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快被人遺忘之際,《分答》更名為《在行一點》……

在快被人遺忘之際,《分答》更名為《在行一點》……

2018年的知識付費行業打頭陣的還是「分答」。在經歷了大起大落之後,「分答」已經成為一個歷史名詞,它的新名字叫做「在行一點」。不知道這個曾經的知識付費明星產品,是否能在知識付費領域率先找到成熟的發展模式呢?

新的姿勢能讓圍觀群眾「撒幣」嗎?

《分答》在更名為《在行一點》後的一個多月里,並沒有引發什麼議論,一切都那麼的波瀾不驚。反倒是在「分答」更名發布會上同步推出的問答小程序「我最在行」,頗具眼球效益。這是因為又一個蹭直播答題熱度的同行上線了。

在這個號稱前期測試有數十萬人參與的小程序,裡面除了一個綜合性答題擂台外,還有若干個按學科垂直化的分擂台,看上去似乎更容易讓參與者獲獎。然而,缺少了「百萬富翁」式的激勵和知識盲點的刺激,這樣「太過知識付費」的「考試」,也就變得有些「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了。

當然,從這裡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來,這個需要「撒幣」的大眾狂歡型知識付費產品,本身與提倡收費的精英型知識變現產品有太多的調性不合—這也恰恰委婉地道出了知識付費產品的生存窘況。

《分答》的路在何方?「2017年的《分答》已經升級成一個幫助用戶每天進步一點的APP。『分答』這個名字,已經不再適合我們。」《分答》創始人姬十三的解答似乎在說明一個現狀—在互聯網上「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的路走不通。一對一的付費問答,只適用於健康和法律等領域,一分鐘的語音解決不了如何理財、如何減肥以及如何面試等更大更細分的問題。

在整個知識付費圈裡,另外一家和「在行一點」一同混跡在朗園Vintage文化產業園的《得到》,從賣書的「羅輯思維」一路走來,現在也不過是將過去濃縮為一些要賣的書,變成了用音頻的方式來讀自己的書給用戶聽。就連「羅輯思維」的聯合創始人兼CEO脫不花也在不同場合強調:「《得到》所在行業是知識服務,不是知識付費。」

更現實的問題是,誰會樂意去付費?這個問題,讓知識付費行業的玩家們,都很迷茫。

為什麼知識付費往往沒有藥用價值?

事實上,任何知識都可能在未來的某個時刻發揮作用,只是現在囤著知識的人,很難預知這個時刻何時來臨。

對於「在行一點」來說,它的過去定位很鮮明,就是避免這樣的知識囤積,想要用「有問必答」的方式來立時解決用戶的疑難。換句話來說,它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知識付費,而是有償問答。但問題是,這樣的問答很可能對於問答雙方來說,都是得不償失的。

比如在2017年短視頻頭部網紅papi醬進駐《分答》,僅在2個月後就「跑路」了。理由很簡單,沒精力顧忌,只能停更。而更準確地來說,數以千萬計的粉絲並沒多少人樂意付費吃私房菜,因為其他平台的papi醬短視頻大多與之風味相同;而papi醬本人,除了讓大家開心一下外,也沒啥讓付費者能有更多獲得感的可能。

甚至於早期在《分答》上很火的王思聰,在回答了一大堆敏感話題後,也讓粉絲們覺得索然無味—用戶最開始的樂趣在於圍觀王思聰的炫富姿勢,以及聽他八卦或者自爆隱私。比如剛開始早於其他用戶先知道時或許會有成就感,也能成為自己的談資,但這種消息經歷了社交網路「秒級」傳播後,就沒什麼意思了。

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就沒有存在的必要。姬十三也很清楚這一點,因此《在行一點》不刷泛娛樂的流量、也不玩「一分鐘的廢話」,想要從解決生活和工作的實際問題的所謂「在線精講」上,開發出新的課程。

將「互動」這個「分答」過去的套路淡化,把「精講」這個過去「羅輯思維」玩過的老路數當成關鍵詞,《在行一點》只是這樣做,就能讓人為知識付費了嗎?答案或許依然是否定的。知識付費之所以除了法律和健康這種偏專業化、精確化的領域,很難擴展的關鍵原因在於搜索引擎的便利性和互聯網問答行業的繁榮度(如《百度知道》)。

大多數問題,不知道可以問百度—搜「百度知道」和看「百度經驗」,一般都能免費得到答案。至於沒有標準答案的,其他相關論壇上也可能會有類似問答情況。此外,姬十三上一個創業項目果殼網,也干過這個活。

知識付費產品用來解決基礎問題,沒有什麼賺錢的角度,除了法律問題相關諮詢這類太強調專業性的市場才可能有需求。但就這方面來說,也早已有一大批相關的諮詢網站正在做相同的事。

至於更加高大上的科學技術一類的問題呢?由於網路上理論上的「行家」大多也不是該行業的領導者,這就造成了《在行一點》這樣的知識付費產品依然解決不了問題。結果呢,許多期待實現知識變現的內容創業者,難免走入用各種新穎奇特但營養價值不高的觀點,去吸引用戶購買的歧途。但顯然,由這樣的內容創業者主導的知識付費產品,「藥用性」依然存疑。

註: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計算機應用文摘 的精彩文章:

不能聽電台的音箱不是個好收音機
競爭者紛紛入局挑戰「滴滴」,網約車二次大戰在即?

TAG:計算機應用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