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中國詩詞大會》第3季第四期第一首詩是杜甫這首思鄉的經典

《中國詩詞大會》第3季第四期第一首詩是杜甫這首思鄉的經典

已故詩人余光中曾經說李白「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余光中《憶李白》),其實讀李白的詩,給我們的感覺好像一片繁華,怎麼看都是盛唐氣象;同時期的杜甫比李白只小11歲,這明明是同時代的兩個詩人,但讀杜甫的詩,就滿滿都是晚唐的衰落哀音。什麼原因呢?

(杜甫像)

盛唐和晚唐的分界點通常是指發生755-763年的「安史之亂」,兩人都是親歷者,不同的詩風形成的原因當然是兩人生活經歷和創作視角的區別,李白是活在雲端的人,他的詩滿滿都是奇幻飄逸,好象戰亂跟他沒什麼關係,他的一生最好的年華都在繁華里走;而杜甫是活在現實的人,他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他的詩滿是沉鬱蒼涼,他和他的家人都飽受「安史之亂」的戰亂摧殘。因此,讀他們的詩才讓我們有一種這兩位偉大的詩人不是同時代的人的感覺,其實真實情況是,兩個人共同經歷了大唐由盛轉衰的過程。

(《中國詩詞大會》嘉賓康震)

《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第四場涉及的第一首詩是杜甫的一首詩《月夜憶舍弟》,全詩如下: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這首詩最有名的句子就是「月是故鄉明」,詩詞大會考的知識點也是這一句,康震先生說,杜甫棄官而去的原因是為官俸祿太少,全部的收入加起來不能養活自己的一家老小,這是真實的。杜甫寫此詩時,是乾元二年(759年)秋天,這時杜甫在秦州流亡,這一年的九月份,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而此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戰事阻隔,音信不通,由此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月夜憶舍弟》是杜甫此時的真實情感記錄。

(月是故鄉明)

杜甫(712—770),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他自號少陵野老,後世認可的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提到的杜遺、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老杜,全部指的都是杜甫。寫這首詩的乾元二年杜甫棄官入川,原因一是躲避戰亂,尋求相對安定的生活環境,一是投奔自己的好友,以獲得穩定的生活收入以支撐兄弟們的生活。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因此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但時代沒有給他這樣的機會,因此杜甫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杜甫在後世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安史之亂」戰事之煩,杜甫的兄弟們在戰亂之中)

這首詩全詩並沒有難懂的詞句:戍樓上的更鼓聲似乎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裡,傳來一隻孤雁的鳴叫,這顯然是詩人身邊景象的白描。這首詩寫於白露節氣,因此詩人說,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時節,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當然也就無法探問每個人的生死。寄往兄弟的家書常常不能送達,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安史之亂直至763年才結束)。

(露從今夜白)

現在我們提到思鄉的唐詩名句,幾乎一定會提到「月是故鄉明」,全世界看到的月亮都是同一個月亮,為什麼故鄉的月亮格外「明」呢?這當然是因為人的心理感覺,因為家鄉有自己的親人,有自己熟悉的事物,一草一木都因為有親人的陪伴而顯得格外美好,因此連平平常常的月亮也顯得格外亮了。在古詩里,思鄉詩經常提到月亮,因為身在異處,但與家鄉人卻能共同看到同一個月亮,因為月亮似乎與家人也有了某種神秘的聯繫,這種聯繫,最能激起人們的思鄉之情,由月亮想到人,起到物,想到吃過的某一頓飯,做過的某一件事,故鄉遙遠的記憶與親人們的音容笑貌被月亮喚回到腦海,再對照詩人生活的困苦蹭蹬,故鄉的月亮當然就亮於任何地方的月亮了。

「月是故鄉明」,由此成了思鄉詩中「經典里的經典」。

(魯迅先生筆下的《社戲》場景)

魯迅先生的《社戲》里的最後一段說「再也沒有吃到像那夜的好豆,再也沒有看到像那夜的好戲了」?其實,那夜的戲並不好看,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罵」,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來也實在平常。所謂「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戲」,其實是作者對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憶,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杜甫這一句,情致是一樣的,可見杜甫在高舉現實主義大旗的同時,也偶有使用浪漫主義創作手法的時候。

(【唐詩閑讀】之25,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個小布丁 的精彩文章:

印人傳:中國篆刻平和樸實印風的開創者
「唐詩氣象」其實是由這首詩開始的

TAG:三個小布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