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戰國四公子 高下各不同

戰國四公子 高下各不同

隨著信陵君魏無忌和春申君黃歇的相繼去世,戰國四公子徹底退出歷史舞台。關於四公子的政治活動與言行品德,此前我們在不同章節做了介紹,也表達了一些個人的好惡與評論,戰國四公子都是與諸侯王室有著緊密血緣關係且地位很高的公子王孫,他們地位尊貴,財富豐厚,喜歡豢養大量門客,他們的政治地位同諸侯君主不相上下,有時,他們的名聲還高於君主,不過,他們都沒有去染指諸侯大位,只是在諸侯爭霸的激烈鬥爭中,不時的發揮一些重要作用。本章將分三個層次對這四位特殊人物做以總結。

一、產生戰國四公子現象的時代背景分析

戰國四公子名氣大、地位高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他們都有大批的門客。當然,王侯貴族豢養門客不是戰國時期獨有的,春秋時期(甚至西周時期),各諸侯內部有權勢的大夫都有養士的習慣,「士」屬於底層貴族,對於級別高等的王公貴族來說,養士的質量和數量是實力的象徵,而對於「士人」來說,權貴階層養士是他們的晉陞通道和改變命運的機會。到了戰國時期,「士」的身份標準降低很多,一個人只要有特殊的技能,都有機會成為王公貴族門下的「士」,漸漸「士」就演變成所謂的「門客」。

戰國四公子的特別之處在於他們養士的規模空前壯大,據說孟嘗君養士三千人,齊國政府的行政官員人數恐怕也不過如此吧,就是說孟嘗君養士支出與齊國官員的人工支出相當,而其他幾位公子也不相上下。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一現象的呢?本文認為有三點:

第一,君主集權體制與貴族分封體系發展融合與對抗衝突的結果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一說法很矛盾,君主集權體制發展壯大,不是正好可以抑制王公貴族的權力嗎,怎們會讓這些公子有如此大的權力呢?本文的解釋是這樣:貴族分封體系不是一個晚上就發展到成熟的君主集權體制的,這一一個漫長而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最初,諸侯君主發現集權好處,但不會馬上就有成熟的制度與之配套,君主再集權他也需要幫手,他也有個人偏好,而所謂集權就是分配資源的權力集中,這時,靠近集權君主最近的臣屬或近親就成為集權財富溢出的最大受益人,由於集權制下的君主掌控資源的能力空前之大,所以,寵臣與近親的受益額度也是空前之大。戰國四公子都是這樣的人:孟嘗君的父親田嬰是齊威王的小兒子,在齊威王和齊宣王兩朝,都是朝中重臣,戰功無數,加之田嬰本人低調恭順,所以,他的家族土地田宅無數,富可敵國。平原君是趙武靈王的兒子,很早就被封為平原君,可見趙武靈王對他的喜愛程度。信陵君是魏安釐王的弟弟,也是王室近親。春申君黃歇雖然與楚國王室的血緣關係沒有那麼近,但是他為了楚考烈王的成功繼位,捨生忘死,立下大功,最後分享到巨大的政治果實。

同時我們看到,戰國四公子都來自東方,而綜合實力最強的秦國卻沒有出現任何一位這樣的公子,這是因為秦國經過商鞅變法而在制度上隔絕了發生這種狀況的可能性。而關東(函谷關)諸侯,雖然它們也在進行制度變革,但是傳統貴族勢力的束縛也很大,在這樣的衝突中,四公子這樣的人物就會應運而生了。

第二,諸侯競爭程度愈發激烈的結果。

關於這一點,我們在前面已經有所論述,概括說就是由於諸侯競爭劇烈,所以需要大量的人,尤其是具有實用技能的人,而出身貴賤就不是那麼重要了,這樣一來,人才的需求和供應都變得很旺盛,門客的規模自然就空前壯大了。

第三,中下層社會精英分子的數量和質量發展迅速。

為何中下層精英分子能夠在戰國時期開始發展壯大,我們在《百家爭鳴的時代!縱橫捭闔的時代!》簡要的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就是因為在這段時期內,很多中下層的普通大眾開始得到受教育的機會,在此之前,知識文化只能在貴族階級傳播,而改變這一狀況的首功要推孔夫子,孔子推崇「有教無類」,就是不分人的等級、不分人的長幼,只要想跟我學,都教!孔子之後,他的弟子,再傳弟子,或者受此影響的其他人,也繼續著傳教者的工作。

今天,很多人為枯燥的學習而累,那是他們沒有體會過失去學習機會的痛苦,「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永遠不過時!

