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區塊鏈:彼岸尚早

區塊鏈:彼岸尚早

作者:Yujia區塊鏈領域的古典投資人,From Longhash

關注區塊鏈的時間有些早,很早就把加密數字貨幣、區塊鏈、ICO這些概念向周圍的朋友推廣,身邊的朋友基本來自於兩個行業:IT工程師和金融從業人員。佈道一年的實證結果是:工程師朋友的敏銳度遠超過金融從業人員。

反轉就發生在某嘻哈明星紅遍大江南北的某一個晚上,徐老師的一張微信截屏點燃了大家對「區塊鏈」的熱情,配合過年100億電影票房仍無法填滿的空閑時間,引發了全國VC圈、古典互聯網圈、鏈圈、幣圈的大討論,區塊鏈飛仙成了放之四海皆準的玄學。

抬頭看天的太多,跟蹤研究了這麼久,我想說些低頭看路的心得,現階段的那麼多區塊鏈項目真的靠譜嗎?

一、區塊鏈系統的架構和邏輯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可以爭論一下,比特幣和區塊鏈哪個在先,這是完全沒有爭議的問題。2009年1月3日,中本聰創造了第一個創世區塊,比特幣橫空出世。比特幣在完全去中心的情況下,安全運行多年後,2016年年初,比特幣系統特徵的抽象描述——「區塊鏈」的概念才進入大眾視野。

所以,比特幣作為「點對點的現金系統」已經接受了多年市場的壓力測試和安全檢驗,區塊鏈並沒有,目前風起雲湧的區塊鏈創業項目可以視作第一波檢驗。

一個典型的區塊鏈系統主要包括以下組成部分:

1、分散式賬本:全系統認可、不可篡改的分散式多活資料庫,由所有系統節點對賬本同步並見證。

2、共識機制:區塊鏈系統的所有節點為對等節點,共識機制是數據一致性驗證的發起節點的選擇規則。

3、加密賬戶體系:私鑰公鑰機制,確保所有用戶直接且唯一地掌握帳戶及個人資產。

4、通證(Token):系統資源分配和激勵分配的載體。

為什麼擁有了這幾個部分,區塊鏈系統就不同於傳統的互聯網系統了呢?因為了有了這幾個部分,區塊鏈系統就完全實現了「自治」,所有節點地位相等,賬本公開透明,系統中資源使用和資源提供(如算力、存儲、開發、內容提供等),以通證流轉的形式直接從個人加密帳戶中予以結算。

這樣的自治系統,像市場經濟的運作結構,Token就是區塊鏈系統中「看不見的手」——資源市場價格,系統資源通過Token自動分配,加密貨幣交易市場形成Token價格的自由波動,系統自身形成閉環生態,不再依賴於任何公司或團隊對系統進行運營、管理、操作甚至商業化。

因此,這樣的系統是開放的、透明的、去中心化的。

開放:所有人都可以參與系統的貢獻,包括貢獻代碼、建立節點、提供算力或存儲、修復系統bug、增加功能、為系統提供各種內容等。與過往的開源社區不同,區塊鏈社區所有貢獻都會獲得Token的經濟回報,實現經濟激勵的兌現,使其成為長效且經濟理性的行為。

透明:區塊鏈項目開源,賬本數據公開透明,共識機制、Token分配規則對參與系統的每個人均透明可讀,既是所有規則的保證,也有利於社區對其優化與改進。

去中心化:區塊鏈系統中沒有中心化的權威決策機構。按照V神的觀點,區塊鏈系統中的去中心化包含三層含義:

架構層:物理世界中,系統由多少台計算機組成?可以忍受多少台計算機的崩潰而系統依然不受影響?

政治層:有多少人或組織對系統擁有最終的控制權?

邏輯層:從系統結構來看,系統更像一台單一設備,還是更像一個由無數單位組成的集群?

