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紐約?等你一起來找茬

上海?紐約?等你一起來找茬

上周【Art Deco Walk in Shanghai 1930s】迎來了一群來自紐約的小夥伴,每當我指給他們看一處特別的裝飾時,他們都會很配合地「Wow!」一聲,一路驚奇。

「這個這個……跟我家旁邊的大樓好像哦!」

「我肯定在哪見過這樣的建築,這顏色簡直跟我辦公的樓一摸一樣!」

「這不就是那個……那個……樓的樣子嗎!哎呀!想不起來名字了。」

於是一個城市漫步變成了「大家來找茬——上海vs紐約版」。

同樣作為國際大都市,上海經常會被拿來跟紐約比較,而這兩個城市恰恰是擁有全世界最多的Art Deco建築。這次我們就來比比上海和紐約的Art Deco建築,看看到底是什麼引發了大呼小叫。

我花了一個下午,試圖從紐約小夥伴們七零八落的描述中找到了上海與紐約最相似的四組Art Deco建築。大家一起來找茬吧!

第四名:和平飯店vs401百老匯大廈

Peace Hotel, Shanghai, 1929

401 Broadway Building, New York, 1930

和平飯店和401百老匯大廈的建造時間非常相近,這兩幢樓最顯著的相似點就是建築頂部的線條,非常像金字塔有木有!

唯一的區別就是而401百老匯大廈的頂部採用了折線形上升,更像是瑪雅金字塔,據說這樣造價更經濟;和平飯店的頂部從塔基到塔頂是一條流線,形狀更接近埃及金字塔,墨綠的紫銅瓦楞用料更顯氣派。

也難怪,和平飯店當年可是被稱為「遠東第一樓」,上海的Art Deco建築就是從這座祖母綠金字塔開始的。

第三名:上海大廈 vs 紐約客酒店

Broadway Mansion, Shanghai, 1934

New Yorker Hotel, New York, 1930

乍一晃眼,上海大廈和紐約客酒店就像是一棟建築的不同角度。兩者的色彩是比較相近的土黃色,在藍天下顯得格外顯眼。頂部的折線形退台是Art Deco的標誌性特點,兩者側面的退台尤其相似,讓我想到了動作遊戲里主人公一級一級向上跳的階梯。

相比之下,上海大廈的開面更大,像是張開臂彎的暖男。而紐約客酒店更加收斂一點,就像雙手緊貼褲縫的小男孩。

第二名:光明大樓vs克萊斯勒大樓

Guangming Building, Shanghai, 1994

Chrysler Building, NewYork, 1930

光明大樓的「菠蘿頭」在外灘一眾低調的建築中實在是太出挑了,讓人一下就想到了紐約的克萊斯勒大樓。兩棟樓的頂部都是半圓型的層層累加,逐層退台,而且都採用了銀白的鋼材和淡藍色的玻璃。區別在於克萊斯勒大樓朝向四面,而光明大樓看向八方。

雖然光明大樓建造於1994年,已經遠離了Art Deco輝煌的時代,但也不妨礙Art Deco在上海建築審美中的影響,繼續著自己的傳奇。

第一名:國際飯店vs布萊恩特公園酒店

Park Hotel, Shanghai, 1934

Bryant Park Hotel, New York, 1924

第一名必須要頒給國際飯店vs布萊恩特公園酒店, 它們的整體感覺實在是太像了!如果給國際飯店鍍上一層金邊,簡直就是紐約老大哥的翻版。

布萊恩特公園酒店的建造時間比國際飯店早了10年,雖然當時紐約還沒有進入Art Deco風格的全盛時期,金色的塔尖也渲染出了哥特風味,但大樓頂部的折線造型中已經可以看出一些Art Deco的萌芽了。

而10年之後的國際飯店已是Art Deco的集大成者,作為上海最高樓的紀錄也保持了半個世紀之久。

一起找茬了這麼久,重複出現的Art Deco到底是什麼呢? 它跟上海和紐約有什麼聯繫呢?

Art Deco是Arts Décoratifs的簡稱,是一種注重裝飾的藝術,在國內也被稱為裝飾派藝術。這次我們對比的僅僅是Art Deco建築的外立面,其實這種風格可以被廣泛運用在了內部裝飾、傢具、燈光、時尚等各個方面。

Art Deco是一種在1920s-1940s風靡全球的藝術風格,與爵士樂、電影的興盛同處一個時代。如果你看過小李子的電影《了不起的蓋茲比》,一定對Art Deco裝飾渲染出的浮華與迷醉不陌生。

GIF

Art Deco起源於1925年巴黎舉辦的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Décoratifs et Industriels Modernes,簡稱裝飾藝術博覽會。

Art Deco Poster, Paris, 1925

借著工業革命的東風,博覽會旨在探求一種「不同於以往各個時期的」、可以代表新時代的藝術風格。參展的26個國家包括法國、英國、中國,藝術家和設計師們都極盡所能,給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視覺衝擊。埃及的紋飾、東方的圖騰、新世界的玻璃材料碰撞在一起,於是一種新的裝飾藝術風格迅速在資產階級和新貴階層流行起來,隨著不同國家的傳播風靡全球。

當時美國並沒有參展,但是他們派出了一支108人的考察團,重金買下了博覽會上400多件展品帶回美國進行全國巡展(這確實很像美國人的做派),引發了極大的反響。1920-1930年代,Art Deco隨著美國紐約、芝加哥等大城市摩天大樓的迅速發展而得到極大推崇。

以往古典建築上那些繁複的雕飾、華美的柱式在高聳而提拔的高層建築上已經發揮不出優勢,而Art Deco所推崇的抽象幾何圖形、豎直的工業線條、奢華的用料和色彩正好與摩天大樓的氣質相得益彰。

紐約克萊斯勒大樓具有Art Deco圖案的電梯

於是,Art Deco成了1930年代美國大城市最流行的建築風格,而長在摩天大樓上的紐約也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全球Art Deco建築第一城。

與此同時,在世界另外一端的上海,Art Deco也在醞釀著一場藝術風潮。1930年代是上海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包容而開放,與西方交流十分密切。最新的科技和時尚總會第一時間在上海以最快速度傳播,然後波及到全國。

而且,上海當時的舊租界主要是由法國人、美國人和英國人組成的。而他們恰恰來自Art Deco的起源國法國和興盛國美國,英國作為參展國也對Art Deco的傳播起到了不小的影響。

上海和平飯店Art Deco風格吊燈

於是,上海又一次成為了先鋒,Art Deco風格開始在建築、裝飾、傢具、服飾等各個方面如雨後春筍般登上潮流的舞台。上海也成為了與紐約比肩的Art Deco建築「聖地」,上海現存的Art Deco建築總量位居全球第二。

怪不得我的紐約小夥伴會那麼激動,這原來是一場老大與老二之間的對話。同一個時代,同一個Art Dec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布爾喬亞星球 的精彩文章:

TAG:小布爾喬亞星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