二、戰國四公子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很顯然,戰國四公子都是舊體系的維護者,也可以說是阻礙社會潮流前進的保守力量。不過,他們在微觀政治層面也發揮了很大作用,按作用的重要程度,本文的排序是春申君、信陵君、平原君、孟嘗君。分析如下:

春申君為秦國最高層做得兼并六國計劃可以說是影響了整個時代的走向(詳見《對黃歇(春申君)版「遠交近攻」策略的分析》,後來,秦國兼并六國的步驟基本與之相同。春申君捨身忘死、竭盡全力幫助楚考烈王回國繼承王位,影響了楚國的運行軌跡。

信陵君對歷史進程和政治格局的影響雖然沒有春申君那麼大,不過,信陵君竊符救趙,打退秦國大軍;回國救難,阻擋秦國進攻,在一段時間內,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時局。

平原君沒有做過改變社會進程的舉動,不過,平原君叱吒趙國政壇數十年,輔助過兩任趙王,位高權重,雖然其在位期間發生的上黨戰役給趙國帶來很大損失,但是最終也能穩定住局面,平原君對趙國政局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孟嘗君出道最早,排場極大,《史記》收錄關於孟嘗君的事迹比誰都多,可是,如果我們仔細品讀這些典故,沒看到什麼真正有影響力的事迹,瑣事居多,奇事居多。

三、品德情操

關於信陵君魏無忌和春申君黃歇的個人品德情操,在前面的若干章中,我們已經敘述很多了,作者認為:春申君黃歇,確是一位見識高遠,勇武果敢的英雄,但這也只在其富貴之前,當其位高權重、富貴甲天下之時,黃歇就變為不思進取、貪戀權力、剛愎自用之人。而信陵君魏無忌雖然是舊制度的維護者,他的結局也不那麼完美,不過,信陵君自始至終都保持著謙虛、仁義、坦誠正直的高尚品德,做為個體的「人」來說,信陵君還是無出其右。

這裡主要分析一下平原君和孟嘗君二人。

《史記》中關於平原君四件事,本文已經講述過三件,分別是:平原君資助名家人士;平原君舉薦趙奢;毛遂自薦。還有一件沒有敘述,就是殺女謝士,經過是這樣:平原君與他的寵姬一起接見一位患有殘疾的賓客,這位寵姬可能覺得滑稽,譏笑賓客,該賓客覺得大大受辱,要求平原君殺掉寵姬,否則請辭,平原君不以為然,其餘的賓客們看到此情此景,認為平原君只愛女人,不尊重門客,都紛紛離去。平原君無奈,只能殺掉寵姬以報。

史書記錄這個典故的第一目的可能是為了說明平原君愛士心切,寧可殺掉心愛的女人,也要留住門客,不過,本文卻有另外的解讀:

第一,平原君接見賓客,為何要帶上自己的寵姬呢,這顯得很不莊重!而且,正所謂人與群分、物以類聚,平原君的女人不尊重殘疾人士,那平原君本人也好不到哪去。

第二,平原君寵姬所犯的錯誤,是否真的必須以死來償?平原君對自己心愛的女人尚且如此,對其他人能好到哪去,也許他愛的只是自己。

第三,平原君殺掉寵姬,並不是認為自己和寵姬的做法有問題,而是因為賓客紛紛離去,害怕失去養士的名聲與排場,才忍痛殺之。

由此來看,平原君傲慢、殘忍的本質盡顯。平原君結交的確實都是當代名士:公孫龍、鄒衍、孔穿、魯仲連、虞卿等,但都是在這些人成名之後,平原君才熱心交往,也就是說平原君結交的不是這些人,而是這些人的名聲。

關於孟嘗君的事迹前面也有說涉獵,包括孟嘗君如何贏得其父田嬰的信任,雞鳴狗盜的故事等等。《史記》中關於孟嘗君最重要的記載就是他與齊湣王的矛盾和孟嘗君家族的結局,孟嘗君與齊湣王之間矛盾數次激化,也屢次緩和,最後一次就是齊湣王滅宋之後,引起六國伐齊(詳見《齊燕大戰系列》),結果孟嘗君名為中立,實則變相對齊湣王落井下石。孟嘗君死後,他的子孫爭奪家產,大打出手,好不熱鬧。由於孟嘗君的後代不肖,他的領地薛後來就被齊、魏兩國瓜分掉了,孟嘗君一門從此絕嗣。孟嘗君因為與齊湣王的私人恩怨聯合外人對抗自己的祖國,齊湣王是完蛋了,但自己的結局又何嘗不是悲劇呢?

揚雄《法言》評價戰國四君子:「上失其政,奸臣竊國命,何其異呼!」就是說,在各國君主沒有處理好政事的情況下,(四君子)奸臣竊取政權,對國家有什麼益處!

顯然,揚雄對戰國四君子是全盤否定,統統批判。不過,本文認為,四公子的道德情操還是各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論,而且他們的行為都是有一定的歷史原因的,全面批判不可取!

而且,揚雄也說:因為「上失其政」,才「奸臣竊國命」!問題的根源在「上」呀,為什麼單單批評「竊國命」的人呢?這就與楊雄所處的政治歷史環境有關了,漢武帝、董仲舒實行「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的政策,他們通過改造儒家思想來為中央集權服務,揚雄是前漢末年的大儒,其思想與董仲舒等應是一脈相承,才會「君有過」,可以原諒,「臣有過」必須嚴懲的論點。

當然,揚雄本人的矛盾也反映了一個普遍的政治矛盾,就是如何處理政治核心決策失誤的問題,如果政治核心犯錯就要下台,那麼社會可能永遠處於動蕩之中,因為人人都是在犯錯誤中成長起來的;但如果對政治核心的犯錯沒有任何處罰,是不是又會讓錯誤無限滋長呢?這真是一個政治難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辰四海歷史地理篇 的精彩文章:

秦國政壇撲朔迷離 應侯范雎全身而退
對黃歇版「遠交近攻」策略的分析

TAG:北辰四海歷史地理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