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成長是父母最好的給予
當了爸媽後,美好的期許里總少不了孩子的身影。但你發現了嗎?一個心態樂觀、自信,有挑戰和冒險精神,有擔當和責任心的孩子,都來自榜樣父母的影響。
在新的一年,如果想要孩子更健康地成長,父母必須做好這5件事。
1
繼續學習
無論從工作角度,還是從生活品質、亦或從育兒方面考慮,想必你早就已經深切領悟到不斷學習的重要性了吧。2018年,你需要繼續學習。
而且,孩子作為父母行為的鏡子,總是忠實地反映出父母的生活方式。不愛學習的父母,很難培養出愛學習的孩子。
這裡所說的學習,除了閱讀書本,還包含一切對未知的探索行為,工作上、生活中,例如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例如對學做一道新菜有興趣,在孩子看來,這些都是學習。
具體實施:
1、在家中創造學習氛圍。哪怕沒有書房,也要要在客廳,或者陽台、卧室安設讀書角。每天抽出固定的一段時間,和孩子一起學習,有時是和孩子共同讀一本繪本,有時是相鄰而坐,各自閱讀自己的書。
2、學會一項技能。鼓勵孩子做不同嘗試,並從中找到一個最感興趣的,按部就班地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孩子難免會遇到困難挫折,進而滋生退縮心理。這時,應具體鼓勵孩子的點滴成績,讓他發現自己一步一個腳印的進步。
與此同時,父母也找到一個自己的興趣愛好,並且按部就班地學習,以實際行動告訴孩子:別怕,看,媽媽也是在從零開始,一點一點學習呢!
2
把夫妻關係放在第一位
幾乎所有的夫妻都知道,在一個家庭中,夫妻關係應該是高於親子關係的。但是生娃之後,夫妻仍舊不由自主地將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關注點放在了陪伴和教育孩子上,這和傳統的家庭理念有關,也和人們在育兒問題上的焦慮心態有關。
但是我們必須知道,父母恩愛,才是送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就像邦臣曾經分享過的一篇文章——父母常秀恩愛,是孩子一生的福氣——中所說的那樣,父母恩愛是家庭和睦的基礎,一個充滿愛的家庭,是孩子生長、學習的最好沃土。而且父母關係如何,也直接影響到孩子長大後如何經營自己的家庭和婚姻,如何與伴侶相處。
具體實施:
1、把更過的陪伴孩子的機會讓給老公,並對他給予孩子的教益以極大肯定。許多孩子在家由媽媽教養,在幼兒園由阿姨照管,成長中缺少爸爸的參與。讓爸爸對陪伴孩子,一方面增進父子情感,令一方面讓孩子有機會體會充滿陽剛之氣的教養方式,激發起孩子的熱情與陽光、活力與擔當。
2、經常由衷讚美丈夫的長處,展示他的力量與果斷、毅力與恆心,令孩子心生崇拜。這樣做,不但令孩子體會到你們濃密的情感,還把這樣的潛台詞傳遞給孩子:我們是一家人,在你無助的時候,要記得爸爸媽媽永遠無條件支持你。
3
盡量避免以吼教育孩子
世界上,有沒有從來沒吼過孩子的父母呢?
不知道!
有多少父母曾沒忍住吼了孩子呢?
不計其數!
為什麼明知道吼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可還是忍不住呢?
一個原因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難免急躁沒耐性,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父母的原生家庭里,吼叫式管教的印象根深蒂固。
可是,沒有孩子喜歡吼,對父母的吼往往反感不已。只要孩子一產生反感、不合作的情緒,在孩子的大腦皮層中,訓誡內容就會一閃而過。
研究說話心理學家們做過實驗:將媽媽們的大吼大叫以超過85分貝的音量放出來,讓10名7到11歲的兒童聽,聽完才給他們發紙筆,要他們把喇叭里的訓誡寫下來,結果,寫下來的正確答案只有13.3%。這說明什麼?大音量的吼叫,在孩子們的耳朵里根本就是一堆亂碼!音量越大,語速越快,表情越是憤慨,孩子的注意力,越是會遊離,他可能只顧得上關注「是什麼事惹得媽媽這樣猙獰?」至於引發媽媽生氣的原因,孩子根本沒有記住。
具體實施:
1、在爆發情緒之前,先做深呼吸,平復心情。問問自己:這樣狂怒,是因為孩子刺激了我,還是我把工作或人際關係中或不順帶了回來?時時自問,可劃清界線。
2、如果自己確實有憤懣,可以向孩子尋求安慰。不要把負面情緒帶到孩子的管教中來,這對孩子不公平!
4
獨立有擔當
孩子的事情,盡量讓孩子自己做主。
在教育學上,有一個振聾發聵的觀點就是:作為父母,其實我們的經驗並不比孩子多一天!比如你的孩子五歲,你做媽媽的經驗也只有五年而已,並不比他做孩子的經驗更多。
何況,孩子像一棵小樹一樣躥動新芽,他每天都有新發展,應該盡量讓他自己對生活學習內容做出選擇。他主動做了選擇,就相當於立下軍令狀,他才會對這一選擇做出承諾,才有堅持下去的動力。
具體實施:
1、 從小事做起,幫助孩子積累在大事上做選擇的勇氣與智慧。到哪裡去旅行、買什麼顏色的衣服……這些看似小事,其實蘊含著孩子許多的智慧和判斷。孩子沒做一次選擇,小腦瓜里就多一次思考和判斷的積累,積少成多,逐漸變成大智慧,等他到了一定年紀,你就可以放心把大事也交給他定奪。
2、 當孩子舉棋不定的時候,幫助他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在一些重要選擇上,孩子可能經驗不夠,那父母可以把選擇的利弊都跟孩子充分討論,然後將正反兩方面可能產生的影響都告訴他,一起探討,協助孩子做出選擇。
5
多帶孩子走進大自然
如果問你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是哪一段,相信你十有八九會說:童年!那段離大自然最近的時光。
那麼,為什麼不多帶孩子走進大自然看看呢?給他的童年時光儘可能多的美好和豐富。
大自然的好不止如此!法國作家西爾萬? 泰松曾在貝加爾湖畔雪松北岬的一座西伯利亞小木屋裡居住了6個月,後來他將這段生活寫進了《在西伯利亞森林中》一書中,他認為與自然的相處使自己更充實、生活能力成倍增長,對美的感悟力更深,心靈的豐富程度更完善。而這一切,都是自然的賜予。
在教育最發達的國度,比如芬蘭,最先進的綜合課程已經放在森林、原野中去上,孩子們穿上戶外裝,與老師和家長志願者一起,鍛煉在曠野中生存的能力。
具體實施:
1、抽出時間來,帶孩子去親近自然。體味一下季節轉換、農人勞作,觀察動物遷徙、儲糧,這裡面就包含著地理、生物、科學的綜合知識,是孩子認識世界的最生動方式。
2、啟發孩子關注生態環境的變化。比如實地看一下驚心動魄的垃圾圍城、污水排放,讓孩子有意識地成為環保衛士。引導、發動孩子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讓孩子從小擁有善待自然環境的意識。
2018年,祝所有爸媽都能修鍊成更好的父母。
※教育專家提醒:每天10分鐘做好這件事情,孩子成績暴增
※請站在靈魂高處!
TAG:父母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