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再見青春,我說從頭再來,他說我們不過都是假行僧
(活潑可愛的騰大叔鎮樓)
昨天《歌手》的歌單,歌名可以串成一個瓊瑤式的偽文藝愛情故事,適合發表在最小說之類的雜誌上:
這是一個飛鳥與魚的故事。一隻飛鳥愛上了棲身高山湖泊里的一條魚。
遷徙的本能讓他離開,等季節剛輪轉就迫不及待地振翅北歸,可回來後卻迷失在群山裡再找不到那片湖泊。
飛鳥用自己的方式(《My Way》)尋找著湖泊,在高空中盤旋鳥瞰,試圖發現滿目灰色中的一點藍,直到力竭而落,日復一日。
一季尋覓無果,他黯然南去,次年又還,年復一年。
這一晚它夢見了魚兒,魚兒說:「忘了我吧,桑田滄海,春去冬來,如果註定找不回,不如痛快地和青春說再見(《再見青春》)。」
飛鳥說:「都未相見,又談何再見。我會從頭再來,哪怕山高水遠(《Ain『t no Moutain High Enough》),都要再見你一面(《See You Again》)。」
魚兒說:「那我就在此等候吧,等你乘著這一季餘下的春光而來。」
飛鳥說:「可能我已神衰目濁,羽色蒼然。」
魚兒說:「見面我還是會問候你,你好嗎,少年?」
終於飛鳥找到了一片美麗的湖泊,經年曆久,記憶模糊,他已不能確定這片湖泊是否是當年那一泊。
於是他在湖邊築巢長棲,日日遙望水面。
在世間諸般痴纏無盡的愛恨中,我們行遍山水,力求洒脫,終逃不過與飛鳥一般的動物本能,終免不了念念難捨、為情所困,終不過是一群又一群的假行僧。
帶著這個故事去聽全場的演唱,也許會更有感觸。
關於各位歌手演唱的優缺點,前9期的樂評專欄已經敘述地極盡詳細,新關注的小夥伴有興趣的可以翻閱往期。
所以我們今天盡量長話短說。
1. Jessie J -《Ain『t no Moutain High Enough》
結石姐還有什麼好多說的呢?
完美。
現代流行唱法技術上的頂配版,如果大家比較模糊的話,請參照她。(做歌手技術是職業門檻,先練好再說。當然唱歌除了技術之外還有更高層面的東西,所以我愛結石姐,更愛Beyonce。)
而我們的使命,是為我們國家的流行樂壇培養出一個Jessie J。
2. 霍尊-《你好嗎,少年》
這是霍尊獻給自己少年時代的一首歌,質樸而深沉。
經歷了父母離異南北分居的悲傷童年,從今天的視角重新解讀當年的困惑,是隔空安慰當年的自己,也是安慰聽到歌曲的正經歷同樣不幸的少年人們。動情之處,催人淚下。
演唱上該有的標配基本都有,剩下的無非是女性化的假聲音色和喉結抖滑音的島國唱腔有人喜歡而有人接受無能。
值得特殊誇獎的是霍尊的力量和語感都做得不錯。
首先,擁有相似聲音條件的男聲很容易唱成張信哲,從而柔情有餘力量不足,在最體現歌曲張力的高音部分只能越來越纖細,越來越單薄。霍尊的發聲點和閉合都做得不錯,副歌能通過喉下氣團的膨脹形成音色的寬度,從而讓演唱有了和情緒濃度相符的力量感。
其次,走類型化唱腔路線的歌手(比如美聲、民歌、戲曲等等)很容易唱歌不接地氣,演唱的咬字、口吻都變得戲劇化,和生活中反差很大。這在演唱一些貼近生活的抒情歌曲時很打動人。而霍尊的語感就處理得很不錯,能聽出彷彿日常對話的語氣,雖然音色特別,但並不會覺得和日常生活割裂。
