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人父母者,請不要拖孩子後腿!

為人父母者,請不要拖孩子後腿!

前些天,閨蜜向我講述了她上幼兒園的兒子小A在學校遭遇的一起來自同班同學的誣陷事件!整個事件聽得我瞠目結舌、難以置信,因為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不是懵懂無知的小孩,而是小孩家長,一個十足的成年人

事件的始末是這樣的:

某天晚上班級群里小B的爸爸突然在群里說孩子回家告知他們,同班同學小A在幼兒園扯了他的小JJ,同時孩子也的確出現了撒尿時JJ疼的情況,並且還表示平時小A也有欺負他家兒子的行為。因為小A媽是律師,所以小B爸聲明不會懼怕這種身份,要走法律程序。

(為保護孩子和家長的隱私,一切名字均用化名代替)

此言一出,老師第一時間出來協調,隨後小A媽也進行了回復。

講真,看到小A媽的回復我多少捏了把汗,因為扯小JJ這種事或多或少已經靠上霸凌行為了,小A媽這種寸步不讓的回復不太利於事情往好的方向發展。但同時我也注意到了小B爸在群里發出的對老師不信任以及不太尊敬的言辭,這讓我頓感異樣。

事件在當晚的發展就是,班級老師在詢問了生活老師後得到準確回復,小A平時包括當天並沒有任何侵犯攻擊小B的行為。

小A媽氣憤難平的跟我聊著,我們同時認為這件事可能並沒結束,因為小B爸透露出的是對老師的不信任。

第二天上午,小B沒有來上學。第三天小A媽告訴了我真相。

是的,小A沒有扯小B的JJ,整件事就是一樁無中生有的冤假錯案。因為小B爸爸自認為孩子在幼兒園長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遂決定鬧出點事兒來以讓孩子能得到老師的重視和保護。而班上的小A因為個子高大,媽媽是律師,又跟園長住一個小區,綜合這些條件成為了小B爸爸「開刀」的對象,他認為如果孩子連小A都不怕了,就沒有別的小朋友敢欺負自家孩子了。

且不說小B平時在幼兒園有沒有受到不公正對待,單是小B爸爸這種為了保護孩子不惜「煞費苦心」的策劃一出誣陷事件,就足夠讓我的腦迴路衝到月球回不來。

家長想保護孩子的心無可厚非,但若是採取傷害無辜者的言辭行為來達到其目的,那可以說是非常荒謬。因為這種行為會導致一種非常消極甚至可以說惡劣的後果:

1、小朋友會潛移默化的學會為了自保而去傷害無辜者的慣性思維。

2、因為是構架了一個虛擬惡意的事實攻擊無辜者,所以當事實真相大白時,也是同班同學孤立那孩子之日。小朋友們自然是不知道事件起末的,但是同班家長會知道,老師們也會知道。家長們勢必會為了避免遭受同樣的牽連而告知自家小孩遠離那個孩子,而老師們為避免今後發生同樣的事情,也會格外盯緊那個小孩。

當第二種狀態出現後,那名作出誣陷之事的家長看似達到了目的——自己小孩終於得到老師分外的重視與關照了。但那將是另類的緊張與照看,而且老師們今後也很難再自主的引導孩子快樂的學習與成長。

這些後果那名家長或是有同樣思維的家長明白嗎?未必。因為當幼兒園園長非常直白的告訴小B爸爸,他這樣的做法只會讓所有的人遠離他家孩子後,小B爸爸卻要求園長作出一個保證,保證他家孩子今後不會遭受任何來自於同學的欺負,保證他家孩子不會被任何同學孤立和遠離。

園長回答:我-沒-法-保-證。

這場鬧劇也過去好幾天了,但我心裡的思考卻一直沒停下。同樣是為人父母者,我的兒子也和小A、小B一般年齡。我無數次想若此次誣陷事件是針對我兒子的,我該怎麼回擊,我也無數次的想那位小B同學是否理解他爸爸的這種行為。

我們養育一個小孩是為了什麼?現在網上最主流的說法已從養兒防老積極變化為:為了參與一個新生命的誕生與成長。

其實我倒覺得最原始的養兒防老也是一種對於新生命成長過程的參與,只不過前者的中心思想是——孩子是自己的,而後者的中心思想是——孩子是他自己的。

在我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一開始也是抱著「孩子是自己的」這種想法,希望他照著我說的方式去做,會代替他去做很多決定,也會故意的去忽視他自己的想法。但慢慢的我發現,隨著孩子的成長,自我意識的萌芽、不斷增強的自我尊嚴,會讓他不斷嘗試擺脫父母提供的保(束)護(縛)。所以當我仍以「孩子是自己的」這種方式去養育他,便經常會發生火星撞地球般的家庭大爆炸。

