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平凡的中藥,不平凡的韻味

平凡的中藥,不平凡的韻味

 



與中藥的完美邂逅·一




記事以來印象最深刻的第一味中藥便是苦蒿,既不是名貴的人蔘,也不是大補的冬蟲夏草,只是一種漫山都能找到的最普通的中草藥。從苦蒿這裡,我看到了老一輩人對中草藥的熟識與熱愛。




小時候喜歡去外婆家玩,外婆家在很偏遠的山村,沒有電視,沒有手機,有的只是田野,竹林,綠草與蜻蜓,這是我現在十多年後回憶起來的圖景。夏天很熱,而我卻很跳,時常得流感,就會流鼻血,這時,外婆就會走出門,往往還不到百步,便能找到一株苦蒿帶回來,折斷,熟練地放進我的鼻子里,不一會,我就好了。從那時起,我就認識了這味草藥,也喜歡上了它。



只是,記憶隨著我遠離了外婆而被塵封在腦海深處。直到我選了從神農本草到現代中藥這門課,直到我在想我該如何寫這篇期末論文。於是,關於苦蒿的記憶便慢慢浮現出來。



我百度了許多次關於苦蒿的藥用,發現並沒有提到可以治療鼻血的作用,著實有些失望,但是它的功效是消炎,清熱,解毒,並且在《雲南通志》中有這樣一句話「趙汝隆治一官病齒衄,日流血數升,諸醫束手,隆摘苦蒿令細嚼立愈。」  從這裡可以看出,苦蒿確實有止血的作用。雖然沒能找到治療鼻血的文獻記載,但是這一點可以體現其止血的功效。




寫到這裡,我打了一個電話給外婆,我好奇既然書籍上都沒有記載苦蒿有這樣的功能,她又是如何知道的呢?外婆輕輕地告訴我,是上一輩人傳下來的。其實我也猜測到了答案,只是她在說這句話時,我的心竟然被深深地觸動了。這樣的治療方法,不是書中查知,也不是名醫的錦囊,只是上一輩人憑著經驗,一代又一代傳承所得到的。




原來,中醫還有另外一種韻味,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傳承。中藥作為中國的國寶,代表的不僅僅是治療疾病的動植物,還是一種無形的精神,中國人民的探索與追求自然的精神。


 


與中藥的完美邂逅·二




很多人都吐槽說中醫就像是一種「玄學」,甚至有時候脫離了現實,實則,中醫中藥早已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家不是醫學世家,但每次回老家時,我爸媽都會帶我去采草藥,以蒲公英居多。爸爸總愛邊采邊說,這種草藥好啊,拿來燉湯,可以清熱解毒,特別適合現在的季節。我問爸爸是如何知道的,他也只是悠悠地回答,你爺爺奶奶告訴我的啊。現在想來,這樣的回答也已經足夠了。之後在網上查找了一下,《上海常用中草藥》中有這樣的記載:蒲公英,清熱解毒,利尿,緩瀉治感冒發熱。俗話說得很,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呀!



每次不小心淋了雨,媽媽總會為我熬一碗薑湯,邊端給我邊說,喝一點吧,驅寒的,防治感冒呢!《名醫別錄》中對生薑有這樣的描述:味辛,微溫,主治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去痰,下氣,止嘔吐,除風邪寒熱。這樣看來,正如周杰倫所唱,聽媽媽的話。媽媽做湯時總會加當歸,每次都夾到我的碗里,邊夾邊說,吃一點吧,當歸很補的呢!媽媽總喜歡這麼說話,就像是一位老中醫。之所以是這樣,其實答案都很簡單,經驗累積,代代傳承。



事實上,中華民族是很重視家庭與傳承的,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醫中藥才能保留到現在,並且持續發展。記得有一次我問我爸是如何看待現在的「丁克」一族,爸爸語重心長地說,他們的生活不算是完整的,人活下來的責任之一就是傳宗接代。話語很直白,卻道出了爸爸心中傳承的重要性。我很不理解,也很想反駁,因為國外這樣的現象是很普遍的,並且都能被接受。只是,反過來一想,世界上只有中國才有中醫,中醫是最古老的一種醫學,連瘧疾的治療方法都是在中醫的古籍上找到的。可謂中醫博大精深,還需要我們繼續努力去學習。




