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極簡極全人類倫理思想史

極簡極全人類倫理思想史

極簡極全人類倫理思想

社會科學中,政治學的研究對象是國家,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倫理學的研究對象則是個人,是研究個人如何在社會中生存生活的學問。

在西方,倫理學這一概念源出希臘文,本意是「本質」、「人格」,也與「風俗」 、「習慣」 的意思相聯繫。因為個人生活與社會密切相關,所以倫理學往往深受社會觀念的影響。

人們往往從社會角度看個人生活,「道德」、「至善」這些兼顧個人和社會雙層含義的概念,逐漸被曲解為社會對個人生活提出的單方面要求,並成為倫理學的研究對象和基本概念,這其實是誤解,倫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個人,其研究核心是「個人生活」。

人類自誕生以來,建立過三代系統的知識體系:神學、哲學、科學。倫理學在每一代知識體系中,都佔有重要位置,並表現出不同的特點。

神學時期:個人生活的空間很小,個人匍匐在神的腳下,做為社會主宰的神,把「信仰」加給人,人在神面前無足輕重,甚至沒有被定義,信仰成為個人生活的目的和方法。

哲學時期:哲學取代了神學,「英雄」統治著國家,人是哲學知識體系的核心,但這裡的人是抽象的人,英雄是其代表。英雄把「義務」和「責任」拋給人,個人生活在規範之下。哲學不是不重視人的物質利益需求,只是不把人心統一到一個不變的「天理」上,人心就會隨著利益的多元而散掉。有靈性的人,如中國的莊子,古希臘的「犬儒主義」者等等,也有反抗,從自己的角度提出生活的目的,但仍然掙脫不了是英雄對人的束縛。

古希臘羅馬,智者普羅泰戈拉的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反映了當時人對自身的地位和價值的認識。蘇格拉底和他的學生柏拉圖,從唯心主義的理念論出發,探討了「至善」問題,建立了理念論的道德理論體系。亞里士多德綜合了前人的倫理思想成果,正式使用了「倫理學」這一名稱,他繼承和發展德謨克利特等人的倫理思想,建立了一個以城邦整體利益為原則的比較完整的「幸福論」倫理思想體系。具有自然主義傾向的伊壁鳩魯學派則把快樂和幸福作為人生追求的目的,斯多阿學派則要求人們遵循自然法則而過一種合乎理性的禁欲主義的生活。

古代中國,儒家從國家角度提出了「仁義禮智信」等一系列社會道德規範。墨家也從社會角度表達了「無政府主義」對個人的要求。法家則乾脆把人變成了「民」,誘之以利,約之以刑,使之成為專制君主的統治對象。道家的莊子珍惜個,也只能徒勞地試圖掙脫英雄的束縛。至於董仲舒的三綱五常、宋明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慾」、「修齊治平」等等,則更絕滅了「人」的影子。

歐洲文藝復興,馬基雅維利幾乎就是中國古代法家的翻版。

科學時期:近代歐洲文化的可貴之處是沒有在哲學階段做過多停留,在哲學還沒有定型僵化之前,就搖身一躍,進入科學階段。個人開始覺醒,追求自由和人權,追求共和和民主,個人主義成為時代潮流,幸福快樂成為理直氣壯的口頭禪。

歐陸唯理論更多地恪守著哲學的傳統,康德從先驗理性出發的「自律倫理學」,黑格爾的「整體利益」原則,費爾巴哈的幸福論等,還是堅持從社會角度給給人提出外在的要求。

英國經驗論是近代科學的旗手和主流,它熏陶下的倫理學,呼喚出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者的「利己主義」道德理論,19世紀英國的邊沁、密爾的「功利主義」思想,社會達爾文主義等。這些倫理思想雖然傾向個人主義,但是還是使用抽象的方法,把人性抽象為某個「本質」。

馬克思主義,從社會的角度看人,但可貴的是,它否定了抽象的人性。

存在主義,從個人角度看社會,認為存在先於本質,反對抽象的人性。

科學發展到今天,人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宣稱:世界是我的假設,社會是我的假設,我是我的假設。我是我一步一步假設、驗證、積累出來的。「我」,而不是「人」,才是世界的主宰,才是自己的主人,我的生活我做主!

一碼不掃,

可以掃天下?

您輕輕點撥,我心領神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新眸 的精彩文章:

中華文明五千年沒有中斷之謎?

TAG:歷史新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