於是我不得不開始正視「孩子是他自己的」這個問題,然後開始思考並尋找更佳的教育方式。在這一反覆思考、自我糾結、不斷探尋的過程中,我漸漸發現——孩子雖然弱小,但他們成長的速度其實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快,而在這成長過程中,他所需求的並不是父母一直走在前面牽引他,也不是父母在後面推著他,而是父母能夠跟他保持同節奏的步伐。

舉個實例:

我兒子初進幼兒園沒多久,有天放學接他時,他哭著跑出了教室,回到家正吃著飯,看見我接起班主任老師的電話突然就嚎啕大哭起來。等我掛掉電話問他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他卻一個字都說不出來,只是哭,哭得我煩了還罵了他幾句。當晚,家長群里傳出老師打小朋友的消息,我立即判斷,我家兒子不是被打的那一個,也肯定是被唬住的那一個。

第二天我擼起袖子就跑到園長辦公室跟另外一位媽媽義正言辭的要求學校換班主任,不換不行。但最終因沒有實際證據,班主任沒換成,園方的處理結果是同意在教室增加一個攝像頭。

好,你看我處理的正確不?有什麼問題沒?應該是沒有哈。

時光過得飛快,一轉眼兒子從新生變為老生,有一天我兒子回到家跟我說,老師好凶像怪獸,要罵人,說起來臉上滿是委屈的樣子。看著他那難受的模樣,嚷著不去幼兒園的德行,我該怎麼辦?再次擼起袖子找園長?

才不呢!因為我發現我兒子會清楚的說出來了耶!他不再是那個只知道端著飯碗嚶嚶哭泣的小屁孩了!

好吧,那我該怎麼辦呢?兒子有了進步,我也要跟上他的步伐啊,但我顯然還差了那麼一截。

面對他的委屈,我一邊順口問著老師為什麼要罵人啊?老師罵你了嗎之類的話,一邊聽他的回答一邊思考如何解決。

好吧,他的回答十有八九都是因為自己調皮或是同學調皮,不守課堂紀律午覺時講話等等行為引起老師的責罵。

嗯,所以我該跑去回罵園長或老師嗎?

孩子不守紀律該不該管,該!無規矩不成方圓,人的一生說長不短,但要守的規矩很多,而守規矩的習慣要從小培養。

不睡午覺行不行,不行,因為會吵到其他小朋友,也影響老師的午休,畢竟我睡覺的時候熊孩吵我,我也生氣,我也罵啊。所以我不能再次擼起袖子跑去找園長了,我兒子都能清楚的用語言表達他在學校發生的事了,作為老媽的我也不能拉他後腿啊。

我腦子裡轉了18彎山路後,想到了應對策略。我開始裝起一副很神秘的樣子,捏著一副很機靈的嗓音說:「哦,老師罵你啊,罵你就不喜歡你了是吧。沒關係,媽媽有個好辦法可以讓你變成受老師喜歡的小朋友呢,想不想聽一聽啊?」

通常情況下,孩子是非常願意聽的,畢竟他以為媽媽要變什麼戲法呢。

我的高招是什麼呢,就是告訴兒子如何去遵守紀律講規矩。

兒子不出意外的不願接受。而我則堅定的告訴他,幼兒園是必須去上的,而我教給他的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他可以嘗試一下,如果試都不試就放棄,那就沒有別的方法能讓他變成受老師喜歡的孩子。假如嘗試了之後老師還要罵他,我就會去找老師。

小朋友都是很好哄的,也都非常渴望自己被老師所喜歡,所以我兒子也就勉強的接受了我的主意。於是那幾天我上學前要叮囑他,放學後要詢問他,而且是當著老師的面詢問他的表現,老師哪怕只給一個小小的肯定,小孩也會受到鼓勵。

時光又過得飛快,孩子又長大一歲,偶爾也會抱怨一下老師今天批評了他之類的,但是對於他來說也不會有太大的心理衝擊了,畢竟端著飯碗嚶嚶哭的事情他也不會再記得,之前那個回家一臉委屈鬧著不上幼兒園的熊孩子也已成過去式。

若遇到老師向我告狀說孩子表現不好時,我再叮囑兒子跟他約法三章時,他也會很順利的接受,而不是像之前那樣不停的問:我要是嘗試了,老師還不喜歡我還罵我,媽媽你真的會去找老師嗎?因為他已經知道,想要變成讓老師喜歡稱讚的孩子其實並不難。

這個時候我會很慶幸,假如當時在他表達出被老師罵了之後,我依然是擼起袖子找園長,那麼我的孩子又如何學習控制自己的行為呢?

