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稻田生態系統-蛙

稻田生態系統-蛙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薄暮蛙聲連曉鬧,今年田稻十分秋。

......

這些詩句足以說明,早在古代,蛙和稻田就產生了不可分割的關係。水稻田的淺水環境適合蛙產卵,而水稻生長帶來的各式的蟲又是蛙的食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蛙能幫助稻田控制害蟲、維持產量,大量的蛙聲更是豐收的象徵。

蛙作為兩棲類動物的代表,通常蛙將卵產在水裡,進行體外受精,進而孵化成蝌蚪,用鰓呼吸。之後慢慢長大變異,長出四肢,能在陸地上活動,此時用肺呼吸,兼用皮膚呼吸,不過他們仍然喜歡生活在濕潤的環境里。

三月的海南已經足夠溫暖,此時夜晚的稻田裡已經是蛙聲一片,但順著蛙聲想要找到可沒那麼容易,在360度環繞立體聲下,能讓你的聽覺產生誤差。不過沒關係,拿上一隻手電筒,在田坎邊上仔細的搜尋很快便有結果,蛙在感受到周邊的震動後會跳躍,追尋著軌跡,便能找到,如果你眼力驚人,那便更簡單了,拿著手電筒照著蛙,此時會像失明一般坐在那裡不動。

因為這個特性,小時候去姑姑家的水稻田裡,幾位哥哥總能帶上一隻手電筒和袋子,最後抓一些回來,那時還佩服不已。

在鸚哥嶺附近的水稻田裡,除了剛剛看到的澤蛙,還有一種體型很小的帶有美麗花紋的蛙,叫飾紋姬蛙,蜷縮起來比一毛硬幣還小,身上淺棕色花紋讓他們在水稻田黃泥巴的背景下愈發隱蔽。儘管小,但數量確實多,即使站在一個地方不動,周邊都能找到十隻左右。

他們會在水稻田中,或躲在葉子邊,或潛到水底,或四肢張開飄蕩,或半截泡在水裡,只要不驚動他們,便立馬一副愜意享受生活的樣子。

一束光掃過,看到一隻澤蛙跑到灰燼堆里,此時他們身上棕色的外衣和黑黑的底色不協調,一把抓去,欲逃跑,拚命的邊鑽邊跳,身上裹著灰燼的他彷彿又換了一套衣服。

待他們安靜下來,趴在拇指尖上,一身「髒兮兮」的衣服配合那憋屈的眼神,顯得異常的軟弱和可憐,果然是個老戲骨呀。

如果說晚上看青蛙是不錯的選擇,那麼白天便最適合觀察蝌蚪。如逗號一般的他們到處遊盪,覓食,慢慢成長。但水稻田可沒看起來那麼平靜,水蠆、蠍蝽、龍虱都是頂級的水中捕食者,往往會將蝌蚪作為食物,但蝌蚪也身手矯健,在機遇和危險間慢慢長大。

即使是長大的青蛙,也不是最頂端的捕食者,他的天敵-蛇往往潛伏在暗處,蓄勢待發。

這次有幸看到一條中華水蛇,驚動後在水面靈活的擺動,然後躲到草叢,消失不見,遺憾沒能拍到。

說到蛇與青蛙,大概在8歲的時候,和幾位哥哥出去抓泥鰍,中途聽到很大聲的青蛙叫,但叫聲有些不正常,果然順著聲音,看到一條蛇正咬著一隻青蛙在吞,我們便拿石塊、木棍去丟,蛇最後放棄了獵物逃跑。

隨著環境的污染和化學藥物的使用,很多地方的蛙消失不見了,一些小水潭、小水溝也喪失了原本的生機,水稻田反而成了最容易看到和親近蛙的地方。

聽到一片片蛙聲,不僅僅是稻田的豐收,更是對一片僅有樂園的熱切和祝願。

這裡有神奇的野生動物

這裡有一線的保護故事

這裡有真實的自我挑戰

最重要是你的體驗與成長

歡迎你的加入~

活動招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地行 的精彩文章:

2017年北京稀有鳥類記錄
自然有益心理健康,不需出城就能收益

TAG:生地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