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怎樣避免孩子的攻擊性?在教育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

怎樣避免孩子的攻擊性?在教育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

培養友好為,頂防孩子的攻擊性:

有的孩子很殘暴,殘害小動物,隨意發脾氣,蠻橫不講理,具有強的攻擊性,父母感到頭痛,夥伴感到畏懼。這種孩子所缺乏的就是愛心。愛心是孩子的一種優秀品質。有了愛心,孩子就會愛自己的玩隊,愛父母、愛夥伴,以至於愛自然和社會。這樣孩子就能健康成長,發出自己的天賦和才能,最終成為前途無量的人物先看這樣一個例子:一位心理醫師接待過一位30歲上下的女士,她五官端正,只可惜滿險菜色,皺紋過早地爬上額頭。顯然,其內心正經受某種痛苦的煎熬這位女士說:我兒子小時候很可愛、很逗人喜歡。後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學會發牌氣,牌氣一來,九頭牛也拉不轉。只要他想千什麼或想要什麼,我們就必須立即滿足他。否則,他就哭鬧、打滾、切東西或毀物品,甚至自毀一一用頭撞牆或用手拍打自己的腦覺。他爸性格火爆,他一鬧就挨他爸打。你越打,他越,一點也不示弱。眼看就要出人命,我只好求他爸息,把他爸拉開。然後,又千方百計去滿足孩子的要求。我成了心,兩面接。爸我太護著孩子,而兒子也不領我的情。這位女上越講越傷心,終於講不下去了。

「你兒子多大了?」

「オ4歲多,還不到5歲。」心理醫師心裡有底了,他開始耐心、詳盡地給這位女土做解釋。攻擊性行為是一種目的在於使他人受到傷害或引起痛楚的行為,它在不同的年階段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在幼兒園階段主要表現為吵架、打架,是一種身體上的攻擊;稍大一些的孩子更多的是採用語言攻擊,漫寫、話段,故意給對方造成心理傷害。攻擊性行為形成的關鍵期是嬰幼兒階段。這期期間年輕的父母不僅千方百計地滿足孩子的各種需要,而且食物也優先供應孩子,甚至不讓孩子與他人分享,這樣容易導致孩子佔有慾旺盛。父母的嬌寵放縱極易導致孩子為所欲為,稍不如意就以「攻擊」的手段來發泄不滿,甚至發展到以攻擊他人為樂是的地步。攻擊性行為有著明顯的性別差異,一般來說,男孩的攻擊性比女孩更突出。男孩受到攻擊後,會急切地去報復對方,如果任其發展,成年後這種攻擊性行為就可能轉化為犯罪行為。人小牌氣大的孩子除了脾氣低之外,一般還有點「小聰明」。他們能摸透大人的心理,也掌握了套規律:只要先微嬌,再磨纏,最後向大人發一通牌氣,鬧一番,什麼目的都能達到。一般來說,3歲左右的孩子就開始有獨立的願望,並萌生自我意識。他們不圖事事受父母的管束,對父母的包辦或擺布產生反感。當大人不滿足他們的要求時,他們就會把內心的不滿毫無保留地發泄出來另外,孩子只不過剛剛具備了一些初步、簡單的生活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大的世界所發生的形形色色的事情還不能理解,他們要獨立,卻又做不好。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因為達不到目的而發牌氣。孩子不善於用語言表達,有些事情他們還說不清,因而在大人堅持要他們做不願做的事,或大人堅持不允諾他們的要求時,他們就會用發孩子發牌氣、要賴,原是作為要挾大人的手段,並不希望太過火。可是,牌氣一發,過分的興奮就像決堤的洪水般棄騰呼嘯,他們喪失理地不留留。過後,雖然願望達到了,但對自己發牌氣時諸如以頭撞牆、摔壞心愛的玩具等行為感到到後智,任憑情結左右,只顧撒野野,一點余悔,甚至內疚。同時,他們嘗到了對自己行為的無可奈何的滋味,也體驗到自己的無能為力,於是,他們會感到自卑和痛苦。

母可以採用「轉移注意」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多用一些有趣的事來轉移其注意力,這樣可以通過培養興意、周治性情以達到「根治」攻擊性行為的目的。例例如:在孩子情緒緊張或怒氣沖沖時,可以帶他去跑步、打球或進行棋類活動,消耗能量;培養文化興趣,繪畫、音樂是陶冶性情的最佳途徑。引導孩子經常從事這類活動有助於恢復他們的心理平衡,乃至逐漸改掉攻擊性行為。讓孩子體會者的痛苦,培養同情也同情的對立面就是殘忍,具體表現出來,就是一種攻擊性行為。按照生態學理論的解釋,攻擊是對人的本能的反映,這種本能必須靠道德的約東力量才能加以壓抑。有些孩子喜歡虐殺小動物,有的喜歡欺侮有殘疾的人,這些就是充滿攻擊性的殘忍行為。有的孩子看到小動物,比如一隻螞蟻,他們就會像獅子一樣衝上去,一腳踏上去,把螞蟻碾成齏粉。孩子的這種殘忍行為,與他們認知能力和道德觀念的薄弱之間關係顯然是很密切的。所以培養孩子的同情心是很重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90後妞妞媽 的精彩文章:

新生兒餵養的注意事項,聽聽專家的建議!

TAG:90後妞妞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