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京首次書展,到底給我們展出了什麼?

南京首次書展,到底給我們展出了什麼?

書展,只是書展嗎?

除了書展,還可以是官展,店展,私展,以及一些有緣看到會有小驚喜的東西。

這兩天,南京正在辦一場大書展。

動靜挺大,規格也不小,大街小巷新聞媒體上都能看得到宣傳。

所長印象中南京從沒有過這麼大的書展,聽說上海書展年年火爆,也只能看著新聞干羨慕。

今年南京下定決心自己辦了,還好沒放棄,終於等到你。

這場書展放在新莊會展中心,南京人最親切的展館,3號線通了以後去起來更方便了。

下了地鐵走兩步,就到大門口了。

免票,免刷身份證,安檢很簡易,晃悠著就可以進去了。

在門口拿一張導覽圖,繼續在會場里晃悠兩圈,大概就明白這書展是怎麼回事了。

簡單的分一下類,那就是官展,店展,私展,以及一些混進來的奇奇怪怪的東西。

// 官 展 //

官展的總體特點比較規整大氣,但往細里分又有兩種流派。

第一種是大集團的成果展示風格。

比如這樣:

這樣的:

這樣的:

它們的展區在書展的中央大道上,佔地廣大,門頭宏大。

鳳凰集團展廳門口那幾位小姐姐身上的紅色綬帶,有一種濃濃的老國企既視感。

第二種是出版社的倉儲風。

比如這樣:

這樣的:

這類中規中矩的倉儲式排布,在南京人的集體記憶里,和那個叫「長三角」的地方頗有幾分相似。

大家可以借著書展的由頭,緬懷一下在山西路逝去的青春。

以上是官展,特點是宏大,書多而新,有一些官方活動相關的書籍成堆出現,給人一種春節去超市採購年貨的剛需豐盛感。

官展的「展」字在於「展量」與「展銷」,展示書籍門類之豐富與新鮮,畢竟這種物質豐盛感一般難以從圖書消費場所獲得。

其中所長比較喜歡的是這一類書:

// 店 展 //

其二曰店展。

大體上就是南京本土三大書店:先鋒、萬象、大眾書局,分別將門店的微縮版移植到了新莊展廳里。

先鋒:

萬象:

大眾書局:

這種移植最核心的成分是視覺上的移植

得讓人遠遠地一瞥見,就明確感知到:哦快看,先鋒先鋒,就是五台山地下車庫裡的那個書店。

工作人員煞費苦心的花了幾天的時間,運用空間排布和色彩調配的高超技巧,將視覺圖景上的先鋒、萬象、大眾書局帶到了我們面前。

所以說,這更像「店展」,而非「書展」。視覺店面構成了可供展示的精巧產品,書在此中是以產品的零部件的形式出現的。

如果我要買書,可能不會選擇逛這裡,畢竟論書籍的數量和種類,身後的官展深藏功與名。

可如果你要拍照的話,嗯。

// 私 展 //

剩下的雜亂而有趣的展位,所長不知道怎麼概括,姑且都稱作私展。

私展可能是這場書展中,最接近「展」的本質的一塊地盤。

那裡的東西商業意味比較淡,要不你路過看看發散一下好奇心就好,要不你看看就看看,反正也買不起。

比如孔夫子舊書網的山頭:

古樸,有逼格。

書都套在塑料封套里,要看還要取出來。

像文物,又比文物近些,也不知道舊書網都是從哪收集來的這些書,反正只見過更破的,沒見過重樣的。

把書放回塑料封套的時候順手看了看價格,嗯800,嗯1000。

嗯,放好放好,快走,那個書角不是我折的。

還有一些最有趣的事毫無懸念的被安排了展館的最角落。

篆刻,雕版,古迹修復。

其實如果是幾位長須老者在書展上擺弄些古物,倒也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然而這幾位卻都是約莫十六七歲的年輕學生。

所長和帶隊的一位老師模樣的小姐姐攀談了起來,原來他們是南京莫愁中等專業學校的學生。

學校專門開設古迹修復這個專業,招收初中畢業的小同學入學,五年制學徒,師徒帶教,包實習分配。

這次書展他們竟然也神奇的分到一個展位,現場給大家表演古迹修復。

所長在一旁靜靜的觀摩一位小同學修復古本圖書,並邀請她展示修復成果:

而她一邊修復古本,一邊喝一點點的樣子,也永遠印在了所長腦海里。

(她送給所長的《心經》拓本)

私展還有挺多的,地處偏遠還有些亂,但很有生氣

有家展位致力於宣傳自家的書院項目,掃碼就送一張82年版的毛主席畫像,所長就不把圖放上來了。

// 奇 奇 怪 怪 //

當然,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混了進來。

比如大家熟悉的「您好,請問對英語感興趣嗎?」

比如大家熱愛的流量少年:

布展並不太設計的設計:

聽說有些人氣的大叔:

反正,往衛生間那個方向走,真是很有趣呢。

書展三天,明天還剩最後一天。

所長總體上還是很喜歡這場書展的,甚至從一些小細節里都能看出主辦方的用心和誠意。

比如設置了集章點:

比如這個手機自助收銀台:

但我們也不妨再回到書展本身,看看它所折射出的一種生態。

官展擁有相對強勢的話語,地處中核,以搭台者的姿態出現。

主流店展正呈現出視覺化、消費化的傾向,以主要參與者的姿態入局。

私展相對邊緣,也許正是因為被關注的少,話語微小,反而能專註的做自己的事。

南京書展為我們展示出的,其實也是一副南京文化產業的縮略圖。

所有社會力量都在自己的位置上蓄勢待發,我們樂見其交互融合,共同成長,共同推動南京文化產業的發展。

而最關鍵的是,我們得做個參與者

撰文 沈飛地

攝影 沈飛地

未 經 允 許 請 勿 轉 載

需 要 轉 載 請 留 言 獲 取 內 容 授 權

ABOUT US

自知、低調、善良、永遠不安分

尋求更有趣的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京小資生活 的精彩文章:

玉龍雪山的故事記得帶回來給我
鳳凰山下初相遇,一見古鎮了終身

TAG:南京小資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