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真正愛自己的人,不會被年齡束縛

真正愛自己的人,不會被年齡束縛

點擊「燕園心理」

關注我們

你想過十年之後有怎樣的生活?未來自己過怎樣的生活嗎?

我想每個人的選擇都會不一樣,但或許沒有誰真的願意讓自己過一個潦草的人生。

可是真的很趕怎麼辦?可是沒有選擇怎麼辦?

我的一個朋友,在新公司主管品牌策劃年收入五十萬,前年邁入了二十八歲。在她距離三十歲的兩年里,我陪她度過了好幾個無比焦慮的夜晚,我們談話的主要內容都圍繞著她給自己定的硬指標——「我三十歲前一定要把自己嫁出去!」

甚至參加各種單身群,進入各種單身群

我沒有辦法改變她那會接近狂躁的緊張狀態,我只是陪在她身邊,在她每每準備縱身躍入一段勉強的感情來完成她給自己定的多少歲出嫁的目標時,我會「溫和而堅定地」問她,你真的要這麼趕嗎?

01

你過得很趕時間,你知道嗎?

在我20歲的時候,我覺得30歲是無法想像的一個年紀。

而當我過了三十歲,我卻不願意再回到迷茫的二十歲,焦灼的二十八歲。

在人生的一些階段里,我們之所以會有年齡的焦慮,是來源於你給自己設下的限制。而你之所以會給自己設下那些限制,是因為你不相信你自己。

你不相信你自己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不相信自己的價值,也沒有意識到保護自己的自我得以自由地綻放,這對於你只有一次的生命是多麼神聖的事情。

明星界經常出現讓人眼前一亮的例子,前兩年,徐靜蕾成為了新女性的代名詞,她是個大公眾號採訪的對象,原因是大家發現43歲還沒結婚的徐靜蕾竟然活得很快樂,竟然如此淡定從容,她做導演、縫衣服、練書法,從外到內,就像剛綻放的花朵一樣讓人看不出任何要凋謝落幕的前奏。

一開始,我覺得她沒有什麼值得圍觀的:她只是一個很尊重自己的女性,一個很堅持自我的女性,一個覺得自己有價值,因而不需要活在別人眼光里的女性。

但是,當我親眼看到28歲的蔣方舟在一個談話類電視節目中自己提到年齡滿眼的焦灼、害怕嫁不出去的恐慌,當我看到這個比徐靜蕾年輕15歲的女孩,19歲就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的天之驕女、成功作家竟然在節目中有點不好意思地說自己「仍然有『男權遺毒』」。

我就在想,無論是我那位朋友還是這個天之驕女,或者那些被年紀困擾著猶豫要不要放棄自己堅持的女孩,她們背後,都有一種她們難以抵抗的壓力,有一個一直在後面虎視眈眈審視她們的標準,她們在這種審視和壓力下,拚命奔跑,倉促而焦灼。

她們之所以會給自己設下時間的限制,被時間捆綁,不得不放棄自己最想要的最想堅持的部分,去完成某件事情,是因為她們沒有一個穩定的完整的自我,無法體會到自己的價值,沒有從自我中滋生的力量,去與背後的壓力和審視抗衡。

她們不是不知道自己在趕時間,

不是不知道自己可能要一腳踏入潦草的人生,

但是她們就是停不下來。

02

你的世界取決於你的心,而不取決於時間

我遇到過一些困擾而迷茫的讀者,她們真的特別在意別人的眼光,總覺得自己不夠好。

總是活在別人的眼光里,對自己充滿懷疑的人,其實都是內心沒有接納自己,沒有真的愛過自己,沒有擁抱過自己,沒有真的去好好體會過肯定過自己的價值的人。

那個深處的「真實自我」一直沒有被看見,沒有被關注,沒有被滋養,而心理學所說的「假性自我」則一直忙著疲憊不堪地討好他人。

認知療法,是心理諮詢中被普遍使用的一種方法,它的含義就是通過改變你對一件事情不合理的認知,來改變你因為不合理認知而產生的種種讓你痛苦的情緒。

三十歲的焦慮,最根本的來源是,臨近三十歲的女性所擁有的不合理認知。

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我們的世界取決於我們的心」,它的意思其實是,你的心決定了你怎麼看待你自己和你所處的世界的關係,而你的認知則決定了你的心。

如果你的認知一直覺得自己是糟糕的,或者一直覺得自己需要按照別人的期望和標準來做到很多的事情,你才能算得上及格,那麼你就永遠無法過上自己真的想要的人生,也無法抵抗年齡帶來的限制以及恐懼。