3. 華晨宇-《假行僧》
這一段算是全場最驚艷的表演了。甚至放在整季中論最驚艷也不為過。
花花的個人風格塑造地非常鮮明,在新生代歌手裡獨一無二。並且他除了在唱功上的強勢之外,對於藝術層面也有超然的悟性。以他的年齡能在舞台上帶來這樣涵蓋聲樂和表演的角色扮演式的演出,並且達到演、唱俱佳的水準,同齡華語歌手裡幾乎沒有第二個
回到本場表演里。編曲上只有一把電鋼琴從頭配到了尾,但設計取巧、結構分明、情緒濃烈,所以單一缺不單薄,反而非常恰當地營造出了迷幻夜曲的氛圍。
第一段鍵盤用一組和弦貫穿,這樣的手法花花已經不是第一次使用,從實用角度看降低了彈唱的難度,而從藝術角度看沒有變化的重複和弦壓抑、頹廢、剋制,和撕裂乖張的人聲形成反差,彷彿就是牢籠的鐵索銅壁,禁錮了瘋魔的主人公。設計十分取巧。
第二段開始隨著歌手瘋魔狀態的加劇,人聲中多了暴躁的怒音,鍵盤也逐漸變得激烈,彷彿鐵索被搖動,發出鏗鏗作響的金屬聲。
尾款隨著人聲的5句乖張至極的嘶喊怪叫,鍵盤也彈到了最右端,尖銳的高音彷彿鐵索最劇烈的抖動著直到歌手用盡最後一絲力氣,一切又歸於靜謐。
中段的冷笑、末段的嘶喊和最後的嘆息結尾,都是幫助角色立起來的神來之筆。因為這些反聲樂的設計,才讓花花從一個歌唱者真正變成了歌曲里的角色。對於觀眾視覺、聽覺和心理多重衝擊的力量,不言而喻。
這一段表演無需過多聲樂上的點評,對於已經基本功過關甚至優秀的花花而言,他的表演才華和個人風格才是行走下去的利器。
4. 汪峰-《忘了我》
選曲很汪峰、編曲很汪峰、唱得也很汪峰。
唱得就不多說了,只要是靠譜的聲樂老師應該都會忍不住上去教他一下。做他的聲帶實在是太可憐了。
本場只想探討一個問題,既然把放水標榜為做好歌推薦官,歌曲好不好見仁見智,但我們來看看汪夫子推薦的歌:
《忘了我》、《再也沒有》、《的青春》、《下墜》......
這些歌啊,聽起來有什麼本質區別嗎?
明明是國內少有的自帶滄桑氣質和金屬特性的搖滾嗓,為什麼反覆唱些爛俗的市井情愛,還要唱得聲嘶力咧,彷彿是什麼拷問靈魂的深刻主題。
5. 騰格爾-《從頭再來》
騰格爾老師真是一個可愛的老爺子。
並且我們不少老師都認為,騰格爾才是大陸唱搖滾唱得最好的歌手。
他的身上有兩個牛逼閃閃的亮點,足夠值得我們後輩仰慕、效仿。
第一是他的聲樂技術要遠遠領先同時代的大部分歌手。從年齡段上來劃分,年近六旬的騰大爺應該算是第二代男歌手。即出道於1980年代中早期,活躍於1990年代的那一批前輩歌手。當時大陸流行歌手的典型特徵是脫胎於傳統聲樂訓練,音色有明顯的美聲化傾向,優點是氣息支撐位置低、推動積極,共鳴通透飽滿。缺點是整聲裂發聲,聲帶負荷太大容易勞損,所以普遍演唱生命都不長。
而騰大爺在很早期的時候就有了控制發聲消耗的意識,讓自己唱得輕巧一點、省力一點,讓共鳴腔體在放大聲音力量上充分發揮作用。這已經非常接近兩代之後第四代男歌手的理念了。並且他還把喉下音變成自己演唱的獨特標識,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唱腔。
