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為了丈夫與父母斷絕關係,最後成為輔佐兩代國君的賢妻良母
戰國末年,齊國滅宋,結果遭致以秦國為首的燕、趙、韓、魏五國伐齊,濟西一戰齊國失利。燕國趁機入侵齊國,深入齊國腹地,攻破臨淄,齊泯王被殺。當時太子田法章與部下逃散,流落到莒地一戶姓太史的人家做傭人。
太史家有個女兒,聰慧伶俐,行事潑辣,很有見識。她發覺家裡的所有傭人中,田法章長得與眾不同,根本就不像個奴僕,一定是貴族子弟流落至此。善觀天下時事的她馬上想到了最近齊國的動亂情況以及當今太子失散的消息,於是便時常偷偷拿家裡的食物和衣服去接濟他,有意接近。時間久了,倆人自然無話不談,隨著太史女見微知著的本領,終於探知到田法章的太子身份。
從此,太史女一邊加倍照顧好田法章,一邊打聽外界的消息。但是好消息遲遲沒有到來,倒是自己與田法章非同尋常的關係被父親太史敫察覺了。父親得知女兒私下跟外面男人苟合,覺得很丟人,沒有臉面再認這個女兒,於是毫不留情的跟女兒斷絕了父女關係。太史女傷心的欲哭無淚,跪地向父親拜了幾拜便跟著田法章走了。
終於有一天,朝廷有人尋訪太子到此,田法章在太史女的幫助下終於找到了組織,並在組織成員的鼓動下,順利登上王位,成為齊國歷史上的齊襄王。
齊襄王在莒地繼位後,為光復齊國,立田單為大將,經歷五年,終於將燕軍趕出齊境,一舉收復齊國七十餘城,疆域恢復,國都重建。太史女理所當然被知恩圖報的齊襄王立為王后,這就是田齊王朝繼齊宣王時無鹽女之後的又一位平民王后,史稱君王后。
齊國雖然收復了,但國土疲憊,萬業蕭條,百姓困苦不堪,之前臨淄人口三十萬、衣袖連起來都能擋風遮雨的齊國已經不復存在,富庶天下、禮儀之邦更是成了史書上的記載。齊襄王視察祖國,每到一站,都伴隨著一陣唉聲嘆息。君王后時常陪伴左右,好言寬慰,並激勵丈夫下決心重建家園。
免減賦稅、鼓勵手工業生產,吸引外商進駐,鼓勵百姓多生多養。緊接著,停辦了幾年的稷下學宮又興盛起來,天下名士又齊刷刷聚留齊國,一時間,臨淄又恢復了往日的詳和與生氣。短短几年,齊國在齊襄王夫婦的齊心協力下,漸漸開始復甦,臨淄又迎得了天下富都的稱號。
齊國戰後重建的情況雖然史書並沒有詳細記載,但君王后作為一位很有手段和魄力的王后,百姓的國母,齊國的人口、生產要短時間恢復起來肯定少不了君王后的輔佐。這不僅僅是因為君王后賢德,而且整個春秋戰國,國君夫人母儀天下已經成了一種必不可少的優良傳統。當年越國被吳打敗,勾踐夫人也是以身作則,親自下地種菜、釀酒,為將士們提供伙食,以吸引更多的人來投靠越國,使得越王勾踐復國後成為春秋末年的最後一位霸主,疆域擴大到與齊國臨界。這些事迹見識非凡的君王后不會不聽說過,因而她積極配合齊襄王進行戰後重建那是當所不讓的事。
整個齊襄王時期,君王后一直充當著賢妻的角色在幕後支持丈夫,甚至替齊襄王在國政大事上出謀劃策。而使君王后真正登上政治舞台則是齊襄王死後的事。齊襄王去世,齊王建繼位,由君王后一起執政。齊王建聽從君王后的建議:與秦國結交,不得罪其它諸侯國。她看中當時的形勢,齊國因地處東海,秦國不會直接打到齊國,應該先穩住秦國,再利用這個間隙來自壯。
這在《史記》裡面有所記載:君王后賢,事秦謹,與諸侯信。
不過秦國之所以選擇跟齊國結交這裡還有個讓人印像深刻的插曲。據《戰國策》記載,秦王因聽說齊國君王后賢慧大智,曾派使臣去齊國拭探,當使者拿出一串玉連環贈送給君王后說:「聽說齊國多有智者,秦王叫我送來這個,不知誰能解開這串玉環?」君王后把玉環拿給眾臣看,眾臣都搖搖頭,束手無策,最後君王后命人取來鎚子把它敲碎,說:「好了,我已經解開了,你拿回去給秦王復命吧。」使者目瞪口呆。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君王后是一位乾脆利落行事果敢的人,而且有膽識,連秦王都敢得罪,齊國也因為有君王后的把持,才使得秦國不敢輕易拿齊國下手,而是實施遠交近攻的策略,將戰伐矛頭頻頻指向身邊的三晉,使得齊國數十年遠離戰爭。
儘管戰國末年,由於天下形勢的發展,各地諸侯已經擋不住秦國的侵掠步伐,天下一統已經在所難免,但是齊國在君王后的輔佐下堅持到最後,隨著公元前221年齊國的滅亡,戰國也完成了它歷史的使命。
TAG:堰風來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