無論你是在怎樣的年齡之中,永遠都會有人對你不滿意,無論你多麼努力。

在這個世界裡,你不可能隔絕掉那些對自己挑剔或者評判的眼光,即便是有男友卻始終不結婚的徐靜蕾或者堅守到四十歲嫁給愛情的林心如,她們一樣面對著公眾眼光、冷嘲熱諷、媒體無數次的追問

——但是,

所有能夠不被社會的壓力和無處不在的審視追趕著的女性,

所有按照自己的態度去生活按照自己的節奏走下去的女性,

所有珍惜自己的當下,而不願意潦草度過人生,沒有被時間捆綁的女性,

其實都是經由獨立的思考而擁有了對自己堅定的正確的認知的人。

她們內心對自己的認知有一個共同點:

我是有價值的,我的價值不由別人來評判決定;

人生不是趕路,不是在什麼點做什麼事就好,而是忠於自己的每一天都很好。

無論我是少數還是多數。

這個關於生命的認知,是自我智慧和力量的體現。

這個認知可以讓我們在臨近三十歲的時候,給我們力量,並不覺得恐懼。

03

年齡不是寫在臉上的,年齡是你內心的狀態

三十歲就應該感到恐懼嗎?

我們應該對自己多提問題,因為事情總是越辯越明,認知也是在思辨中轉變。

有一個叫《奇葩說》的綜藝節目我很喜歡,因為它能包容不同的觀點和聲音。

就好比在心理諮詢當中,一個對年紀或者自我價值有困惑和焦慮的女性來訪者只有面對一個可以包容接納她全部的諮詢師,她才有可能完全打開自己,說出自己全部的想法,自我感受的同時能夠更加的看到自己,理解自己。

其實不管我們是否能夠立刻選擇忠於自我,倘若我們不被外界的但是能夠不被外界所謂大多數的聲音局限,提出自己的疑問、願意傾聽自己的想法、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這就是女性力量的集體進步。

面對三十歲的到來,理清你的恐懼,知道自己其實是有選擇的,是我們成長的一大步。

已經43歲的徐靜蕾,在訪談節目里看上去完全沒有受到年紀、樣貌、單身女性這些標籤的影響,她從內到外都流露出一種平靜,對於現實生活中的一切都接受都滿意,因為「我正在過著我想要的人生」。

她非但沒有絲毫的恐懼,反而不會給自己的人生設限,更不會被時間捆綁。

還記得馬東在節目中的那句話:

捆綁你的人生的不是時間,而是你的執念帶來的恐懼。不要把你的恐懼歸結為年齡。

「女人過了三十就是別人挑你了!」

「過了最佳生育年齡就很難嫁了!」

「三十歲還換行業,這不是瞎折騰嗎?」

「三十歲帶著孩子還敢離婚?他一轉頭就能找到,你呢?」

抱著這些不合情理的觀念,臨近三十歲當然會有強烈的恐懼。

就好像你總覺得這趟車就是人生最後一班車了,你哪管它開向哪裡,人多不多,會不會半路拋錨,你就不假思索地覺得跳上去才能不害怕了。

04

能守住自己的邊界就值得更好的人生

邊界這樣的話題我們之前的文章也有提到過。無論是自己被逼婚還是安逸的生活在長期不滿意的階段時,還是一直停留在想像中,面對父母時總會退縮一步,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生活下去。

還記得那句話嗎?人要離開父母才能成長。

離開父母並不是與父母斷絕關係,並不是不見面,而是要給自己在心理上划出一個獨立的自我界限。

在這個界限以內,你要做你自己。在這個界限的前提下,首先實現對自己的愛和尊重,無法完成這一點,你無法真的成長。

人生不是拋物線,到二十歲是高潮,到三十歲向上的曲線就會戛然而止。這又是誰能把控的呢?其實只有自己能夠把控

如果在二十幾歲的年紀,你活潑開朗美麗動人,肆意揮灑,而到了三十歲時,你突然告訴自己要停止回歸家庭生活,你要問問自己這是自己想要的呢?還是外界環境所致的?你真的喜歡這樣的生活嗎?你真的能夠說服自己嗎?後面將要面臨的生活你就不管了嗎?倘若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是你的

如果把三十歲結婚或者生子當做一個目標,那麼完成了這個目標,你就能幸福了嗎?

到了某個時間點,就把所有的自我都收進抽屜上鎖——

恐怕是最辜負自己的事情。

所有能夠不被時間捆綁的女性,都是在這個時代擁有了自我的人,

請珍惜以你的方式,在人生的每一個點都綻放自己的光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燕園心理 的精彩文章:

你厭煩的父母身上,寫著你未來的模樣
2017,最後一次推文,感謝

TAG:燕園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