第二是他的聲音狀態要遠遠領先同時代的大部分歌手。這一來歸功於更科學的唱腔,二來和騰大爺自己堅持練聲、保持狀態有非常大的關係。對於已經被冠以歌唱家的頭銜,完全可以選擇功成身退的他來說,這樣的堅持難能可貴,既是對唱歌的熱愛,也是對自己職業身份的尊重。
本場騰大爺就展現出了十分鬆弛的聲音狀態,在快節奏地演唱中變現地既輕鬆又有感染力,最後的高音甚至飆到了接近high c。
這人我不禁想到了第四季決賽前來幫幫唱結果搶盡風頭的70歲的林子祥。
兩位都是值得尊敬的藝術家。
6. 張韶涵-《再見青春》
繼《追夢赤子心》之後,Angela再次挑戰自己並不擅長的搖滾風格,怕是和自己杠上了。
相比於《追夢赤子心》的年輕熱血、簡單粗暴,《再見青春》這樣的命題顯然需要更多深層的情緒和滄桑氣質的表達。此外,搖滾的強節奏的律動特徵和叛逆的精神內涵也要求歌手搭配相吻合的演唱處理。
而這些正是張韶涵所欠缺的。
前幾篇中提到過,張韶涵的音色非常有辨識度,明亮的咽腔音色帶著討喜的少女感,用力的咬字習慣帶著不屈與倔強的口吻。這些特徵構成了大眾對張韶涵的記憶點,也成為了張韶涵在歌壇的立足之本。
但這也形成了她長久以來依賴的唱腔,其中的缺點很難再調整修正。所以選歌變得很關鍵,應該揚長避短而非盲目突破。
比如因為音色的少女感,所以帶有深刻內涵和滄桑氣質的歌曲就並不適合她。(這並非說她本人沒有內涵,而是最為一個歌唱演員她的聲音特質不適合表現這類歌曲,光走心是沒用的。)
再比如因為音色纖細明亮,需要寬廣有力的音色駕馭的激烈曲風就不適合她,否則很容易在器樂轟鳴的襯托下顯得人聲單薄而聒噪。所以搖滾的風格也並不適合她。
總得來說,這首具有滄桑氣質的搖滾歌曲《再見青春》真的不適合她。
7. 郁可唯-《飛鳥與魚》
昨天我們的唇顫君有提到,嗓音條件更適合在錄音室煲ost的郁可唯,到了《歌手》需要強大現場動態的場合,可能會很吃虧。
事實也的確如此。
大劇場環境里一次成型的演唱錄製,哪怕錄音設備再完善在高級,對於歌手都是十分嚴苛的挑戰。所以我們會聽到歌手演唱會live版錄音里歌手表現往往與CD有很大的差別,我們也會普遍地認為現場唱得越接近CD的歌手是唱功越棒的歌手。
相比於錄音室狹小的空間,在大劇場環境下聲場小動態弱的歌手更容易顯得聲音單薄,聽感撐不起整個空間。
更何況這檔節目力求出品的音樂都接近CD的質量,這就對歌手演唱的穩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回過頭來看看郁可唯的演唱。總體來說郁可唯屬於音色>樂感>唱功的歌手。
音色是郁可唯的第一殺手鐧。她的音色十分符合傳統聲樂中對通俗女歌手的審美期待,柔美、抒情、圓潤,並且她的音色在明亮中帶一些沙啞細節,形成了自己的辨識度。從喉腔顫音的習慣中也可以聽出她的傳統聲樂功底。
傳統聲樂的訓練鍛造了她的音色,也限制了她的樂感。她在歌曲處理方面變現出明顯的樂感單一化,無論是字句間的語感還是段落間的起伏都表現地十分工整、端正,少了流行歌曲貼近日常的口吻(優秀範例如張惠妹)和自由、多變的精神內涵,而這些才是流行音樂的魅力所在。