人的一生中啊要守得規矩太多,要接受的否定也肯定不少,來自於長輩、老師、上級的壓力與建議,不管你願不願意也總是要學會如何去傾聽與接受的,這是我們成年之後進入社會摸爬滾打後學到的經驗,這些經驗也是需要儘早教予孩子的,而不是讓他以後再去走很多彎路、去嘗一嘗不守規則不聽建議、扛不住壓力挫折帶來的苦楚。

而同樣是社交關係,與同齡人交往所產生的友誼、愛情帶來的的矛盾糾紛,也總是要學會自己去處理。所以處理的方法優劣、手段的高低,也是孩子們需要去掌握的「生存技能」,但很遺憾的是,像小B爸爸這樣的家長在孩子邁入集體生活後並沒有正確的教導孩子這一技能,依然是用自己高大的身影擋在孩子面前為他們遮風擋雨,或站在背後推著孩子前行。

我曾經也因為孩子在幼兒園與同學鬧不愉快而苦惱過。他們的不愉快通常都是因為被同學打、被搶東西、無理的推搡和吵鬧等等原因引起的。所以當孩子回到家或氣憤或傷心的告訴我今天誰又打了他、誰又搶了他的東西時,我該怎麼辦呢?

通常情況下初入幼兒園孩子的家長的做法是直接在班級群里@打人小孩的爹媽,氣憤的敘述一下事件並要求道歉。

沒有在群里質問的也會生氣的告訴自家小孩:「給我打回去啊!」

於是在群里質問的獲得了道歉,告訴小孩打回去的,似乎小孩也真的能慢慢學會打回去。然後呢?

時光飛逝,孩子慢慢大了,升入中班大班了,然後又成為小學生中學生了,再次遇上相同的事件怎麼辦?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社交範圍的增大,孩子的煩惱也會日漸複雜,我們還是在班級群里去質問嗎?還是告訴孩子打回去嗎?假若他根本不告訴你呢?他是個住校生或者考上大學遠離父母呢?你怎麼知道他平時受沒受欺負、過得開不開心?

看來,依然是幼兒園年齡的問題最好解決對吧。

所以當我兒子氣憤傷心的告訴我昨天誰搶他東西了、今天誰趁著他撒尿打他屁股了、明天又見不慣誰誰誰了,我怎麼處理呢?

一開始我也是那句話:打回去啊!不打回去難道等著一直挨打嗎?

可事實是,我家兒子體瘦個小,他能打得過水平比他差或跟他旗鼓相當的對手,卻打不過比他高壯勁兒更大的。於是乎,他的煩惱依然無法得到徹底解決。

怎麼辦呢?我想不出答案,誰天生是教育家啊,所以我決定到書里找,書中自有黃金屋嘛。結果還真被我找到了。

這是一本繪本,當我拿著這本書給孩子講了一遍,問他懂沒懂什麼道理啊?他搖頭。他能懂才怪咧。

因為書里就講了一個小孩回家告訴爸爸,他視一個處處與他作對的同學為敵人。兒子如此煩惱,爸爸決定拿出獨家秘方做一個「有毒的甜點」——敵人派,來幫助兒子消滅敵人,但前提是兒子要做很多準備。於是兒子照著老爸所說找到該同學,跟他一起玩,互相教授各自會的遊戲、分享各自的玩具(為了消滅敵人這些都必須硬著頭皮去做啊)。最後成功邀請到同學來自家吃老爸的敵人派。眼看著同學就要吃下去了,小孩突然覺得不能那樣,但已無法阻止,最後同學吃下了敵人派,然後說派很好吃,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對著3、4歲的小孩講完這樣一個繪本,他能懂啥?所以就必須由我們來輕輕告訴他——想消滅一個敵人的最好方法,就是跟他做朋友啊。

你或許要說,這方法好幼稚好簡單。

是呢是呢,的確幼稚,的確簡單。但你孩子不會這麼覺得,因為靠近不喜歡甚至討厭的人去跟他做朋友,對於他們來說並不那麼容易,但我們作為父母的不是已經給他提供出最佳解決方法了嗎?剩下的就是鼓勵他去慢慢嘗試,學會自己去解決這些看似幼稚簡單的兒童之間的紛爭。

