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佛不渡人人自渡

佛不渡人人自渡

佛不渡人人自渡

有一本小說中有這麼一個劇情:

老和尚看見一個孩子在下雨天把唯一的衣衫脫下來為一隻流浪貓遮風擋雨,他覺得這小孩心地善良跟佛有緣,於是他對這孩子說:小施主你真是菩薩心腸,我佛慈悲,如你這般不求回報之人……

小孩子聽到之後打斷他:不是不求回報,我有所求,才會救這些動物。

老和尚大驚,問他何出此言。

小孩說:生老病死,不管是人還是動物都必須走這一遭。我偶爾看見有些夫人心地好,不願

意吃兔吃狗,便將它們放了,被稱為是菩薩心腸。但雞鴨魚,莫非就不是生命了不成?那些夫人沒有吃兔子,自然會吃雞鴨補回來。在我看來,這些善事,根本算不得是功德,頂多也只能算自以為是的心安而已。可我還是順手救了它們。因為我有所求,我希望我積德行善可以讓我所願有成;因為我害怕,我害怕在我與我「所求」相見之前,他吃不飽穿不暖,因此即便我知道在此之前做些善事其實並沒有什麼作用,但只要有一點可能,我都願意去做。

這段話很觸動我。

或許是傳統文化和教育使然,我們很多時候做很多事情都會解釋說「我就是想……不求……」,有時候我會覺得很虛偽,但是直面說「有所求」「會懼怕」又似乎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

可是仔細想來,不願意承認所求或覺得這是不對的僅僅是因為從根本上將「所求」就打入了反派而已。從正面意義上來說,「所求」和「害怕」才是我們最本質的慾望。

做好事是為了「所求」或「害怕」;做壞事也許也是為了「所求」或「害怕」,這個所求或害怕本身並無對錯,只是世事兩面,總有歡喜總有愁。

l

我有許多已經做了或還未做的「所求」,它們其中有些夾雜了我諸多悔恨與不安,一直沒有勇氣說出來,也許是怕被自己內心的道德標準譴責,也許是怕赤裸裸的說出來之後自己再也沒辦法逃避。

我曾因「所求」擅自推開了一扇門結了一段緣,又因另一個「所求」將之推開。我一直安慰自己說這樣對它和我而言都是最好的,但近來我開始質疑,我不再敢去探視它,怕它忘記我,更怕它記得我。

而今,我很確定,我有所求。

我希望沒有在我身邊,它能忘記我,在新主人身邊生活的很好。

我希望如果它生活的不好,再等等我,我會努力工作,穩定下來再接它回來。

在此之前,我有意識地收斂脾氣、我更多舉手之勞幫助別人,只想為我「所求」結個善果。

前段時間和朋友一起去看電影《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她說為了不同的信仰、吃肉或者不吃肉、好人或者壞人就如此輕易被界定,甚至可以上升到生命與國家的高度,總覺得是一件很難相像也很匪夷所思的事情,有一種「亂世」的感覺。

我對她說的話很感興趣,所以一直揪著這個話題不放。

如果說信仰是某種「守護」的核心,那「遵循」應該是守護的過程與手段。人恰恰只有在必須守護什麼的時候才能真的承擔與其因果相連的責任,然後才能收穫與其匹配的榮耀,就譬如:女本柔弱,為母則剛;將士本常人,忠君而貴。

宗教信仰神聖而不可侵,但於我的理解而言,「所求和害怕」也是其中一部分。

就像人們會因為害怕因果報應中的「報應」而選擇寬容;也會因為想結一個好果所以努力去種下所謂的「因」而選擇大度。

中國也有古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應該捫心自問是否有違道義,而不能因為無人知曉就不知畏懼;也有「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當你只看眼前在做一件傷人害己的事情時,你得想想你能否承受將來的孽報。

在影片的結尾,來自不同國家、擁有不同信仰的兩個主角,用對方所信仰的禮節告別,也向對方信仰的神明祈求禱告、為對方送上最真摯的祝福。

所以真正的信仰應該是不僅不會造成「亂世」,相反,它會引導我們向善,成為我們為什麼要努力成為一個善良的人的標答之一。無論你是信三千神佛還是上帝耶穌,無論你是吃肉還是吃素,信仰無分對錯高低。

我朋友說我太入戲了,一個話題講下去一發不可收拾。

但其實我想表達不過是一個很淺顯的意思:

有「所求」不可怕,但使所求助我前行;有「所怕」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無求無畏」。

最後

求我們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

在此之前,求我們為「所求」先結善緣。

阿彌陀佛。

圖文編輯:樹雲

我們時而貧窮時而富裕

我們喜歡真實而有趣的人生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佛性常清凈, 何處有塵埃!

心是菩提樹, 身為明鏡台。

明鏡本清凈, 何處染塵埃!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菩提只向心覓, 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 西方只在目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谷中文 的精彩文章:

我會陪你慢慢變老

TAG:谷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