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疏肺系疾病的中醫認識

淺疏肺系疾病的中醫認識

主要生理機能

1.主氣司呼吸肺主氣包括主呼吸之氣和主一身之氣

肺主呼吸之氣指肺有吸清呼濁,進行氣體交換。

肺主一身之氣指肺主司一身之氣的生成(體現於宗氣的生成)和運行(體現於對全身氣機的調節作用)的機能。呼吸調勻是氣的生成和氣機調暢的根本條件。

2. 主行水(通調水道)指肺氣的宣發肅降推動和調節全身津液的輸布和排泄

肺主行水的機理一是肺氣宣發,二是肺氣肅降。(臨床上對津液輸布失常的痰飲、水腫等,可用「宣肺利水」和「降氣利水」方法治療)

3. 朝百脈,主治節

(1)肺朝百脈 指肺具有輔心行血於周身的生理機能

全身血脈統屬於心,心氣是行血的基本動力。而血液的運行,又賴於肺氣的推動。(若肺氣虛弱或壅塞,不能輔心行血,則可導致心血運行不暢,甚至血脈瘀滯,出現心悸胸悶等;反之,心氣虛衰或心陽不振,心血運行不暢,也能影響肺氣的宣發,出現咳嗽、氣喘等症。)

(2)肺主治節 指肺氣具有治理調節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氣、血、津液的機能。

其生理作用主要體現在:治理調節呼吸運動、一身之氣的運動、血液的運行、津液的輸布代謝。

生理特性

1. 肺為華蓋

2. 肺為嬌臟 肺清虛嬌嫩,易受邪襲,喜潤惡燥

3.肺氣宣降

肺氣宣發主要體現在:呼出體內濁氣;將脾轉輸至肺的水谷精微上輸頭面諸竅,外達皮毛肌腠;宣發衛氣於皮毛肌腠,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並將津液化為汗液排出體外。 肺氣肅降主要體現在:吸入自然界清氣;將脾轉輸至肺的水谷精微向下布散於其他臟腑;將臟腑代謝後產生的濁液下輸膀胱。 (一般來說,外邪侵襲,多導致肺氣不宣為主的病變;內傷及肺,多導致肺失肅降為主的病證)

肺氣的宣降,有賴於肺陰與肺陽的協調。肺陰主涼潤、肅降,不足易導致虛熱虛火內生、咳喘氣逆的病變。肺陽主溫暖、宣發,虛衰易發生寒飲蘊肺而咳喘的病變。

與形、竅、志。液、時的關係

1. 在體合皮,其華在毛

肺對皮毛的作用:肺氣宣發,將衛氣、水谷精微和津液外輸於皮毛。(若肺津虧、肺氣虛,可導致衛表不固而見自汗或易罹感冒,又可因皮毛失養而見枯槁不澤)

皮毛對肺的作用:皮毛宣散肺氣,以調呼吸;皮毛受邪,可內合於肺。

2. 在竅為鼻,喉為肺之門戶

鼻主通氣和主嗅覺。

喉為呼吸之門戶,主司發音。(「金破不鳴」:內傷或過用耗損肺津、肺氣;「金實不鳴」:外邪襲肺,肺氣宣降失常)

3. 在志為憂(悲)

4. 在液為涕

5. 與秋氣相通應

附:肺陰虛必見熱象,肺陽虛必見寒象,二者一般都兼有氣虛的表現。若肺陰與肺陽對等的虛少,不見寒熱徵象而見少氣不足以息,則屬肺氣虛;若只見乾燥失潤而無寒熱徵象,則屬肺津不足。(肺津即脾轉輸至肺的津液;肺氣由肺精、肺津化生,推動和調控肺的呼吸、行水等機能活動)

肺有通調水道、下輸膀胱的功能,與大腸相表裡,可助心主治節,脾為金母,肝肺升降相因,金水相生,故肺為病可涉及心、脾、肝、腎、膀胱、大腸等臟腑。

臟腑辨證

肺病證型有虛實之分。虛證有肺氣虛證和肺陰虛證;實證有風寒犯肺證、風熱犯肺證、燥邪犯肺證、肺熱熾盛證、痰熱壅肺證、寒痰阻肺證、飲停胸脅證、風水相搏證。

(一)肺氣虛證

肺氣虛弱,主氣、衛外機能失職,以咳嗽、氣喘、自汗及氣虛癥狀為主要表現的證

辨證要點:咳、喘、痰稀與氣虛癥狀共見,舌淡苔白,脈弱

癥候分析:多因久患肺疾,耗損肺氣,或脾虛,致肺氣生化不足而成

(二)肺陰虛證

肺陰虧虛,虛熱內生,肺失滋潤,清肅失司,以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及陰虛癥狀為主要表現的證

