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林黛玉:花酒之間 一世愁情

林黛玉:花酒之間 一世愁情

她帶著美麗,還有一顆感恩的心,循著情路,來到這世上。

她帶著滿眼的新奇和滿心的疑慮,踏進似乎有著無限親情的豪府,走進那個看似繁華,實則明爭暗鬥的大觀園。

她才情四溢,多愁善感,聰明伶俐。

她文思敏捷,滿腹詩行,口齒噙香對月吟。

她一腔愛戀,一世情愁,伴著歡笑和淚水走過十八歲的人生。

她是林黛玉。

87版紅樓夢林黛玉劇照

三月花開 夢一回紅樓

春天了,風依舊寒涼。不似從前盼春的熱切,卻依舊喜歡「看花又一年」的心境。日復日,年復年,新的變舊,舊的變新,唯時光一去不返。

世有不可說之人,亦有不可說之事,並非皆住於心、長於眼的好,非除之而不能後快者有之。時間的流以凈洗,深恐憶及一二言,及半分而壞了心肝清白。此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所居者茫茫然不自知而清平以自詡也。一冊《紅樓夢》,曾經一度不離枕側,開眼閉眼隨意一翻,彷彿門帘一挑,古色古香,茶猶溫,墨未乾,談笑聲餘音未竟,使人安然入靜。歲月的河流經此處,已化去了九曲十八彎。

桌上的書也已成山,只是紅樓韻卻又神似地穿透出來,揭開了塵封的泥,為我引一段線。是第幾次,翻開厚重的書頁,淡淡的書香拂過鼻尖,已記不清。只是,那些捧書細讀,字典在旁的朝朝暮暮,像是蒙上了一層細細的輕紗,從眼前掠過。此刻,已是霧裡看花。

人生如夢,夢如人生。捧一杯紅茶,夢一回紅樓。

我眼中的林黛玉

自《紅樓夢》問世以來,林黛玉便如神女般走進了人們的視線,曹雪芹筆下的黛玉,是一個詩化了的才女,她博覽群書,單純率直,超凡脫俗。其實通篇讀完紅樓夢你會發現,曹雪芹對於黛玉的美並沒有花費太多的筆墨,然而就是那著墨不多的描寫卻給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古典美人形象。至於黛玉的小心眼,似乎每一個讀完紅樓夢的人都有這樣的感受,然後我卻願意把這一切解讀成,她對於愛情的純真專一,沒有瑕絲,她的小心眼背後有坦誠。黛玉身上發出的那種純真,善良,高雅是空前的,是古書堆里托起的一個新的女性形象。

黛玉的勇敢,在於她本身的多情。她敏於感受日出日落,花開花謝,她無時無刻不在否定這個世界,也就無時無刻不在受著傷害。她不妥協腳上的鐐銬又使得她不得飛舞,這樣兩難的境地,豈不是人間最深刻的悲涼之一。現實中的我們大部分人的性格里都有林黛玉和薛寶釵,我們永遠都會在兩種性格之間矛盾。黛玉帶著不妥協的堅持死去,薛寶釵因懂得圓融跟現世妥協而活下來。當絕大多數女性向現實妥協時,黛玉在沒有支撐的情況下,竭力反抗。我也常常想,如果我也生於那個時代,處於那樣的境況,我有沒有勇氣去追求純粹的愛情和至純的人格,活出自己的真性情。

獨倚花鋤 黛玉葬花葬的是自己的愁

春逝花落,本是人間常事。殘花飄逝,落紅無蹤,本是人間常態。可是在黛玉心中,偏偏與他人不同。黛玉憐惜花,她覺得花落以後埋在土裡最乾淨。桃花樹下,葬下花魂,已是消逝的花,在她心中仍就珍貴。我不禁為這樣單純善良的女子而感動。一句「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凄婉的無奈中,是寄人籬下的辛酸,也是前途渺茫的悲歌。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一首葬花詞道述了黛玉一生的悲情凄冷。

