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心裡明明已經生氣了,可媽媽說我不該生氣!

我心裡明明已經生氣了,可媽媽說我不該生氣!

上一次的文章《面對生氣和吼叫,孩子是怎樣愛我們的?》,我們從孩子的角度解讀了親子之間的爭執。這一次,我們再從父母的角度來看,這個難題要怎麼解決呢?

某天,有個朋友向我提問。從這些敘述可以看出來,她對吼孩子的事情左右為難。

"我家孩子快5周歲了,男孩子!最讓我頭疼的問題就是愛發脾氣。比如他回家想要自己開門,但是他沒有告訴我,我到家第一件事就是開門進門,他就生氣了。最開始就是哼哼哼,然後跑到一個角落去哭了,後來問才知道是這麼回事。」

「我跟他講明白說下次你提前告訴媽媽!但是好多時候我並沒有耐心的,我一看他生氣去了,我馬上比他更生氣,好的話自己忙自己的不理會他,不好的話還會罵他揍他,所以生氣的頻率愈演愈烈。我也覺得我有時候挺過分,但是那會兒我自己也控制不了自己!我就怕長期這樣下去,孩子會受到影響。」

「我從小媽媽管的特別嚴厲,我也特別調皮,所以沒少挨打,從來沒有給我好臉色!所以到現在也是,除了我媽說我,我可以忍受,別人給我氣受的話,我從內心就接受不了。所以孩子生氣的時候我會覺得莫名其妙,或者還有一種心理,我自己還生氣呢!或者你生氣我就不理你,我看你還生氣嗎?但是一點用都沒有!我感覺這樣下去對孩子性格肯定有影響!覺得孩子很無辜,不知道怎麼正確的引導。」

「有一次,有個朋友建議我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靜下來跟他溝通,每次他生氣,完了我都會耐心的跟他溝通,然後告訴他遇到事情不要先發脾氣,而是跟媽媽講清楚,倒是少了,但是有時候還會!」

「我吼完孩子,他委屈的哭了,過會兒沒事了,又來找我抱抱!說到抱抱,你忙著做飯,幹活,做家務,他老是要讓媽媽抱,不抱,又生氣了!每每這個時候,我就覺得自己好過分,但是我不知道怎麼來解決這個問題,讓我們都和和美美的!」

以下是天石的回應:

在你的敘述裡面,我看到了一個困境,就是孩子明明已經生氣了,可是媽媽覺得孩子不該生氣,「我比你更生氣」,或者「我就不理你,看你還氣不氣?」。媽媽很愛孩子,也心疼孩子,可同時又真的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那要怎麼辦?

媽媽的想法是,」寶貝,如果你跟我講清楚,我很願意滿足你的,這樣你就不用生氣了」。可是這個辦法收效甚微。

(一)解決問題的重點

那麼,孩子的表現合理不合理呢?孩子正處在發展的過程中,特別是小男孩,他的語言發展是要慢一些。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怎樣面對受挫折的這種感受,在自己心裡不舒服想發脾氣時,要怎麼樣去和心裡的火氣相處,然後還能用語言把它講出來,這個對於孩子來講,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是他需要不斷的練習、不斷的體驗,然後才能發展出來的一種能力。

在孩子成長的這個過程中,他需要我們的引導,因為我們要告訴他,你怎樣講話更容易獲得別人的幫助,你怎樣表達更容易讓你的願望實現。這個確實是孩子需要我們引導的地方,是他需要幫助的地方。

可是,更重要的一點是,孩子之所以有能力去改變他自己,有能力去解決他的難題,這個力量的來源在於他的安全感。換句話說,當孩子生氣的時候你也生氣,你吼他揍他,或者說孩子生氣的時候你臉色不好看,你不理他,這兩種情況其實都會讓孩子感覺到不安,他會感覺到他的環境是不穩定的,媽媽在這種情況下是不喜歡我的。這個時候,孩子是沒有力量去面對他要做的事情的。他首先需要確認的就是,媽媽還愛我嗎?

如果我們站在自己的角度去體會啊,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媽媽?我們小的時候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成長環境?那麼我們就更能理解孩子的狀況。相比於一個在我們取得成績的時候給我們喝彩的媽媽,相比於一個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伸手拉我們一把的媽媽,這兩種情況其實都不是孩子最重、最重的那個需要。他更加需要的,是一個在他犯錯誤的時候仍然能夠接納他的媽媽!這個才是孩子所有的事情可以發展、可以改變的力量的來源。

前兩天看到小桃紅的一個故事,我覺得很認同。故事是這樣講的,當她的孩子把一瓶牛奶打碎了,她最初的做法是吼孩子,「你怎麼回事啊?你把事情弄得這麼糟!」這時候她看到孩子臉上非常惶恐的表情,她意識到,我做錯了。那麼下一次孩子又把一瓶牛奶打碎了,她就改變了另一種做法。她走過去,抱住孩子。這時候孩子就開始放聲的大哭,很委屈的大哭。