畢竟,這麼幼稚簡單的方法不要等到孩子長大到也覺得幼稚簡單的時候再去教。

你或許會說,我家乖女兒就是不願意去跟那家毛頭調皮小夥子玩啊,難道還這麼受欺負?說這話的時候你或許已經擼起袖子準備過去找毛頭小屁孩或他家長好好說道一番了對吧。

我也曾經因為「敵人派」的效力失效而再次苦惱過,總是有我兒子特別討厭的小朋友嘛。我想來想去,最終還是決定把袖子放下,走到毛頭小夥子及他家長的身旁套個近乎,因為消滅一個敵人的最好方法就是跟他做朋友,小孩子做不到,那我們大人就示範給他看唄。

跟對方和顏悅色的聊聊天,擺擺龍門陣,不管對方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是爸爸媽媽,咱們都得尬聊一下,聊得差不多熟了,再作妖的說一句:你們家XX還真是活潑哈,我孩子回來也說XX這兩天有些調皮,踢/踹/推/了他一下,我告訴我孩子,沒關係,同學之間好好相處,他再欺負你,你就告訴他不要這樣(總之措辭自己想)。

說完之後再彎下腰來拿出一顆糖遞給那個你恨得牙痒痒的搗蛋鬼,輕言細語的告訴他:「你乖,這顆糖給你,以後跟我家XX作好朋友好嗎?遇到有人欺負他就幫他。」

好吧,不管你說成什麼樣,不管毛頭小伙家長怎麼想,但伸手不打笑臉人這個道理大家都懂,於是表面上嘻嘻哈哈塑料友情一下,回家也知道怎麼教訓自家小孩了。遇上大人不懂事不教育的也沒關係,畢竟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小朋友拿了你的好處總是會記在心裡的,畢竟糖很甜嘛。

呵呵,原來有這麼多行而有效的方法可以試一試,教一教啊,我沒必要非得跳到班級群里去吼一吼,也沒必要逼著不善「武力」的孩子去打回來呢。而且在那之後,我再也沒聽到過我家孩子回來訴苦誰又欺負他,誰又跟他不和之類的話了,與此相反聽到最多的則是今天又跟誰是好朋友,又和誰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即便是以前讓他恨得牙癢的那個同學也能一塊友好的玩耍了。

所以對於像小B爸爸那樣有同樣思維的家長,我想說一句:孩子總會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今後遠離父母身邊也總是需要去處理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假如你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事事衝鋒在前,為他遮風擋雨,其實也就擋住了照耀他的陽光、前路的方向和他越跑越快的步伐。而那種在背後推著孩子、強迫孩子一直照自己意願行事,以自己的思考去代替孩子思考的家長,也跟保護欲過度的家長一樣,其實都拖了孩子成長的後腿。

(當然,遇上那種扎針捆綁扇耳光等等真正的虐待事件,或是真正有同學扯痛小JJ的霸凌行為,我們就不能再慢慢教孩子自己解決了,還是必須由家長立即出面討回公道的。)

人類相較於自然界中的其他哺乳動物,人類幼崽的成長周期更長同時自我保護能力也最弱。因為人類父母會比其他動物更長時間的照顧幼兒,所以也導致很多父母會陷入迷茫——不知什麼時候該對孩子放手。

自然界中大部分的動物都會不惜一切代價去養活保護幼崽,但它們會一邊保護一邊教育幼崽學會自保及養活自己的本領,這是因自然界弱肉強食的法則帶來的生命繁衍的本能。

與其他更多靠本能養育幼崽的動物相比,我們人類沒有利爪和獠牙,但我們會思考,會學習使用更多的工具幫助我們生養教導小孩。而不會思考也不知什麼時候該放手的家長選擇一直緊緊的箍住孩子,想用自以為最安全的方式保護他,等到有一天因為實在摟不住了被動放開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最後培養出了一個在人類社會才有的獨特物種——巨嬰式成人,而到那個時候再讓他去自由思考、去自主尋找前方的路時一切已晚矣。

想起前兩年網上的一張照片:國外的街上下著大雨,一位父親撐著傘與背著書包的孩子並肩而行。父親半邊身體都被雨淋濕了,而孩子身上卻乾乾淨淨。此圖一出,引髮網友熱議,其中有段解說我覺得最好:我現在可以為你遮風擋雨,但腳下的路還是要你自己來走。

我想,這大概就是親子關係中最好的狀態了吧——與孩子並肩而行,共同成長。

所以像拉孩子後腿的事兒,咱們還是盡量不做吧。

不說了不說了,我要去教快5歲的兒子如何擦屁股了·······(唉,自我反思ing:早點怎麼不教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游鱅記 的精彩文章:

TAG:樂游鱅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