的動作。

義大利神經生理學家賈科莫·里佐拉蒂(Giacomo Rizzolatti,——生於1937年4月28日),曾任是一名神經生理學家,歐洲大腦和行為協會的前任主席。在帕爾瑪大學科研團隊的資深科學家,首先在獼猴的額葉和頂葉皮層發現了鏡像神經元,並撰寫了許多關於這個主題的科學文章。

賈科莫·里佐拉蒂(還有另外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鏡像神經元是人類情感能力,其中包括共情(empathy)的神經基礎。所謂「共情」,對應於通心理論的「換位體驗」,即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對方情緒與狀態。

在通過鏡像神經元理解他人感情的過程中,觀察者直接體驗了這種感受,因為鏡像機制使觀察者產生了同樣的情緒狀態。當人經歷某種情緒,或者看到別人表現出這種情緒時,他們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都會活躍起來。換句話說,觀察者與被觀察者經歷了同樣的神經生理反應,從而啟動了一種直接的體驗式理解方式。

這也能夠解釋為什麼人們看到其他人打哈欠時,自己也會被感染,而當別人大笑時,自己也會不由自主發出笑聲。還有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患有自閉症的人,很可能就是因為他們的鏡像神經元受到了損害。

儘管目前關於鏡像神經元的研究還存在諸多爭論。但這種情況並不影響我們做出這樣的假設:人類的共情能力,是通過大腦中相關的「鏡像神經元」實現的。

GIF

共情是一種類本能

本能是指先天就會,不需要後天學習的能力。較為公認的人類本能有三種:

一是個體生存本能,表現在對饑渴滿足的需求上;

二是種族保存本能,表現在性行為和繁殖撫育下一代方面;

三是自我防禦本能,表現在對外來威脅的反抗上。

也有學者提出,人類還有攻擊、探究或追求敇激的本能。

而"Instinctoid"(類本能的)這一個詞,是馬斯洛自己造的,由"Instinct"後面加上後綴"oid"構成。"oid"的含義是"類似的"、"相象的"、"稍弱的"等。類本能是指有一定的遺傳基礎,需要後天學習和鍛煉才能開啟的能力。類本能是一種類似本能的能力,比本能弱。

既然每個人都有鏡像神經元,說明每個人都有共情的潛力,由於這個潛力是類本能,所以需要通過訓練或者體驗才能激活。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源泉心理 的精彩文章:

缺愛心理系統治療的本質

TAG:源泉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