黛玉寫了葬花詞,以花比喻自己,看過很多詩詞,最令人由感悲傷的還是黛玉的葬花吟。我永遠無法忘記黛玉臨死前的那個場景,在她病危之際,丫環紫鵑四處求人,卻無人肯幫。賈府為避免晦氣,把寶玉的婚事也轉到別處去辦理。一邊是喜慶的結婚場面,一邊是死前的凄婉哀怨。天盡頭!何處有香丘?封建制度統治下的社會是那樣的受禁錮,哪裡才有理想之地?黛玉至死都不放棄對自由理想的追求。任悲愁慢慢悠悠浸入思緒,一點一點地涼上心頭。人言是有情人終成眷屬,而一對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卻在封建的枷鎖下生離死別,前世今生永難見。

這樣的女子像是已看穿了般的凄婉,為誰情鍾,為誰暗灑相思淚,離開了父母,經歷了親情的喪失,在深宅高院中的無奈,或許在此刻就已經註定她的凄涼結局,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知有誰知呢?看罷一段心酸,寫到此處,淚也不覺為她滴下。

沒有了那份清高的孤傲,她躲開眾人,手把花鋤出綉簾而去。你道是她尖酸刻薄,卻不知她有多少淚珠在漆黑的夜晚落寞的流下,她的悲哀同這些落花一般,質本潔來卻要深陷污淖渠溝,這樣的女子如何能忍受,她寧願拾一抔凈土掩風流。即使沒有人來明白她,她也依舊那樣傲然於世,並非一味哀傷凄惻,仍然有著一種抑塞不平之氣抒發,可惜命運卻讓她無從逃離,即便滿腹才華,即便是世外仙姝,即便是有眾人的疼愛,她到底魂歸太虛,時代的「風刀霜劍」讓她避無可避,連同她的愛情也無可避免的幻滅在骯髒的塵世。

永遠都會有人在看完葬花吟後發出同情的感慨,卻沒有多少人會想去為她拂去眼角的淚。紅樓夢裡有太多太多的悲哀,黛玉的葬花讓這份悲哀升華,渲染著那個家族即將到來的蕭條。我為黛玉葬花而哭,為她幻滅的愛情而哭,也為她的憤然之氣而哭。一段葬花吟,亦是一曲離人之殤,愁斷了千古女子的悲傷淚。

黛玉葬花,葬的不是花,她葬的是自己的愁,葬了自己的迷惘,葬了自己的一生。花落人亡兩不知,花逝了,無人憐愛,而她自己終究也不過如這一場落花,就那樣死去。

紅樓有酒 黛玉喝酒喝的是自己的情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也是一部將人情世故刻畫得入木三分的人情小說。

賈府里的人情世故,怎能少的了酒呢?所以有人說四大名著里,《紅樓夢》是最不缺酒的一部。據統計,《紅樓夢》全書一百二十回就有九十一回寫到了酒事,共出現「酒」字高達580多次,直接描寫喝酒的場面共有60多處,除夕、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中國傳統節氣時喝酒之外,祝壽、生日、祭奠、接風、踐行、賞月、賞花、賞戲也是要喝酒的。在這些酒事的描寫過程中,《紅樓夢》還展示了種類眾多的烘托喝酒場面和氣氛的或雅或俗的酒令。全書酒香撲鼻,亦是四大名著里寫酒文化的巔峰之作。

紅樓夢開篇寫甄士隱賈雨村中秋夜相遇,對月小酌,說的是兩人對飲。縱覽全書,關於酒事則多是集體群飲的描寫。如王熙鳳、賈寶玉、薛寶釵等各次生日酒宴的場景描寫。

這中間,我們的黛玉也是自然要喝酒的。只不過,人家喝的是人情往來,黛玉喝的是自己的意惹情牽。

第38回里,黛玉喝的是寶玉讓丫環燙的一壺合歡花浸泡的燒酒。原來這一日,黛玉吃螃蟹後覺得心口微微疼痛,便自斟了半盞灑,見是黃酒不肯飲,說須得熱熱的吃口燒酒,於是寶玉便為她燙了這一壺燒酒過來。這合歡花酒是用合歡樹上開的小白花浸泡燒酒而成的一種藥酒,具有祛除寒氣、安神解郁的功效。黛玉父母雙亡,孤身一人,在賈府寄人籬下,多愁善感,身體虛弱,自幼有不足之症,吃了性寒的螃蟹,喝幾口寶哥哥讓丫環燙的這合歡花浸泡的燒酒,真是對症下藥,情意綿綿。