辨證要點:乾咳無痰、痰少而黏與陰虛癥狀共見,舌紅少津,脈細數

癥候分析:多因內傷雜病,久咳耗陰傷肺;或癆蟲蝕肺,消爍肺陰而成。亦可由外感熱病後期肺陰損傷所致

(三)風寒犯肺證

由於風寒侵襲,肺衛失宣,以咳嗽及風寒表證癥狀為主要表現的證

辨證要點:咳嗽、痰稀色白與風寒表證癥狀共見,苔薄白,脈浮緊

癥候分析:多因風寒邪氣,侵犯肺衛所致

(四)風熱犯肺證

由於風熱侵犯,肺衛失宣,以咳嗽及風熱表證癥狀為主要表現的證

辨證要點:咳嗽、痰黃稠與風熱表證的癥狀共見,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

癥候分析:多因風熱邪氣,侵犯肺衛所致

(五)燥邪犯肺證

燥邪侵犯,肺衛失宣,肺失清潤,以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及口鼻乾燥癥狀為主要表現的證

辨證要點: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與燥淫證癥狀共見,苔薄幹,脈浮數或浮緊

癥候分析:多因在秋季或身處乾燥環境,外感燥邪,侵犯肺衛所致

燥邪犯肺證屬外感新病,以燥邪傷津,不能滋潤組織器官的癥狀明顯,虛熱之象不明顯,尚可兼見惡寒發熱脈浮等表證癥狀;肺陰虛證屬內傷久病,兼證以蓄熱內擾的表現為主。無表證癥狀。

(六)肺熱熾盛證

熱邪壅肺,肺失清肅,以咳嗽、氣喘及里實熱癥狀為主要表現的證。又稱為熱邪壅肺證

辨證要點:咳嗽、氣喘、胸痛與里實熱癥狀共見,舌紅苔黃,脈數

癥候分析:多因外感風熱入里,或風寒之邪入里化熱,蘊結於肺所致

肺熱熾盛證咳喘並重,發熱明顯,兼有里實熱證;風熱犯肺證咳喘發熱尚輕,兼有表證。

(七)痰熱壅肺證

痰熱交結,壅滯於肺,肺失清肅,以咳喘、痰黃稠及痰熱癥狀為主要表現的證

辨證要點:咳嗽、氣喘息粗與痰熱癥狀共見,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癥候分析:外邪犯肺,郁而化熱,熱傷肺津,煉液成痰;或素有宿痰,內蘊日久化熱,痰與熱結,壅阻於肺所致