這樣說來,沒有民族的傳承,沒有一代又一代地改善與發展,中醫也不會是現在的模樣。中醫是傳承的產物,傳承也因中醫而變得更有價值。


 


與中藥的完美邂逅·三




杭州冬天悄悄來臨,室友們談起了家鄉冬季都吃什麼。其中一位室友斬釘截鐵地說,羊肉啊!冬天怎麼能少了羊肉?!「為什麼啊?」我不解,「因為吃完羊肉全身很暖和呀,可以防寒,我爸媽告訴我的。」正好之後上課時老師講到羊肉能溫中除寒,可以助陽,健脾和胃,補虛。我幡然醒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有中醫的痕迹呀!




換季時,我感冒了,向同學抱怨。同學說,平時買一些紅糖姜水喝吧,既能增強抵抗力,又能治療感冒。「哇!你原來這麼會養生啊!」「以前我媽逼我喝的……」好奇心驅使我去查找紅糖姜水的原料,姜,紅糖,大棗。這樣看來,同學說的不假啊!




中藥也著實影響到我們青少年一代呀!


          

           


突然想起了老師曾經提出的一個問題,關於中醫是否會消失。那時的我內心也很糾結,認為兩個方向都很合理。但是,現在,我的心中有了肯定的答案——一定不會消失的!中醫一定會伴隨著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而傳承下去。




如果沒有這篇論文,我也不會思考這麼多,注意到這麼多。其實,那些還認為中醫愚昧無知的人,才是真正的愚昧無知。我們的生活早已踐行了中醫的真理,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早已滲透了中醫。




在我們華夏民族發展的長河裡,總會看到中醫的涓涓細流匯聚。這幾千年來,中醫早已匯成滾滾河水,奔流不息。不會有什麼障礙能阻礙其前行,也不會有什麼災難能讓他乾涸。他自會隨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繼續流淌。




與中藥的完美邂逅,橫跨三代,每一代人的反應都是那麼平淡自然,但這也恰恰說明他們潛意識裡對於中醫中藥的認可。雖然並不是所有人能意識到這一點,然而,有這樣的課(這堂中醫藥文化課,告訴你現在的大一新生有多厲害),有這樣的作業,總會激起一些人的思考。




以前總認為中醫遙不可及,像是一門學術。現在想起來,這樣的想法真可笑。

在我看來,中醫更像是一種文化,一代又一代人加以創造並且傳承下去,而中藥是中醫的承載物,是中醫的具體表現形式。文化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定將會與中藥繼續完美邂逅!


 




推薦閱讀:


莫失莫忘


百草歌——汝名可憐惜,汝可知之否


是什麼千百年來流於宮廷,藏於民間?


不可錯過的中藥美文 | 四時清歌


<END>


本文由我刊徵稿發表,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不能代表本刊觀點。商業轉載請與我刊聯繫授權事宜。授權及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tcmrun,歡迎廣大讀者原創投稿。


本微信平台長期徵稿,徵稿郵箱cjcmmxinmeiti@126.com,稿酬豐厚,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繼續給大家推薦《

大醫至簡 劉希彥解讀傷寒論

》,點擊

閱讀原文

可直接購買




《大醫至簡——劉希彥解讀傷寒論》一書用嚴謹專業的態度,本著完全尊重原著的立場,逐條逐句解讀漢代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漢代經學的成就是以經解經,完全用經書的語境和文化背景來解。本書也繼承這一傳統,在解讀立場上本著嚴謹的態度,完全尊重醫聖立場,絕不引入醫聖不涉及的概念。力求將這本經典用現代人的語彙,清晰而準確的傳達給今天的讀者,為《傷寒論》的研究增添新的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中藥雜誌 的精彩文章:

這一味中藥竟讓他名聲大震,將兒科發展成獨立的學科
腎臟病患者吃什麼好?

TAG:中國中藥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