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怪病皆因痰作祟」有感

「怪病皆因痰作祟」有感

筆者跟隨導師嚴冬主任門診,遇一患者,怪病纏身20餘年,年輕時訪遍名醫醫治無效,近日得好友推薦於吾師門診,迫於患者對湯藥的恐懼,予幾種成藥組成的復方,治療10天即收到患者的捷報。

患者韓某某,男,53歲,2018-02-12初診,訴胸部隱痛間作數月余。數月來胸部隱痛間作,伴右臂麻木,氣逆不順時按壓頭頂,噯氣則舒,口乾,早醒,煩心後入睡困難,手足冷,納食一般,便溏,性情急躁,舌紅絳中有細裂,脈弦細。既往患有膽囊炎、痔瘡、膝蓋外傷史。20餘年前夏天喝冷水後出現頭痛,頭頂部不適,刺激頭頂後可出現噯氣,氣暢則舒。同時伴有痰涎增多,痰白有腥味,咯出後不適緩解。當時診斷為「濕熱病」,服中藥後出現脾胃虛寒癥狀,稍事生冷即出現胃痛不適。隨後服用龍膽瀉肝丸治療,出現精神恍惚。後至北京某中醫院治療,服用中藥後出現遇熱則頭汗不止,隨後停止中藥治療。02-12十二導心電圖:竇性心律,左前分支傳導阻滯,T波改變。頸動脈、椎動脈彩超:右側椎動脈流速偏慢。超聲心動圖:室間隔稍厚,主動脈瓣輕度反流,二、三尖瓣輕度反流。門診處方:馬來酸依那普利1#po.tid;阿法骨化醇2#.po.qn;天舒膠囊4#.po.tid;益膽片3#.po.bid;益心舒膠囊 3#.po.tid;血府逐瘀口服液 1支.po.tid。服藥第一天,患者訴服藥後困頓昏沉,血壓正常;第二天起,去掉降壓藥,其它繼續服用,血壓高壓波動在117~135mmHg,低壓波動在79~87mmHg。服藥10天來信:胸痛間作,睡眠較好,痰涎減少,頭痛發作明顯減少。

按語:患者20餘年前因貪涼損傷脾胃,當時誤診為「濕熱證」,本應溫陽健脾散寒卻誤施苦寒瀉下之品,使得脾陽進一步受損。頭頂部為百會穴所在之處,為督脈循行部位,亦為肝經所絡。患者平時性情急躁,稍有不慎即發怒,為肝氣鬱滯,易化火動風;復因寒涼傷脾,脾失運化,痰濁內生,肝風夾痰循經上擾頭頂,故見頭痛頭脹、按壓頭頂後噯氣則舒。病程日久氣滯血瘀,夾痰火擾心,心脈失暢,故見胸部隱痛,心煩易醒,醒後難眠。脾主運化,脾陽受損則運化無力,水液停滯,遂生痰飲,故患者痰涎不斷。脾主升清,陰寒傷脾則清陽不能上達,出現泄瀉便溏,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月真)脹。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本病屬標實本虛之證,在標為風痰、痰濁、肝火之證,在本為脾陽虛衰、心肝腎陰虛之證。治療本病應標本兼顧,當以化痰熄風,健脾祛濕,佐以行氣養心安神為主要治法。

葯選天舒膠囊、血脂康、益心舒膠囊、益膽片、血府逐瘀口服液,取其病久成藥緩圖。天舒膠囊主要成分為川芎、天麻,天麻為平肝熄風之要葯,而川芎又有祛風除濕止痛之功效,可以上達顛頂,配合血脂康健脾化痰,二葯合用即可上驅風痰;益心舒膠囊成分為人蔘、麥冬、五味子、黃芪、丹參、川芎、山楂,為補心健脾,扶正化瘀之組方,補益脾氣則痰涎無可化生,達到下除痰源的目的。養心通脈,可使心得所養,胸悶減輕,夜寐轉安。諸病之源皆因肝氣鬱結,郁而化火,肝膽失疏,故見急躁易怒,以益膽片合血府逐瘀膠囊行氣散結,清肝利膽,疏利氣機。

多年頑症在數日即見顯著療效,說明準確辨證即可達到藥到病除,並且直中其高血壓的病機陰虛陽亢後,血壓隨之下降,不服用降壓藥也可達到降壓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杏林醫典園 的精彩文章:

TAG:杏林醫典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