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待秋「萬石三斗吉金富翁」
海上「三吳一馮」中,真正屬於以畫藝克紹箕裘、薪火相傳的,就只有其中最年長的吳待秋(1878-1949)了。吳待秋的父親吳伯滔,是同治、光緒年間的山水名家,與吳昌碩、吳秋農並稱「三吳」。吳滔有子吳衡(澗秋)、吳徵(待秋),兩人均幼承家學,善丹青,而待秋畫藝更是青出於藍,才得以躋身海上四大家。
吳待秋1878--1949
他的筆墨傳統得之於王時敏、王原祁頗多,布局以小石積大山,所作頗具章法,顯得端莊穩健,其筆力蒼茫秀潤而氣骨堅凝。待秋山水作品風格極為鮮明,但是筆墨循規蹈矩,加上創作勤奮,導致有重複而缺乏意趣之病。
吳氏水墨山水並不鮮見,偶然看到他少見的花卉作品,便覺得清新可喜,其實他的佛像、花卉同樣拿的出手,不過求畫的更喜歡他的傳統山水罷了。如這幅的《竹石山花圖》,筆墨生動,設色雅麗,墨竹如過新雨,山花爛漫如霞,與其蒼渾霸悍的山水大相徑庭。題作「風影過長竿,花房玉露溥。美人修竹里,翠袖憶天寒。」詩畫洵雅,允稱別格。
吳待秋《竹石山花圖》135x68cm1937年桑浦美術館藏
題識:風影過長竿,花房玉霞溥。美人修竹里,翠袖憶天寒。子清仁兄大雅屬正,丁丑先立夏三日畫於萬石三斗吉金之室,袌鋗居士吳征。
鈐印:吳待秋、詩債待秋征、括蒼亭長
吳待秋曾從乃父好友吳昌碩游,一度在海上題襟館鬻畫,與丁輔之、高野侯、王一亭、商笙伯、趙雲壑等花卉名家切磋技藝,有這樣的高手過招經驗,本幅竹石山花意趣格調自然風標獨立。上款人陳子清(1895-1946)是吳湖帆的表兄,能作山水並治印。當年陳、吳表兄弟在嵩山路合辦書畫事務所,吳湖帆在樓上潛心藝事,陳子清則在樓下辦理事務。
吳待秋常用一方源自唐人詩句的閑章「詩債待秋徵」,巧妙地嵌入自己的名字,風雅文氣。吳待秋的「詩債」是不是拖延不知道,不過他的畫債倒是從不拖欠。又一次滬上暴雨積水尋尺,陳巨來串門,看到吳待秋居然站在凳子上畫筆不輟,不禁為之絕倒。這樣的畫家最受客戶和代售的箋紙店老闆歡迎,所以他售畫生涯頗佳,潤筆雖然在三吳一馮中處於中下游,但憑著終日手不停揮,收入置換了不少黃金,藏在了家中床腳和馬桶里——絕對是接地氣的畫家了。沒有吳子深、吳湖帆的家世淵源,吳待秋全憑自己的畫筆討生活,所以雖然心懷遠方,但不得不腳踏實地。是以泰山李嘉福將一件漢三斗鋗相贈,吳待秋就歡喜不已,不僅自號袌鋗居士,還自詡「萬石三斗吉金富翁」。
吳待秋《柳岸荷花圖》110x56cm1944年桑浦美術館藏
款識:湖上纖風吹酒醒 藕花香里擢歌來 甲申冬十月抱鋗居士
鈐印:吳徵之印(白)抱鋗居士(白)
在1931年有了一定積蓄後,吳待秋終於能實現自己的文心雅興。他在蘇州護龍街裝駕橋巷內購買了一座古典花園住宅,舉家搬入。該園原屬揚州鹽商姚大齎,吳氏購入後,借用杜甫名作《秋興八首》中「香稻啄余鸚鵡粒」的詩意,將之命名為殘粒園。杜工部的這句詩是倒裝結構,正常語序應是:鸚鵡啄余香稻粒,說到底,就是說這座園子小,像啄剩下的半粒稻穀——因為該花園佔地僅為140多平方米(當然宅園面積足有5畝),雖然是蘇州最迷你的私家園林,但是園中空間利用充分,假山、石洞、亭子、水池、花木等該有的都有,園西依山牆疊黃石,最高處有半亭一角飛翹,亭內還設坐榻、壁櫃、博古架和鵝頸椅。亭名「栝蒼」,吳氏別號「栝蒼亭長」即來源於此,這方別號章也鈐於本畫的左下角。吳待秋本期待在此地頤養天年,不料幾年後日寇入侵,烽煙四起,只得攜家眷返浙江老家,輾轉返回上海,遷居福煦路與王福廠、吳青霞為近鄰,重又賣畫渡日。
吳待秋《山潤聽瀑》102x54cm1926年
丁佛言《石鼓文》桑浦美術館藏
題識:銀河倒掛三石樑,香爐瀑布遙相望。丙寅冬仲,袌鋗居士征。
鈐印:台松、征、袌鋗居士
陳小蝶曾評價吳待秋"號為麓台,實出蒙泉"。"蒙泉"指的是蒙泉外史奚岡。當然奚岡的山水也屬婁東一脈,吳待秋到底不出四王正脈,尤其是他的水墨山水,就近代海派畫壇諸家論,他可是將筆墨的形式美感做到了極致。早年吳待秋在北平曾與文具鋪的銅刻匠人張樾丞合作,吳氏構圖,張氏刻繪,於是所成的銅墨盒、銅戒尺、銅鎮紙格調便不同俗流,銷量大好,相信這段經歷,對吳待秋探尋麓台正宗的「筆底金剛杵」之境界也有莫大的幫助。
吳伯滔《春溪泛舟》170x45cm桑浦美術館藏
款識:春深喬木綠陰齊,北舍南村只隔溪,孤舟隨風獨來往,楊花撲過小橋西。伯滔吳滔。
鈐印:吳伯滔(朱)
點擊文字查看桑浦美術館精彩內容:
.....................................................
分享朋友:
TAG:桑浦美術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