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木文化廣場記
歡迎關注「鎮雄史志」
遠道來客,置身廣場知雅緻;梓里鄉親,就近休閑有樂園。
—— 茶木文化廣場記
茶木文化廣場記
艾祖德
茶木,歷史滄桑,地臨邊隅,襟黔帶蜀,水秀山明,文風蔚起,人傑地靈。誠所謂:雖非大世界,卻有小天地。
茶木昔名「倮著」(彝語),基於文化意涵因素,上世紀五十年代,行政區劃即以鄉間稀有古木(俗稱「茶木樹」,植物名珂楠,枝高葉茂,覆地畝余,鄉民視為神樹)而命名。史有記載:本地素為鎮雄古邦所轄,清雍正六年(1728),鎮雄降府為州,次年清丈土地,劃定行政區域,全州設10里51甲,倮著屬下南靖遠里之第五甲。時境內鄉紳多重教化,延師設塾,集孺啟蒙,斯文傳世,代有才人。
民國元年(1912),鎮雄州轄區沿襲清代建制,次年改州為縣,全境建7區團、28分團、112保,本區劃即第三區團倮著分團;民國二十二年(1933),政區廢團、保,改設區、鄉(鎮)轄閭、鄰,全縣設9區、11鎮、94鄉,本區劃系第三區之耀東鄉;民國三十年(1941年),全縣撤區擴鄉鎮,廢閭、鄰,復保、甲,倮著改為帶蜀鄉所轄。其間早已名聞三邊,賢才輩出鄉隅,鄉間民風質樸,境內文風日盛。
新中國建立後,鎮雄於1950年解放,臨時沿襲民國末期行政建制。次年9月,全縣改設7區79鄉鎮,時倮著設區,治所設於原蔣家灣(艾姓地主宅院);1953年1月,全縣擴建為14區208鄉鎮,倮著區保留建制(轄今龍洞、以堡、瓜果、林正、倉上、法地、簸笠、營上、坡頭、德隆等村),此間,「倮著」始以境內古樹改名「茶木」,治所仍設舊址,至1957年治所轉遷坡頭;1958年8月,全縣撤區、鄉(鎮),改建人民公社,茶木曾名「火箭社」,然未及一年,即改為「茶木管理區」,治所沿用舊址;1961年10月,調整社隊規模,原人民公社復改為區,管理區更改為公社,茶木公社治所依舊;1970年4月,時崇尚「一大二公」,又改區為公社,原建公社降格為生產大隊,茶木大隊治所仍設原地;1984年4月,雲南推行區鄉體改,茶木又改大隊為鄉,時為坡頭區所轄;1985年全縣擴設20區(鎮),茶木鄉劃轉以勒新區所轄;1988年撤區建鄉,茶木由以勒區分劃為鄉級建制(轄今瓜果、團樹、龍洞、茶木村),治所始由原蔣家灣遷至新址大壩集鎮;2005年6月,雲南撤鄉並鎮,茶木鄉憾為撤併之列,復歸以勒鎮所轄。
嘆世事之無常,惜時人之不慧,空使歲月蹉跎而致鄉梓政體重蹈覆轍,忍睹文化之鄉淪作村野而遲滯發展。君不見,緣於機構遠設,治安環保因之鞭長莫及;若非建制折騰,黎庶涉公事務何須迢遙往返。政治生態脆弱所致,經濟交通輒涉囧途,社會文化豈能例外!史實明證,一地之歷史沿革,無不波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層面,然其曲折又必為歷史文化所反映。
須知文化乃民族根、魂,亦國家軟實力之象徵,因之文化自信與創新今被提升為國家發展戰略。鑒於時下國民物質文化需求日增,黨政殊為重視,欣觀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文化服務設施遍及鄉村。社會所需,賢達力助,「茶木文化廣場」由是應運而生。
時值2016年初,駐昆創業鄉賢羅太熙(原任雲銅集團金沙礦業公司董事長)為回報鄉關父老,助推鄉梓文化發展,促進茶木公共文化活動場所建設而力行善舉,慷慨解囊,捐資三百萬元,助建茶木文化廣場。有識同鄉,聞訊振奮,踴躍募捐,各盡綿薄。縣、鎮領導極為關照,蒞臨指導,全權委託茶木村兩委,負責協調場地徵用、工程設計、項目招標、監督管理逐項事務。項目工程由蜀南江安建築工程公司負責承建,合同工期一年為限,始於2016年5月動工,至次年5月主題工程告竣。欣觀佳構即成,場館別緻,庭院優雅,水繞山環,蔚為壯觀。遠道來客,置身廣場知雅緻;梓里鄉親,就近休閑有樂園。
試看,小橋流水,雕欄畫棟,庭院假山,亭台廊榭,雖非名山勝境,卻是悠閑去處。晨游晚憩,結伴徜徉於溪邊;過橋漫步,憑欄暢聊於柳岸。響水跳躍歡歌,蜿蜒東去,似臨曲水流觴而令詩情勃發;何妨拾級登臨,極目秀色如錦,迴環迤邐,頓覺氣定神閑而寵辱皆忘。
有道是:福地偏幽,水如碧玉山如黛;雅園不俗,鳳有高台鶴有松。唯期鄉間老幼,遠來客旅,或歌舞於廣場,或怡情於林道,盡興之餘,勿忘彰顯文明鄉風,護惜衛生環境,舒心感受清雅山水,竭誠弘揚人文精神。宜將良俗感化於大眾,善用廉恥教化於兒孫,以傳統美德涵養品格,以中華文化塑造靈魂,勿負一方凈土與鄉賢盛德!
忝為記。
二〇一六年(丙申歲)全月
※王彥霖吻戲被拒遭扇耳光,氣罵李欣燃「綠茶婊」?
※什麼樣的茶不建議餐前飲用,容易茶醉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