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裝甲戰鬥車輛 之 德國「蟋蟀」(Grille)自行重步兵炮

二戰裝甲戰鬥車輛 之 德國「蟋蟀」(Grille)自行重步兵炮

原標題:二戰裝甲戰鬥車輛 之 德國「蟋蟀」(Grille)自行重步兵炮


「蟋蟀」(Grille)自行重步兵炮為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所使用的一款自行火炮。它是以捷克製造的Pz.Kpfw.38(t)坦克的底盤作基礎,再加裝上150毫米sIG 33步兵炮而成。


「蟋蟀」M型,戰鬥室後置


德軍原本計劃用發動機位於車體中央的 38(t)M型坦克底盤為基礎,搭載150毫米重步兵炮改裝成「蟋蟀」(Bison)自行重步兵炮。但前線的戰局使得德軍提前進行了改裝,一部分使用的是H型底盤而非計劃中的M型。


H型在開放式的戰鬥室上安裝了150毫米重步兵炮,可攜帶炮彈15發。戰鬥室前方裝甲厚25毫米,側面裝甲厚15毫米。從1943年2月開始到4月為止,德軍共生產了90輛該型重步兵炮。


「蟋蟀」H型


德軍最初計劃生產200輛「蟋蟀」,由於已經用H型底盤生產了90輛,所以M型底盤生產的重步兵炮應該是剩下的110輛。不過,由於德軍的追加訂單,其生產一直持續到1944年9月。M型和「黃鼠狼Ⅲ」M型使用同樣的底盤,由於其主炮位於車輛後部所以車輛平衡性能比H型好。戰鬥室的裝甲厚度只有10毫米,稍顯單薄,可攜帶彈藥輛增加到了18枚。從1943年4月到6月間,以及同年10月到 1944年9月間,德軍共生產了282輛M型,到 1945年2月有173輛還可以參加戰鬥。


發展型號


「蟋蟀」H型


在1942年,德國為了謀求加強戰車的火力,便開始研究如何在舊有坦克的底盤上加裝重型火炮。設計者把捷克的Panzer 38(t)H型坦克的炮塔移去,並在坦克頂部劃開一個隔間,在這個隔間中加裝了150毫米sIG 33重型火炮,便成為了一架自走炮。車身正面裝甲為50毫米,而上部建構的正面裝甲則為25毫米。德國方面在1943年生產了91輛這種戰鬥車輛。官方將之命名為「蟋蟀」H型。


「蟋蟀」H型



「蟋蟀」H型


「蟋蟀」H型


「蟋蟀」M型


而蟋蟀式的第二款型號則以Panzer 38(t)M型作底盤。同樣地,設計者把它的炮塔去掉,再加裝一個大型隔間,裡面安放一支150毫米sIG重型火炮。但與H型不同的是,這個隔間被劃在車身的較後部分,亦稍微比H型的細小及較高。


德國要求開發這架戰鬥車輛是因為原本的「蟋蟀」H型並不能有效率地使用,其重型大炮安放在車身的前端使得車身重量不平衡,令車輛行進時極不穩定。這架新型的蟋蟀式把火炮安放在車身較後位置,使得車身得以平衡。

在1943至1944年間,德國共製造了282輛這款戰車,並命名為「蟋蟀」M型。



「蟋蟀」M型



「蟋蟀」M型


投入戰爭


兩款蟋蟀式都被德軍裝甲師及裝甲擲彈兵師所採用,大大提高了火力。



「蟋蟀」H型和M型混編,從圖中可以看出二者的區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器映像 的精彩文章:

二戰坦克 之 德國Ⅲ號坦克:德國二戰早期的坦克設計哲學(下)
德國Ⅱ號150毫米自行重步兵炮:「野牛Ⅱ」(Bison II)自行火炮

TAG:兵器映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