第54回里,寶玉斟酒,其她人都幹了,黛玉偏偏不飲,拿起杯來,放在寶玉唇邊,寶玉一氣飲干。小說里寫:

「寶玉便要了一壺暖酒,也從李嬸薛姨媽斟起,二人也讓坐。賈母便說:「他小,讓他斟去,大家倒要干過這杯。」說著,便自己幹了。邢王二夫人也忙幹了,讓他二人。薛李也只得幹了。賈母又命寶玉道:「連你姐姐妹妹一齊斟上,不許亂斟,都要叫他幹了。」寶玉聽說,答應著,一一按次斟了。至黛玉前,偏他不飲,拿起杯來,放在寶玉唇上邊,寶玉一氣飲干。黛玉笑說:「多謝。」寶玉替他斟上一杯。鳳姐兒便笑道:「寶玉,別喝冷酒,仔細手顫,明兒寫不得字,拉不得弓。」寶玉忙道:「沒有吃冷酒。」鳳姐兒笑道:「我知道沒有,不過白囑咐你。」然後寶玉將裡面斟完,只除賈蓉之妻是丫頭們斟的。復出至廊上,又與賈珍等斟了。坐了一回,方進來仍歸舊坐。」

這是一次賈府里的典型酒事,賈母賞酒,寶玉斟酒。寶玉斟來,別人都遵賈母「都要叫他幹了」的話語,幹了這杯人情世故,黛玉則偏偏不循這人情世故,在這酒會上和寶玉兒女情長了一番。

也許,這就是曹雪芹要寫的林黛玉吧!

最是人間留不住

我們今天說黛玉,又如何離得了寶玉呢?

黛玉與賈寶玉的故事前人寫了許多,後人說了許多,是是非非將一直延續下去。他們是一台戲,怎麼看也看不厭,怎麼品也品不足,糾葛、纏綿、無奈,我理屈詞窮,無言以對。山中高士晶瑩雪,世外仙姝寂寞林,山不是山,水不是水,早恨神瑛侍者不該灑下這一世姻緣淚,早已超越了個人的感情好惡,心中只有欣賞。

或許,正如書中所言,一個是鏡中花,一個是水中月,前緣早已天定,只需人去演繹罷了。然而,偏又是這一出悲歡離合打動了多少人的心。

記得寶玉被父親毒打那段,寶玉被打的遍體傷痕,大觀園裡那麼多的小姐,就連寶姑娘冠冕堂皇唱了幾句高調就走了,只有黛玉一個人哭成了淚人,兩個紅腫的眼睛像核桃一樣,那份真情誰人敢比?只有黛玉那顆善良真摯的心讓我難以忘懷。薜寶釵當初是為了選秀才來到京城,當此路不通時,才把婚姻的砝碼轉駕在寶玉身上,那是摻雜了過多的世俗功利,這樣的愛和黛玉純潔的愛是無法相提並論的。書中的孰是孰非我無法去評說,但追究人物本身我也覺得並沒有過錯。

每每讀起紅樓夢,讀到寶玉和黛玉,難掩動容。他們沒有掩飾自己的悲傷,他們可以狠毒地道出心中的不悅,他們有勇氣翻看開那本罪惡的《西廂》。但他們最真實的莫過於他們躲不過人世的網,再怎樣躲避,逃脫,不過是自己織網,獨自死亡。但至少,他們曾努力過,努力衝出那銀絲的網,卻已足夠。

身處紅塵,只是過客的我,也已明白,往事如煙,不必憂愁。

花看半開 酒飲微醉

遠去了爆竹嘈雜,淡去了歡聚熱絡,敲敲打打下這期的文字,期間多次改稿,有找不到靈感的時候,有寫了很多發覺不妥之處之時,反反覆復,即便如此,也無需字斟句酌,更無從說起煎熬。總歸是完成了這期的文章,那就是好的。