在FAG和BAT大行其道的大環境下,這樣一種新型系統架構的出現,讓所有對「古典互聯網」的深入思考者,如見一道「天啟之光」:

解決了大平台壟斷問題:區塊鏈社區自治,資源共享,所有資產(包括個人數據、通證、創作內容)歸個人用戶所擁有,這基本是互聯網的烏托邦社會。

用互聯網解決了信用問題:過往所有的信任問題,均由組織或國家的背書的形式實現,區塊鏈系統的透明賬本首次實現了互聯網系統的無組織信用背書。

解決了互聯網行業和傳統股權投資的理念衝突:長久以來,股權投資追求凈利潤的增長,與互聯網注重用戶和流量增長,一直有理念的衝突,互聯網企業一旦被投資人施壓做利潤的結果,往往是助長競爭對手的昏招。區塊鏈系統天然無收入利潤,社區和用戶的活躍度,生態的健全,直接帶來Token市場價值的增長,各方利益訴求完美統一。

二、互聯網世界的效率和公平

看了前文,感覺區塊鏈簡直完美,取代現有的互聯網系統指日可待,難怪VC投資人的熱情被徹底點燃。等等,先看看下面的數據。

以以太坊為例,目前以太坊上每秒的交易數量為8.27筆(最近一年的峰值為15.6筆),區塊生成時間是14.5秒(每個交易至少要14.5秒才能上鏈)。而比特幣的每秒交易數量理論上限為7筆。古典互聯網是什麼水平?支付寶2017年雙十一的每秒交易峰值為25萬筆。不誇張地說,從使用體驗上來說,區塊鏈系統和「古典互聯網」系統的對比,就如同56K貓和百兆寬頻網路的差異。

可見,從古典互聯網到區塊鏈系統的發展,從效率角度是倒退的。從誕生之日開始,互聯網是個提升效率的存在,每一次的技術進步都提升了運算效率,優化了系統實現,而區塊鏈系統的誕生是對這一發展邏輯的顛覆。

區塊鏈系統的誕生,本質上是互聯網發展到目前階段,為了實現「公開公平」和「去中心」,對效率的犧牲。對於現有的互聯網應用而言,如果系統中心是可信的、高效的、滿足用戶需求的,區塊鏈的顛覆並不存在生存的土壤,比如某場球賽結果、今天的天氣情況,這些數據上網是不需要全網見證這麼複雜的。因此,區塊鏈系統的生長邏輯可能是:

信用要求高的領域:比如金融領域,傳統金融機構存在的意義主要是信用背書和資源配置,金融機構的分散化和金融系統的複雜性,大大降低了整體行業效率,跨境結算支付就是典型的低效場景。

區塊鏈解決了最難的信用背書的問題,資源配置可以直接通過演算法實現,區塊鏈的存在理論上可以替代所有金融中介,所以第一個爆款應用就是比特幣——直接實現點對點的現金系統。以太坊則更進一步,實現了金融產品點對點的發行,ERC-20/ERC-721本質上都是標準化的金融產品合約。目前區塊鏈上的金融產品已有雛形,下一步的難題是如何把有價值的資產和金融產品相掛鉤,最容易的也許是從數字資產開始。

「中心化作惡」的互聯網領域:互聯網規模效應形成的自然壟斷,已經日漸顯現,傳統互聯網應用的中心系統受資本的壓力或者擴張的野心,往往會侵犯用戶的利益,某著名搜索引擎就是典型之一,目前各大巨頭對用戶數據的濫用則是另一個案例。區塊鏈系統提供了解決方式,但是這種邏輯下的區塊鏈系統能出現爆款的前提是:用戶體驗和中心化系統相比,不能差距太大。目前社區著名項目IPFS有望改變網路上的數據存放結構,傳統搜索方式面臨的挑戰也很有想像空間。

社區價值大於商業變現的互聯網領域:傳統資本市場對社區類互聯網的應用估值,考慮流量、用戶數、活躍用戶數、留存率等網路指標後,最後終要落實到商業轉化率上,有商業轉化才有收入利潤,才能滿足資本市場股東收益率要求。而這樣的衡量標準是否合理?

區塊鏈提供了另一種以通證為代表的經濟模式,價值回歸於社區和用戶。維基百科的項目在傳統互聯網領域,需要靠用戶的捐贈存活,其創始人之一目前正在嘗試區塊鏈版的維基百科。

全新的區塊鏈原生應用:這個領域需要想像力,但小小的一個需求點,會產生燃爆全場的效果,比如著名的Cryptokitty。甚至不需要解決用戶的需求,以社區現在的活躍度,一個新奇符合人類某種心理特點的應用足以形成爆款。

三、區塊鏈領域需要解決的問題

我並不清楚區塊鏈現在究竟是站在互聯網行業的92年還是98年,但是目前跨向區塊鏈的彼岸,尚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許是一個需要時間積累、技術突破、社區試挫的過程。

