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的生命里,還存在那些可能?

你的生命里,還存在那些可能?

為你寫下一個故事

你的生命還有幾種可能,這是近期在《Nature》上發表的一篇文章,它的主旨大概是這樣一個意思,一個人從7歲開始上學,13歲時小學畢業,16歲中學畢業,19歲高中畢業,23歲大學畢業,然後開始工作,30歲左右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業,40歲時事業到達了巔峰狀態,這時孩子也開始慢慢長大,50歲時,孩子也到了一個成年的階段,開始了屬於他的人生歷程,這時人的事業到了職業生涯的末期,然後60歲退休,開始了自己的花甲之年,70歲時,步入了人生的最後時光,大部分的人都會走這樣的一條道路,這時他提出了生命還有幾種可能?

後來這位作者採訪了很多老人,其中一些老人回憶道自己的人生歷程時,往往對年輕的自己抱有一些遺憾,這種遺憾我理解為他們並不是後悔他們當時的選擇,而是在那時他們對於未知世界的一種嚮往,或者簡單的說,比如一個科學家,他年輕的時候或許懷揣著一個畫家的夢想,一個工人,他年輕的時候對旅行也滿懷期待,只是當時的選擇,讓他們的人生缺少了那樣的一段歷程,用個貼切的例子講,你選擇的專業是你生存的方式,而你的愛好,你想去觸碰到的那些,才是你生命里的另一種可能,這種可能並不是沒有機會去實現,關鍵的問題是你想實現的時間和那時的自己並不是對等的,你想去旅行,可惜你那時沒有金錢,當你有了金錢時,你想去走走,迫於生活的壓力,以及各個方面的原因,你不得不放棄旅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一種遺憾。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你已經知道這會是一種遺憾,那怎麼去避免它呢?我想這個是無法避免的,就像你看一部電影一樣,看完以後你會對電影里的主人公表示遺憾,或者同情,你也會說:他當時要不那樣做就好了,但是我們明白的是,這部電影已經演完了,留下的只有那種韻味。同樣的是我們又有一個問題,既然這個遺憾已成定局,那麼我可以去選擇不去觸碰它,或者是不會在為我們所追逐的那些遺憾去努力,這個或許是一個選擇,但是這不應該是拒絕尋找另外一個自己的理由,年輕的時候我們都希望成為別人,除了我們自己,當一個真實的自我擺在我們面前時,你又何嘗不想做一個真實的自己,所以,我有時候依然堅信我們的生命還會有很多可能,這個可能的前提,就是你要面對一個真實的自己。

曾經有個高考高零分的人,今年又重新參加了高考,十年前他以考零分的代價,來捍衛自己所理解的教育模式{三人行教育模式,在上海已經開始試點},十年的時間已然不是少年的他,再次去尋找年輕的自己,回到了高考這個起跑線上,你或許會說他傻,你會說他不負責任,但你不能忽略的就是他為尋找另一個自己的可能,只是這個代價是他用了十年的時間換來的。我們總是會記得韓寒這樣去抨擊教育制度的人,但是有多少人會記得那些的「 名落孫山」的人,他們也是普通的人,他們也在尋找自己的人生,你會覺得那些沒有意義的東西,反而成了他的人生里所要去尋找的可能,這種可能不分高雅,貴賤,只是方式的不同,導致結果的不同罷了。

總得來說人的精力和經歷都是有限的,它不能夠面面俱到,這也就使得我們要對人生的這些可能里做一些取捨,那些是能夠完成的,那些是我們無論怎樣努力是完成不了的,如果說這個選擇的自主權完全在我們的手裡也不是現實的,我們很多時候的選擇是要受到客觀環境影響的,這個環境有的時候來源於家庭,有的時候來源於生活的壓力,同樣也有我們自己的主觀因素,多個方面的影響是為了讓我們在這些因素里找到一個平衡點,過於的魯莽是不負責的表現,過於的謹慎顯得有些秀氣,至少在我的閱歷里,我至今也沒有找到這種平衡,或許這就是生活的魅力吧,你要去尋找那個可能,那就要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平衡點,這樣會讓你有種獲得感!

那麼話說回來了,你要尋找的可能對於你來講意味著什麼?這個我無法去詳細的去說,我只能談談我自己的經歷,或許會給你一定的啟發,去年夏天去支教,我之前以為沒有學不會的孩子,只有不學習的孩子,後來我發現了那些孩子們學起來太吃力了,他們的基礎實在是太薄弱了,有一些孩子連簡單的ABCD都不認識,從那時我才真正認識到什麼是教育的差距,這些差距而且是無法短時間內就可以彌補的,所以你就會理解為什麼寒門現在難出貴子,階級的固化就愈發的明顯,其實在他們接受教育的時候,就已經展現出了差距,而且這個差距會越來越大,所以這次的經歷對於我來講意義究竟在哪裡,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我只是想如果有機會,我還想見見我的那些「學生」,之前我說的獲得感,在那一刻就體現了,這就是我說的你生命里的另一種可能為你提供了新的認識和新的獲得感!

寫了很多,我不知道諸位能否理解我所表達的意思,如果說要去打破常規去尋找那種生命的另一些可能,我感覺這樣是不夠恰當的,我們可以另闢蹊徑,在自己找到那個平衡點以後,再去尋找那種可能,這個平衡點需要一定的時間去考量,或許也會在一瞬間就會達到,這個東西就要因人而異了,再多說倆句,在耶魯大學有這樣一句話,如果我們的學生在大學的時候就有了固化的思維,擁有了某種很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就是耶魯教育的失敗。我的理解是過於專業的知識會局限一個人的思維,容易形成「固化的」思維模式,這個就和我們所提到的人生的可能性,變化性就會減少,從而少了某種人生的歷程,當然了這也是我的拙見。所以,你覺得你的生命中還有那些可能?

但願看完的小夥伴可以把它分享到朋友圈,

幫我告訴我原來的讀者們小暄兒回來了,

我很想念他們!

現在能聽到真話的時候已經不多了

但願,在這兒

讓我遇見你

為你寫下一個故事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你的故事,講到了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譕止境 的精彩文章:

TAG:藝譕止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