幾百年來,黛玉以她的美麗、才情和氣質在中國文學史上卓然獨立,俯視群芳。黛玉的一生是還債的一生,淚盡、債畢、人去。她在中國文學史上孑然獨立,顧盼生輝,舉手投足間流淌著詩人的才華和氣質,她始終恪守著自己的精神和追求,不會因世人的褒貶而改變。

我喜歡紅樓、喜歡酒,和黛玉一樣,我也喜歡花。喝酒,我偶爾會一個人喝到微醉,然後徜徉於歷史和文字之間;而對於花,我最歡喜的是和朋友們一起,在城市周邊共賞那些半開的花。

酒醉到微醺時,花開到半開時,這當是人生賞心悅目事之一了。平日的拘謹拋諸九霄雲外,在樂少憂多,而又在人生苦短的歲月裡,換得一時愉快,多麽難得。

黛玉的愁情是黛玉的故事,我們的生活是我們的故事。

三月春花漸次開,三月春光濃似酒。

微醺與半開,是飲酒和賞花的真理。

邀上你的朋友,在春天裡一起去飲酒賞花吧。

趙仁春、劉國明《黛玉葬花圖》69cm×138cm

劉國明老師作畫 趙仁春老師題字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作品賞析:本期書畫作品橫69cm,縱138cm,由劉國明老師作畫趙仁春老師題字共同完成。此幅作品不僅講究墨色與線條的運用,而且注重人物情態和心理的刻劃,以及意境的烘托。劉國明老師把東方的審美特點與現代意識融為一體,在人物面部的刻划上講究「盡精刻微」,與傳統古妝仕女的脂粉氣息有所不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風格。在黛玉畫的創作上劉國明老師融入了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淡雅簡約。特別是以筆墨展示東方古典審美情趣,極力刻畫人物面部特別是動作的神韻和精妙,把黛玉的憂鬱之情表現的淋漓盡致。畫中的林黛玉形象溫婉動人,整個畫面設色雅緻,麗而不俗,是紅樓夢中人物畫的上等佳作。

本作品經劉國明老師和趙仁春老師授權,酒畫連篇獨家首發,原作現藏於巴蜀擷英書畫院。

匯聚方家、擷英藝海。巴蜀擷英書畫院由同興路廣告創始人、四川鮮一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路建東和四川大風堂畫院院長助理兼秘書長肖炳坤發起創辦。擷英,乃博採眾家之長,汲取精華之意。巴蜀擷英社的藝術家,是巴蜀大地的藝術精英。

左:趙仁春 右:劉國明

趙仁春,巴蜀擷英社學術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四川省楹聯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四川省金石書畫研究會理事、四川省書學學會理事、省書協、省詩詞學會會員,成都市昭覺寺歷史文化顧問、續修寺志特約編輯。都江堰國學會、文廟書畫院高級顧問、郫縣崇寧學人聯誼會會長。曾為國內普陀山中國佛學院、彭州法藏寺、青城山、龍門山等國內風景名勝區撰聯創作多幅作品。書法、繪畫作品被各界收藏,是對當代社會有見地的學者型書畫家。

劉國明,都江堰岷山書畫院理事、都江堰漫畫協會副主席,馬鞍山書畫院副院長,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都江堰市林岩山書畫院院長等。作品為國內外藏家收藏,有《劉國明書畫集》等。自學成才的他技法全面,擅長山水、花鳥、人物,作品雄秀兼備、雅俗共賞。其獨創的山石畫法,變化多端;畫雲水尤為生動,具有深厚的傳統功底。

酒香里的幸福日子 中國人的生活藝術

【酒畫連篇】

傳承酒文化丨集合酒文化丨智造酒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海擷英BEAAC 的精彩文章:

參展藝術家陳憧作品欣賞
杜甫:處處濁酒酒未停 歲歲登高高望遠

TAG:藝海擷英BEAA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