1、高交易吞吐和去中心化程度的平衡:所有人都看到了目前區塊鏈技術低交易吞吐的限制,社區也在各個技術方向予以改進,比如閃電網路、分片、鏈下計算等。目前最為期待的是EOS今年年中的主網上線,BM的系統歷來都以高並發著稱,但事實上,EOS提高交易吞吐是以降低去中心化程度為代價的。與比特幣全網節點對等不同,EOS有超級節點的存在,這樣的節點理論上會提高系統的可被攻擊性。如何在交易吞吐量和去中心化程度獲得平衡,是個很難的問題。

2、合理可靠的治理生態和共識機制:這其實不是一個技術問題,也許屬於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的範疇,也是一個演進博弈的過程。比特幣採用POW的共識機制,簡單粗暴但是實在(個人觀點),所有參與決策的人都必須為社區做出工作量貢獻,但比特幣社區在完全民主的情況下,出現了core和比特大陸的各種分歧,不利於系統的快速迭代,有目共睹。以太坊未來會採用POS機制,EOS會採用DPOS機制,個人判斷也會碰到各種問題,人性使然。一個完全自治的社區,開發團隊、資源提供方、社區用戶如何實現合理的治理解構,這個問題比上一個更難。

3、適合普通用戶的區塊鏈系統入口:傳統互聯網的爆發源自於Netscape的誕生,移動互聯網的爆發源自於Iphone的問世。適合普通用戶的系統入口,是新技術系統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的必要條件。區塊鏈世界的入口是什麼?個人覺得不管是什麼形態,至少要傻瓜好用,要自帶錢包,目前各種錢包的用戶體驗實在是不忍直視……從這個角度來看,我一直很關注Brave(自帶錢包的瀏覽器)項目的開發進展。但是入口級產品的誕生,往往無法想像,只能等待。

4、鏈上數據容量:上鏈的數據意味著全網需要見證、廣播和存儲,且需要無限期存儲(目前的區塊鏈鏈上數據只能增加,不能減少),其佔用的全網系統資源是十分可觀的。比特幣的每個上鏈交易的單位數據結構UTXO,只佔有幾百個位元組,比特幣目前的全區塊數據量已經達到190GB,而以太坊目前的全區塊數據量已經達到320GB。若以永續經營的假設來看,能上鏈的數據量,按照目前的計算能力和存儲資源來看,是極其有限的,能支持的應用種類也不可能如想像中放之四海而准。

5、應用場景和流量來源:所有互聯網應用的興起都不來自於價值觀,而是有應用場景和良性增長的流量支持。

?區塊鏈領域很常見的一種認知是:所有參與Token流通的認購者或持有者,天然形成了利益訴求高度一致用戶社區,這個邏輯成立嗎?

?A股市場各個股吧的用戶,拚命購買上市公司產品,上市公司業績提升,股價提升,這個看似完美的邏輯成立嗎?

?事實是投資人的數量中,能真正轉換為活躍且能為社區產生正貢獻的用戶數並不多,與一個互聯網應用需要的用戶規模數量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更不要說需要在長時間維度上維持。

投資人和用戶,天生是兩個角度和訴求,這是客觀規律。所以,區塊鏈系統無法迴避場景和流量的問題。

6、自治社區的監管機制和安全:任何一個社區,人多了,自然什麼事都會有。傳統互聯網系統,稀疏平常的刷單、買用戶、釣魚各種不良手段,區塊鏈系統一樣難以避免,更何況有直接經濟激勵的存在(已經在幾個類steem的論壇中看到了有償刷票的廣告)。比特幣和以太坊這幾年的安全事件更是屢見不鮮,高額的經濟利益放在那裡,全世界技術最好的黑客蜂擁而來,目前社區中只能依靠群眾的力量,靠孤膽英雄們追蹤、揭秘甚至與黑客作戰,如何在自治社區中建立常態化的類社區警察的監管機制,保障社區安全,把叢林社會改造成文明社會,這又是一個很難的課題。

講了這麼多,只是想說,太多的區塊鏈項目和團隊,甚至匆忙上馬ICO,是有多麼樂觀。Code is Law,相信技術進步總比想像得更快,社區中許多在這個領域有著長期技術積累的團隊,著手解決一兩個技術單點優化或者演算法更新的團隊,更值得關注。區塊鏈的社區中,各種技術嘗試、挫敗、混亂、突破、規範是前行中必不可少的過程。

彼岸雖美,道阻且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eenager 的精彩文章:

我理解的比特幣去中心化

TAG:teenag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