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內外區塊鏈牌照的輾轉曲折

國內外區塊鏈牌照的輾轉曲折

獵雲註:幣圈在眾多看衰聲中,突然迎來了一片哀鴻。這種看衰不僅來自於推特和臉書對加密貨幣廣告的拒絕,更包括虛擬貨幣整體被戳破泡沫後的急墜。例如,統計顯示今年登錄各大交易所的240多種虛擬貨幣中,已經有87.5%長期呈破發態勢;再比如,日前彭博社刊文表示比特幣即將迎來「死亡交叉」(50日均線已跌至200日均線附近),這意味著暴跌的臨近。 文章來源:懂懂筆記(ID:dongdong_note)作者:高寒

不過,在幣圈的產業鏈中,總會有一批不管外面打雷下雨、我自默默低頭掙錢的人,比如白皮書撰寫人,比如區塊鏈牌照的經營者。

所謂區塊鏈牌照,雖然國外和國內同一種稱謂,卻是兩種東西。

目前國內所謂的「區塊鏈牌照」,事實上是一種營業執照,官方說法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發給工商企業、個體經營者的准許從事某項生產經營活動的憑證」。

而國外的區塊鏈牌照類似於金融牌照,是批准相關機構開展業務的正式文件。二者並不是一回事。

「九四風暴」後,國內停止所有ICO,該禁令讓眾多區塊鏈公司們瞬間冰火兩重天。 部分區塊鏈公司繼續奔赴海外尋找牌照「完成夢想」,另一部分則在營業執照上靜下心來暗暗下功夫。


2017年下半年底,國內區塊鏈營業執照註冊達到一個頂峰。

據互聯網金融新聞中心的數據,經營範圍內含有區塊鏈字樣的企業多數為1年內新設立公司,共有4266家,且集中在廣東地區。

其中,註冊在廣州的公司有2177家,註冊在深圳的有502家。

而僅在1月30日,就有「國泰天安區塊鏈有限公司」、「天拓區塊鏈技術有限公司」、「思創控域區塊鏈有限公司」等9家帶有區塊鏈字眼的公司名稱獲預先核准。

當數量龐大的公司蜂擁而至,這樣的營業執照能做什麼?

這是區塊鏈營業執照暫停審批前經營範圍,可以看到:技術開發,大數據研發,電子貨幣、遊戲幣等熱門行業均囊括其中。

而據天眼查數據顯示,企業名稱中含有區塊鏈字樣的企業達所涉及領域大部分集中在農業、電子商務、生物技術、文化傳媒、體育競技與房地產等行業。

時間到2018年2月份時達到了一個節點,各地區工商註冊網站均顯示區塊鏈營業執照已暫停審批。也就說區塊鏈字樣的公司在一段時間內不會再增加,當然,已經註冊完成的公司也不會受到影響。

當上游的閘門關上時,通常下游的水位會上漲。

從目前來看,在區塊鏈營業執照產業鏈的下游——執照轉讓買賣,已經迅速紅火了起來。懂懂筆記在某電商平台上直接可以搜查到關於區塊鏈執照的信息。

和其店鋪商家商談後,對方最高出到十萬元的轉讓價格。

據圈內人士透露,這種轉讓生意大多聚集在北上廣深等地,而且交易通常非常隱蔽。其中,「轉讓中介」促成交易後會從中收取較高的中介費。

不過近日懂懂筆記從多方牌照經紀人了解到,目前國內部分地區放開了「區塊鏈字樣」營業執照的審批,但經營範圍進一步縮小。已了解到的是現在的貨幣遊戲幣、紀念幣都做不了

就在前不久結束的兩會上,央行行長周小川就曾明確表示:「央行很早就關注金融科技技術,首先這是我們對科技總體的態度,我們很關注區塊鏈和分散式記賬技術的應用,同時,這些研發應該比較慎重。」

事實上,高層一直在密切關注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並且保持審慎的態度。從周小川的講話中一度出現「五個慎重」得以見之。

執照其實是政府調控相關產業的的重要途徑之一,閥門的開關直接決定了遊戲入場的人數和錢數。而從區塊鏈營業執照的暫停或者逐漸開放中,可以一窺高層對這種新型產業的微妙態度。

一張普通的營業執照註冊成本不過幾千元,為何區塊鏈的營業執照價格會炒到近十萬元?