(八)寒痰阻肺證

寒痰交阻於肺,肺失宣降,以咳嗽氣喘、痰多色白及寒證癥狀為主要表現的證

辨證要點:咳嗽、氣喘與寒痰癥狀共見,舌淡苔白膩或白滑,脈濡緩或滑

癥候分析:多因素有痰疾,復感寒邪,內客於肺,或因寒濕外邪侵襲於肺,或因中陽受困,寒從內生,聚濕成痰,上干於肺所致。

若痰稀者為寒飲停肺證,痰稠者為寒痰阻肺證,若寒象不明顯,僅以咳嗽氣喘、痰多色白為主者,為痰濁阻肺證。

(九)飲停胸脅證

水飲停於胸脅,阻滯氣機,以胸廓飽滿、胸脅脹悶或痛及飲證癥狀為主要表現的證。即屬痰飲病之「懸飲」

辨證要點:胸廓飽滿、胸脅脹悶或痛與飲證癥狀(呼吸、咳嗽或轉側時牽引作痛,或伴頭暈目眩)共見,舌苔百滑,脈沉弦

癥候分析:多因中陽素虛,氣不化水,水停為飲;或因外邪侵襲,肺通調水道失職,水液輸布,停聚為飲,流注胸腔而成

(十)風水搏肺證

由於風邪襲肺,宣降失常,通調水道失職,水濕泛濫肌膚,以突起頭面浮腫及表證為主要表現的證

辨證要點:驟起面瞼浮腫與表證癥狀共見,苔薄黃,脈浮數

癥候分析:多由外感風邪,肺衛受病,宣降失常,通調失職,風遏水阻,風水相搏,泛濫肌膚而成

臟腑兼病辨證

心肺氣虛證:心悸、胸悶、咳嗽、氣喘與氣虛癥狀共見

脾肺氣虛證:咳嗽氣喘、痰液清稀、食少便溏與氣虛癥狀共見

肺腎陰虛證:(肺腎陰液虧虛,虛熱內擾),乾咳少痰、腰酸、遺精與虛熱癥狀共見

三焦辨證之上焦病證

溫邪由口鼻而入,鼻通於肺,首先犯肺,所以溫病一開始,即出現肺衛受邪的癥狀。傳變:一為「順傳」,即病邪由上焦傳入中焦而出現中焦足陽明胃經的證;一為「逆傳」,從手太陰肺衛逆傳入手厥陰心包經,出現「邪陷心包」的證。故上焦病證有「邪犯肺衛」(發熱、微惡風寒、舌邊尖紅、脈浮數)、「邪熱壅肺」(但熱不寒、咳喘、苔黃、脈數)、「邪陷心包」(高熱、神昏、肢厥、舌質紅絳)的不同。

肺系疾病

一、感冒

病因病機:由於六淫、時行之邪,乘人體御邪能力不足時,侵襲肺衛皮毛,致使肺失宣肅,衛表失和。

辨證要點:

1. 辨風寒風熱 以咽部腫痛與否,常為風寒風熱辨證主要依據。注意,亦有初起屬於風寒感冒,數日後出現咽喉疼痛,流涕由清涕轉為黃稠,此為寒邪郁而化熱。

2. 辨不同兼夾 濕、暑、燥

3. 辨偏實偏虛 表實(發熱無汗身痛) 表虛(發熱汗出惡風) 虛體感冒(反覆纏綿)

治療原則:解表達邪。風寒證治以辛溫發汗,風熱證治以辛涼清解,暑濕夾雜者清暑祛濕解表。

證治分類

1. 風寒束表證

荊防達表湯(風寒感冒輕證) 荊防敗毒散(時行感冒,風寒夾濕證)加減

2. 風熱犯表證

銀翹散(清熱解毒 風熱表證熱毒重者)或蔥豉桔梗湯(清宣解表 風熱襲表,肺氣不宣者)加減

3. 暑濕傷表證

新加香薷飲加減

*虛體感冒

1. 氣虛感冒

參蘇飲加減

2. 陰虛感冒

加減葳蕤湯化裁

二、咳嗽

病因病機:外感咳嗽為六淫外邪侵襲肺系,內傷咳嗽為臟腑功能失調,內邪干肺。引起肺氣失宣,肺氣上逆作咳。

辨證要點:

1. 辨外感內傷

2. 辨證候虛實 內傷咳嗽多虛實夾雜,本虛標實,痰濕、痰熱、肝火多邪實正虛,肺陰虧耗屬正虛。

治療原則:外感咳嗽多為實證,應祛邪利肺。內傷咳嗽多屬邪實正虛。標實為主者治以祛邪止咳;本虛為主者治以扶正補虛。同時需注意從脾肝腎整體出發。

證治分類:

(一)外感咳嗽

1. 風寒襲肺證

三拗湯(宣肺散寒),止嗽散(疏風潤肺)

2. 風熱犯肺證

桑菊飲加減

3. 風燥傷肺證

桑杏湯加減

(二)內傷咳嗽

1. 痰濕蘊肺證

二陳平胃散合三子養親湯

2. 痰熱郁肺證

清金化痰湯

3. 肝火犯肺證

黛蛤散合加減瀉白散加減

4. 肺陰虧耗證

沙參麥冬湯加減

臨證備要:外感咳嗽禁用斂肺、收澀的鎮咳葯;切勿見咳止咳

三、哮病

病因病機:痰伏於肺,每因外邪侵襲、飲食不當、情志刺激、體虛勞倦等誘因引動而觸發,以致痰壅氣道,肺氣宣降功能失常。

治療原則:「發時治標,平時治本」

證治分類:

(一)發作期

1. 冷哮證

射干麻黃湯(降逆平喘)、小青龍湯(散寒解表)

2. 熱哮證

定喘湯、越婢加半夏湯

3. 寒包熱哮證

小青龍加石膏(表寒為主,喘咳煩躁者)、厚朴麻黃湯加減(飲邪迫肺,夾有鬱熱,表寒不顯者)

