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春遊「戲」更多:戀愛大型見面會、驢友自助游、女子足球會......

古人春遊「戲」更多:戀愛大型見面會、驢友自助游、女子足球會......

原標題:古人春遊「戲」更多:戀愛大型見面會、驢友自助游、女子足球會......



又到一年鶯飛草長之時。


明媚的陽光、和煦的春風、


奼紫嫣紅的花、清新自然的樹……

正是春遊的好時機。



相對現代人的踏青賞花拍照發朋友圈來說,古人的春遊「戲」更多,不僅有現代人也常進行的放風箏、植樹、踢球等體育項目,還有圍地賞花等風雅活動。


除此之外,


更有戀愛大型見面會,精英學術交流論壇,


驢友自助游,女子足球會……


好,那就讓我們穿越一下,


來圍觀古人的春遊吧!



先秦春遊:談談情說說愛



先秦是一個浪漫奔放的年代。這個時期的春遊主要看點是大型的「非誠勿擾」,人們春遊的主要目的不是遊山玩水,而是談情說愛。



為了方便青年男女的感情交流,官方制定了固定節日——「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也就是中國古代的「情人節」。國家積極倡導談情說愛,這不奇怪,畢竟當時人口少,多生孩子是當時的需求,而春天是最適合戀愛的。


《詩經》就記錄了當時許多春遊的情景。比如《國風·鄭風》里的《出其東門》,起首便是「出其東門,有女如雲」,看看,明媚春光里美女如雲。既然美女如雲,帥哥就更多了,《溱洧》里說「士與女,殷其盈矣」,來相會的男女,真是熙熙攘攘哪哪都是。



年輕男女在郊遊的過程中兩情相悅的就互贈勺藥定終身,「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既風雅又浪漫,又一舉解決人生大事。那時候的士與女一定想不到,很多年以後,出現在公園看對眼互加微信的不再是適齡男女,而是替他們相親的父母。


當然,先秦的春遊也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孔子和弟子也喜歡春遊,「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論語·先進》篇)在春風裡洗著澡唱著歌兒,何等舒心暢懷、自由自在!


魏晉春遊:交流學術,組織派對




西周初年,在官方的節日上巳節里有「曲水流觴」的習俗,人們期望以此潔身祓除、禳災祈福。此後,「曲水流觴」就成為春遊的一項重要活動。



和孔子與弟子們簡單的郊外「浴乎沂」相比,魏晉時期的社會精英們顯然有了更高追求:地點要風雅僻靜,人物要有學術地位。


在潺潺清流里放置酒杯,高談闊論的精英們隨時可取而飲之,展示名士風流就是「曲水流觴」高端論壇的目的之一。



史上最有名的 「曲水流觴」是書法界一哥王羲之發起的。他向謝安、孫綽等多位有頭有臉的親朋好友發出邀請,稱在春天舉行外修禊祭祀儀式後,在他的蘭亭里來一場曲水流觴的雅集,歡迎大家撥冗出席。


這是一場詩與酒的盛會,王羲之也乘著酒興寫下了著名的千萬+文章《蘭亭集序》,描繪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雖然文章內容遠沒有形式(書法)讓人驚艷,但也足以讓這次聚會流芳千古。

王羲之的派對高端大氣有檔次,正值魏晉時代 「玄學」大熱,文人把理想與抱負寄托在山水中。比他更徹底的是「竹林七賢」,這個魏晉男子第一天團常常飲酒聚會,放情縱歌其中動不動就翻白眼的阮籍最喜歡郊遊, 「登臨山水,經日忘歸」。



但阮籍只是窮游派,走到沒路時只能「大哭而返」,而有錢的謝靈運就不同了,他可是裝備精良的資深驢友。


據《南史·謝靈運傳》記載,他有一套春遊登山的行頭:頭戴曲柄笠,腳蹬木屐,這種「木屐」被稱為「謝公屐」,「上山則去其前齒,下山去其後齒」,前後都有齒釘,登山很科學。有文化有錢,熱愛旅遊,還跨界做設計,謝靈運這叫一個爐火純青。


唐朝時期:全民春遊的盛世狂歡




魏晉時期,文人精英們的春遊雖然獲得了很多點贊,評分甚高,但到底只是精英圈兒的高端小眾游,民間參與程度明顯不足。時局動蕩,老百姓能活命就不錯了,無法享受春遊這般的歲月靜好。到了盛世唐朝,春遊的情形就大為不同了,那是萬人空巷全民春遊的盛世狂歡。



首先是國家倡導。《唐詩紀事》記載,每年春天,皇帝都會帶著后妃、朝臣游梨園,到渭水邊遊覽祭祀。把郊遊形成制度,正是國力豐厚的表現。

其次,老百姓都積极參与,很快形成了全民性「春遊熱」。你看,杜甫都忍不住作了一首《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每到上巳節,長安城曲江兩岸便擠滿了歡天喜地的遊人。生機勃勃的景象讓白居易也趕緊跟了一個帖 「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痴人。」(《春遊》)



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在當時的京城長安,有種專供女士的春遊模式:女士們聯袂郊遊踏青,路遇好花,就在花前「鋪席藉草,圍坐一圈」,說說笑笑,還解下身上的紅裙遞相垂掛。這種賞花方式,在日本至今仍然流行。


婦女除了圍坐賞花外,騎馬郊遊也開始盛行。《虢國夫人春遊圖》為此做過專題報道。有人在春遊時還不忘野炊,在韋氏家族墓室的考古過程中,曾發現一幅「宴飲」壁畫。


畫中長方形的矮案上,擺滿各種食物,正是中唐有錢人春遊野餐的場面。而著名的《游春圖》,更是記錄了江南春遊盛景,人們徜徉在青山綠水間,無比愜意。



宋元春遊:祭祀成為主題




如果說唐朝是個豐腴的美人兒,那宋朝就是個文弱的書生。宋朝,春遊不再像唐朝是個舉國狂歡的國民節日,但也專門設有「踏青節」。


人們外出踏青開始更為實際地選擇了清明節,「寒食祭先掃松,清明踏青郊行」(周密《武林舊事》)


南宋時,清明節踏青已成為春遊主題。不少名畫都記錄了當時的情景,比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描繪了北宋都城汴京的人們在清明節郊遊的情景。


不過,雖然掃墓祭祀成為主題,但宋代春遊內容開始多元,春遊更為動態,比如開展體育健身,蹴鞠就成為春遊的一個傳統項目。



明清春遊:一起來做運動吧




明代春遊開始了全民健身運動,各類體育項目日益增多,其中女子蹴鞠更是讓人眼前一亮!


明初就有位女子踢球能手叫彭雲秀,陳繼儒《太平清話》這樣說:「國初,彭氏雲秀,以女流清芬,挾是技游江湖。叩之,謂有解一十六……」說彭雲秀會16種踢法,全身觸球永不墜地。



除了踢球外,盪鞦韆、放風箏也成為明清人們春遊最喜歡的項目。清代詩人高鼎《村居》詩曰:「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就是生動地描繪。


劉侗《帝京景物略》載,「歲清明,桃柳當候,岸草遍矣,都人踏青高梁橋。輿者則褰,騎者則馳,蹇者徒步。既有挈攜,至則棚席幕青,氈地藉草……」坐轎子的,騎馬的,走路的,春遊不再是旖旎地賞花吟詩,而是健健身出出汗。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黎樗櫟


相關文字和圖片來源網路,如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聯繫我們,我們將支付稿酬或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廣州 的精彩文章:

TAG:文化廣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