這個小故事展示給我們一個對比: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媽不同的反饋,給予孩子的接納程度是很不一樣的,相應的引起孩子心裡的情緒也是很不一樣的。當媽媽的反饋引起了孩子的不安和惶恐時,他就沒有能力再去想,我自己的這個問題要怎麼解決。他首先要面對的是這個讓他很不安的感受。

從你的描述裡面,我們也會看到孩子有些時候會有這方面的表現。比如說,孩子在被你吼過之後會哭、會要你抱,這都是孩子在試圖安慰他的不安,在試圖拉近他和媽媽之間的距離,在嘗試修復和媽媽之間的關係。

所以,我的建議就是哈,想要解決這個難題,重點不是在於我們告訴孩子,「你要通過語言來表達才更好,你要怎麼樣做才好」,這個不是問題的重點。重點在於我們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讓他安心的環境。換句話說,就是我們盡量減少自己的生氣。

你也談到說,曾經有個朋友給你的建議,盡量去控制自己的情緒,當自己冷靜的時候再去跟孩子溝通,這種情況下會好很多,孩子發脾氣的情況就會減少。那在我看來呢,重點並不在於你是怎樣跟他溝通的,而是說這個方法起作用,重點在於,某種情況下,你控制了自己的情緒,那麼就不會帶給孩子這種不安的感受。這時候孩子就有力量、有餘力去思考,我的行為要怎麼樣去改變。

(二)與內心的和解

話又說回來,改變自身是一件很有挑戰的事情。就像你講的,你小時候的成長環境也是充滿了媽媽的擺臉色呀,甚至打罵,這樣的環境。所以,你經常會想要發脾氣,這個我完全能夠理解。我們那一代的人很多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就是從那樣的家庭里走過來的。但是為了孩子,我們仍然會需要去做這樣的努力,因為孩子需要媽媽做出這樣的努力,去給他一個儘可能安穩的家庭環境,而且我也能看出來你是很想要愛孩子的。

不怕我們不努力,只是怕我們的努力走錯了方向。在這件事情上,就是不要在意我怎麼樣去跟孩子講清楚。其實你已經跟他講清楚了,你已經跟他講了很多次了,講清楚了。我們真正要努力的方向是要在於,我們怎麼樣去和自己的內心和解,怎麼樣去控制自己的情緒,給孩子一個讓他感到安心的環境。這個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

比如你講的,你現在的狀況就只有你媽媽對你發火,你能忍住,在別的情況下,如果再碰上這種發脾氣的事情,你就完全的不想忍,也忍不住。從這裡可以看出來你和原生家庭之間的互動的模式。在小的時候,你作為一個孩子,對於媽媽是很難去反抗的,或者說,是一定要依附於她生活的,所以我們會形成一個生活的策略,就是去忍媽媽的脾氣。可是孩子本身也有自己的情緒,她也有她覺得需要發泄的地方,所以這個情緒就會在其它的地方展現出來。

也就是說,我們小時候面對媽媽時被壓抑下去的那些情緒,總要有一個出口。那麼就面對其他的人,那些我們覺得不影響我們安全感的人,或者我們覺得更加放心的情況下,我們就會把它發泄出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對外人不一定有那麼大的脾氣,而對孩子卻常常控制不住。雖然每個媽媽都不想這樣,可是現實的情況就是這樣。就是說,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雖然在頭腦層面上我們是不想發脾氣的,但是在潛意識層面,我們都很清楚,我們確實就比孩子強大。所以這種情況下,我們常常就想要掌控局面,想要把脾氣發出來,想要「我說了算」。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壓住火氣是很困難的。前幾天的公眾號也推了一篇文章《我們是怎麼活成了自己不想要的樣子》,我試圖去解釋,我們原生家庭的環境到底是怎麼樣影響了我們現在的狀態。我想你的這個狀況啊,就是說在生氣的情況下,你和媽媽之間的互動方式,你和周圍人之間的互動方式,其實也是類似的規律形成的。你可以參考一下那個文章。

孩子其實是非常努力的,他在努力建設和媽媽之間的關係,包括孩子在媽媽臉色不好的時候主動去找媽媽抱抱,包括他已經盡量的減少了生氣;而且,媽媽也是很努力的,你希望自己的生氣不要長此以往,不要影響孩子的性格,你希望跟孩子和和美美的。還是那句話啊,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努力,而是我們的努力用錯了方向。

當我們受到童年的生存策略的影響,我們會覺得我們的生氣理所當然。其實,這個理所當然,更多的是我們兒時那個時空下的感受。但是我們往往覺察不到這個時空的局限性。這就是父母的自我成長的必要性所在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天石,工學博士,原國立研究所科研人員、知名企業技術經理,現全職媽媽,專註於家庭教育。目前旅居美國。

天石通過微課、公眾號、微信群育兒故事分享、一對一問答等方式,為需要的父母們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支持。您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找到我:

微信號:tianshi_huajing

公眾號:講給父母的故事

微信群分享

《講給父母的故事》公眾號致力於對成長故事的解讀,交替推出文章和音頻。孩子的生命有多圓滿?我們的生命有多圓滿?一起攜手,來看到生命的力量和圓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給父母的故事 的精彩文章:

學習考試,找領導談話,我到底在拖什麼?

TAG:講給父母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