事實上很多拿到區塊鏈公司營業執照的公司本身並沒有真正開始相關業務,目前在國內真正的區塊鏈應用落地的寥寥無幾。反倒是那些拿到執照,並在名稱里加上「區塊鏈」字樣的公司,提前享受到了區塊鏈帶來的「紅利」。而這種所謂「紅利」,無非是大眾對這種新興技術的模糊認知帶來的盲目追捧。

以國外的一家主營業務為紅茶的飲料公司長島冰茶公司(Long Island Iced Tea Corp)為例,它在去年年末將公司名稱更改為「Long Blockchain Corp」。改名消息一經公布,該公司的股價瞬間暴漲,一度上漲了183%。

資本市場的這種莫名興奮,最大受益者自然是其公司高層與其股民。

然而好景不長,納斯達克在2月15日寫給Long Blockchain的一封信中表示,他們認為該公司試圖在「利用廣大投資者對比特幣和區塊鏈技術的興趣」,並表示,「擔心公司證券上市交易的適宜性」,並計劃使用其「自由裁量權」來將Long Blockchain停牌。

同樣,去年11月,港股上市公司坪山茶葉集團有限公司在更名為「區塊鏈集團有限公司」後股價上升,但是其未開展任何區塊鏈相關業務。

區塊鏈營業執照的獲得顯然讓這些公司擁有了一個暴富的可能,後面的公司尾隨著聞著利益的氣味自然願意出高價拿到這張入場券。


在3月14~15日首爾舉行的TokenSky區塊鏈大會上,世界區塊鏈組織WBO表示,WBO牌照監管署將開始發行三類牌照:數字資產運營牌照(針對普通數字資產公司)、數字資產交易牌照(針對數字貨幣交易所等)和ICO許可證(針對只發行ICO的項目、公司等)。

消息一出,WBO頓時成為業內焦點,大有門庭若市的架勢。然而據NGO行業相關人士對外透露,WBO僅僅是一家普通的NGO組織,在聯合國經社部進行了基本註冊。其制定相關監管規則及牌照和許可證在任何主權國家都沒有法律效力或實際意義。

烏龍一場之外,其實海外交易牌照的爭奪已經在發生新變化,日本和白俄羅斯政策相對寬鬆,而美國態度開始則持謹慎態度。

日本一度是中國公司獲取交易牌照的首選國家——日本對數字貨幣政策最為開放,率先發出全球首批11張數字貨幣交易牌照。

但目前已經有超過100家公司在日本扎堆排隊等待發放牌照,競爭異常激烈。另外,白俄羅斯則意外成為新的牌照藍海,據悉2月份以來已經有大量中國公司轉向在這個國家搶佔領跑位置。

一位國內區塊鏈公司的創始人對懂懂筆記透露,有中介可幫助中國區塊鏈公司跟日本公司合作獲取日本政府頒發的交易所牌照,服務費至少要5000萬元人民幣。

這價格貴不貴?但是依舊在排隊。更有趣的是,很多東西用錢砸還不一定能辦下來。

截至2018年3月中旬,已經有超過100家公司扎堆在日本排隊等候申請交易牌照,其中包括不少日本當地大銀行和Line等知名科技公司。「日本的牌照很難拿,這不是錢的事情。如果幾千萬元能拿一個牌照,那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信和雲公司創始人李遠對此表示無奈。

另一家在全球擁有合法牌照的區塊鏈資產管理公司,名不見經傳的BIT.GAME原本計劃2017年中在國內市場組建交易所,因為碰上9月4日相關ICO禁令,計劃被迫擱淺。他們曾考慮出海日本或韓國申請交易所牌照,但由於競爭激烈而作罷。「日本拿個牌照要花幾千萬元人民幣,而且至少要排隊半年時間,時間成本太長。」公司合伙人孫運動表示。

2017年12月,BIT.GAME團隊看到白俄羅斯總統宣布支持ICO和數字貨幣交易合法化,萌發出前往白俄羅斯申請牌照的念頭。目前看來進展似乎很順利,BIT.GAME已經在白俄羅斯註冊了公司子公司BITGO,並成功完成了牌照申請。

另一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態度則沒有絲毫變化,其在2018年3月初宣布,數字貨幣交易平台必須在SEC註冊為證券交易所或者申請豁免註冊資格。這意味著大部分未申請到資格的交易所或被全面取締。

因為國內全面禁止ICO,區塊鏈牌照也從也從帶有金融性質的牌照變成帶有實業意味的營業執照。而國外儘管沒有拒絕ICO,但要拿到一張牌照也並非易事。

不管是營業執照還是牌照,背後都可以看見政府部門對待區塊鏈的態度。而在這種動態的變化中,一條未知的路在慢慢被開闢。

有心人,又開始走在區塊鏈鏈條中那穩賺不賠的探索之路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阻礙重重!博通與高通的史上最大半導體併購案終流產
完虐Google Glass,英特爾推出AR眼鏡Vaunt,無感是穿戴的最好體驗!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