而最大的短板實在唱功上。哪怕是工整地表達既定的段落起伏,在副歌漸高漸強的過程中,氣息淺、發聲點大的問題讓她音色的寬度和力量都無法表現出歌曲要求的強度,高音時聲帶緊張,氣息不敢推動,腔體不敢打開,導致音色纖細、虛弱。且不提同場結石姐,哪怕相較於後出場的KZ,現場感染力都弱了不止一點。
對比之下,才能看出傳統聲樂訓練和現代聲樂訓練的差距。
最後要吐槽一下編曲,段落割裂地未免太碎,一會兒強一會兒弱,明明是一首情緒濃烈、旋律動人的歌,明明情緒已經累積到了爆發的點需要配樂持續地煽動,突然就轉弱了。編曲的邏輯是在摸不著。
8. KZ 譚定安-《再見你一面》
《See You Again》原曲就是一首十分不好唱的歌,大段地假聲演唱加上難以把握的轉音音階,控制難度很大,斷眉小哥也多次在live時表現失准。更何況KZ一人拿下了原本是兩人合作的主歌和rap部分。
這是一個成熟歌手絕對能力(有或沒有)強有力的體現。
從改編上來說,這一版比原版改得更龐大,更適合現場演唱。a、b段對比鮮明,情緒起伏強烈,中段行進感增強,人聲有力,配樂澎湃,十分有煽動性。結構上強弱切割聰明而合理,既保證了高潮部分的張力,也給抒情和回味留下了空間,並且沒有打破歌曲的整體連貫。
KZ的演唱與前幾場一樣,優點是弱唱部分音色帶有氣感和磁感的豐富細節,是個流行的音色。同時氣息的支撐感和發力時的閉合都做得不錯,演唱平衡、穩定、有力。但這些僅僅代表了基本功的合格。(相較於同場許多基本功都不合格的歌手,已經算優點了)
對於發展空間遠大的KZ而言,要向diva級別邁進,進階聲樂技術上的突破和音色(包括語感、處理習慣)辨識度的養成是要面對的現實問題。具體的前幾篇已經提過,這裡不再多說。
最後,真的真的真的,管理好唱歌的表情。歌手的表演也是聲樂藝術的一部分。
9. 李泉-《My Way》
這一版的改編很成功,前奏響起華彩的管弦樂就營造出迪士尼動畫電影般的畫面感,一瞬間腦海里飛過《灰姑娘》、《睡美人》、《美女與野獸》......在形態和質感上較原曲要豐富不少,可聽性很強。
此外中文詞段落的加入無論從韻律上還是主題上都十分貼合原曲,沒有像之前張韶涵《在人間》那樣的生硬填充和強行升華。
李泉貢獻了自己在本季節目中最好的一次演唱,歌曲處理相較於前幾場更輕巧,音色中華麗飽滿的金屬性得以充分地舒展、呈現。演唱過程中少了刻意的表演成分,情緒更投入,更貼合歌曲本身。
這首歌本身很適合李泉。一來現代爵士的風格本身就是李老師的專長,二來歌曲音域較低,能夠充分發揮他低音胸聲渾厚飽滿的特點,也規避了高音換聲困難的短板。
值得注意的是,李泉在演唱低音部分時有比較老派的壓迫喉位的習慣,這是一個假美聲的標誌性動作,目的是壓縮聲帶產生低頻振動,輔助低音的發聲。早期的張學友也有這樣的習慣。但這種方式會帶來一個聽感堵塞有如吞咽的喉腔音色,在當下的流行唱法中已經被捨棄。
對於低音本就良好的李泉,完全沒必要多此一舉。
今天就說到這裡了,歡迎在留言板里和小干老濕互動,我會認真回復的。
如果發現文章中有錯誤,也歡迎隨時指正,我會虛心接受的。
※華晨宇《歌手》首秀技驚四座還是差強人意?從《歌手》看歌手定位的重要性!
TAG:歌者盟音樂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