4. 風痰哮證

三子養親湯

5. 虛哮證

平喘固本湯

*喘脫危證

回陽救急湯、生脈飲加減

(二)緩解期

1. 脾肺氣虛證

六君子湯

2. 肺腎兩虛證

生脈地黃湯合金水六君煎

臨證備要:注意寒熱虛實轉化;重視蟲類祛風通絡藥物;發時治標顧本,平時治本顧標

四、喘證

病因病機:外感為六淫邪氣侵襲肺系;內傷為痰濁內蘊、情志失調、久病勞欲等,致使肺氣上逆,宣降失職,或氣無所主,腎失攝納而成。

治療原則:實則治肺,祛邪利氣,寒(溫肺化飲)、熱(清化肅肺)、痰、氣(化痰理氣)。虛喘培補攝納,或補肺,或健脾,或補腎。喘證多繼發於各種急慢性疾病中,所以應當注意積極治療原發病,不能見喘治喘。

證治分類:

(一)實喘

1. 風寒壅肺證

麻黃湯(宣肺平喘,散寒解表)合華蓋散(宣肺化痰)

2. 表寒肺熱證

麻杏石甘湯

3. 痰熱郁肺證

桑白皮湯

4. 痰濁阻肺證

二陳湯合三子養親湯

5. 肺氣鬱痹證

五磨飲子

(二)虛喘

1. 肺氣虛耗證

生脈散合補肺湯

2. 腎虛不納證

金匱腎氣丸合參蛤散

3. 正虛喘脫

參附湯送服黑錫丹,配合蛤蚧粉

臨證備要:注意寒熱轉化;掌握虛實錯雜;虛喘重治腎。

五、肺脹

病因病機:多因久病肺虛,痰濁瀦留,而致肺不斂降,氣還肺間,肺氣脹滿,每因復感外邪誘使病情發作或加劇。

治療原則:標實(祛邪宣肺、降氣化痰、溫陽利水或開竅、息風、止血)。本虛(補養心肺、益腎健脾為主);正氣欲脫時扶正固脫,救陰回陽;正虛邪實,扶正祛邪,標本兼顧。

證治分類:

1. 痰濁壅肺證

蘇子降氣湯合三子養親湯

2. 痰熱郁肺證

越婢加半夏湯或桑白皮湯

3. 痰蒙神竅證

滌痰湯

4. 陽虛水泛證

真武湯合五苓散

5. 肺腎氣虛證

平喘固本湯合補肺湯

六、肺癰

病因病機:感受外邪,內犯於肺,或因痰熱素盛,蒸灼肺臟,以致熱壅血瘀,蘊釀成癰,血敗肉腐化膿。

治療原則:清熱解毒、化瘀排膿

證治分類:

1. 初期

銀翹散加減

2. 成癰期

葦莖湯合如金解毒散

3. 潰膿期

加味桔梗湯

4. 恢復期

沙參清肺湯或桔梗杏仁煎加減

臨證備要:膿液能否排出是治療成敗的關鍵;防止發生大咯血;慎溫補,宜通腑;膿流入胸腔後預後較差。(及時轉外科治療)

七、肺癆

病因病機:外因指癆蟲傳染,內因指正氣虛弱,兩者往往互為因果。癆蟲蝕肺,耗損肺陰,進而可致陰虛火旺,或導致氣陰兩虛,甚則陰損及陽。

治療原則:補虛培元,抗癆殺蟲

證治分類:

1. 肺陰虧損證

月華丸

2. 虛火灼肺證

百合固金湯合秦艽鱉甲散

3. 氣陰耗傷證

保真湯或參苓白朮散

4. 陰陽虛損證

補天大造丸

臨證備要:重視補脾助肺(忌滋膩、香燥葯);補虛不忘治實(殺蟲抗癆);忌苦寒太過傷陰敗脾。

八、肺痿

病因病機:病因分為久病損肺(為主)和誤治津傷。發病機理為津氣虧損,肺失濡養所致。

治療原則:補肺生津

證治分類:

1. 虛熱證

麥門冬湯合清燥救肺湯

2. 虛寒證

甘草乾薑湯或生薑甘草湯

臨證備要:重視調補脾胃;不可妄投燥熱,以免助火傷津,亦忌苦寒滋膩礙胃;慎用祛痰峻劑;注意虛寒、虛熱的轉化甚至相兼為病。

肺系病證主要的病理變化是肺氣宣降失常,實者由於痰邪阻肺,肺失宣降,升降不利;虛者由於肺臟氣陰不足,肺不主氣而升降無權。六淫外侵,肺衛受邪則為感冒;內、外之邪干肺,肺氣上逆則病咳嗽;癆蟲蝕肺則為肺癆;痰邪阻肺,肺失宣降則為哮、喘;肺熱生瘡則成癰;久病傷肺,肺氣不能斂降則為肺脹,肺葉痿而不用則為肺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理想函數 的精彩文章:

TAG:理想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