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到哪兒都會帶上這東西 為什麼它那麼重要?

到哪兒都會帶上這東西 為什麼它那麼重要?

無論是日常通勤還是商旅出差,拉的大行李還是提著小包包,每個人每天都會面臨出門這個問題,即便是真正的死宅,也會有出門的機會。每個人出門的時候都有必須會帶上的東西,「伸手要錢」(身份證,手機鑰匙,錢包)自不然說,除此之外,每個人都會有一些偏好,以滿足出門途中的需求。

例如現在很多朋友都會帶上耳機,不僅可以方便聊電話,更重要的是在路上可以聽聽音樂打發時間。特別是在較長的通勤距離,甚至是長距離商旅路途中,在手機電量允許的情況下,耳機的作用功不可沒——耳機不僅是為自己提供娛樂,更是隔絕外界噪音的好幫手。普通的耳機也許已經不能滿足某些朋友對隔音的需求,因此降噪耳機應運而生。

聽到降噪耳機,你會想到什麼?「Bose」這四個字母對於某些朋友來說,便是代表了降噪耳機。來自MIT實驗室的它,在降噪功能市場上算得上是先鋒品牌。除了頭戴式降噪耳機之外,入耳式降噪耳機QC20也是在最近兩年被不少消費者關注。對比頭戴式降噪耳機,QC20入耳式的形態,更加方便攜帶,何況Bose在包裝中還附贈了一個尼龍材質的收納包,除了收納耳機外,還能收入充電用的micro-USB線材。

提到充電,雖然QC20的電池盒有一定的體積,但一次完整的充電,即可為用戶提供長達16小時的降噪能力續航,即使一天下來全程使用這款耳機,也能保證隨時處於出色的降噪狀態。開啟降噪狀態後,外界環境聲僅保留一些人聲信息,基本上能夠創造安靜的耳邊環境。當音樂響起時,耳邊只有純粹的音樂聲,能夠保證聽者可以完全沉浸在音樂環境中。

值得一提的是,QC20在開啟降噪狀態之後,其聲音回放效果要比關閉降噪狀態使優勝,因此較長的續航時間,也能保證用戶可以隨時聽到其最佳的表現。QC20的聲音風格仍然承載了Bose多年來,以出色的中低頻素質和調音,營造出濃厚音樂氛圍的風格。不過不需要擔心它是轟隆隆只有低頻的擾人聽感。QC20的低頻下潛不錯,回彈富有彈性,量感控制適中,線條感清晰,呈現出的質感讓人慾罷不能,能夠很好地呈現出音樂的節奏感,和當下流行樂的風格相當般配。

在出色的低頻表現烘托下,QC20的中評也是富有密度,顯得相當紮實。人聲的表現細膩順滑,稍稍表現出暖厚的質感。雖然QC20更加適合聆聽醇厚的人聲,但總體來說它的表現適合表現絕大部分的歌手演繹,和出色的低頻相得益彰。

QC20的高頻表現並不是走的光亮悠然的路線,而是順應著整體風格稍微偏向於中低頻,表現出一種自然延伸的味道。諸如鋼琴等弦樂的表現並不會太過耀眼,但聽起來也是韻味十足,清晰分明,聽感相當舒適。事實上,QC20的聲音線條刻畫得中正之餘,稍稍做了一些修飾,使得聲音聽起來細節表現有的放矢,在類似於小酒吧一樣的聲場環境中,聲音元素錯落有致。

總的來說,QC20的聲音表現可以用「醇厚細膩,自然舒適」八個字來形容。不僅聲音表現如此,在結構上Bose也是頗花心思,致力為用戶提供出色的佩戴體驗。QC20沿用Bose的TriPort工藝技術,並特意設計出額外的空間給專有聲學模塊,增加兩個麥克風收集外部噪音,通過抵消掉外部的有源噪音,達到降噪效果。為了能夠保證佩戴和降噪硬體並存,Bose的設計師採用了側置式腔體,以及帶有偏轉角度的導管,使得魚與熊掌可以兼得。

為了進一步提升佩戴穩定性,耳機配備了三種型號的「StayHear+」(鯊魚鰭)硅膠套,這個硅膠套上獨有的,現已被不少其他商場借鑒的耳翼結構,能完全頂住耳廓的凹陷處,有助於隔絕噪音,提升降噪效果的同時,提升了佩戴的穩定性。長時間使用這種耳套,由於柔軟的材質和合理的設計角度,也不會感覺到明顯的疲勞感。

除了在腔體結構的設計上下了功夫,現在消費者選購耳機時逐漸看重的線控上,Bose也是花了一些心思考慮。除了我們在其他耳機上常見的中間三鍵設計,可以滿足消費者在日常使用時的需求,這個類似於Y字的線控,側面還有一顆按鈕,可以把耳機調整到「監聽狀態」(Aware Mode)。按下按鈕,就可以在降噪狀態下,不用摘掉耳機聽到外面的聲音,的確是值得稱讚的人性化的設計。

一款降噪耳機,做好降噪效果是本職工作,除此之外,在設計和聲音表現上,也需要有一些可圈可點的地方。顯然,憑藉多年浸淫於降噪音頻領域的經驗,出色的技術結晶幫助Bose打造出一款表現相當出色的入耳式降噪耳機。QC20在設計,佩戴,降噪效果,音質回放這四方面出色的表現,不僅是經常有差旅任務的商務人士的標配,在城市通勤時間中,也能幫助用戶享受到沉浸於音樂中的愉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瘋匯 的精彩文章:

999元的魅藍S6全面屏,網友:買個金屬殼都值了!
顏值與性能兼備——華為nova 2s圖賞

TAG:科技瘋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