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大雅》欣賞 皇矣
這是一首敘述周王先祖功德的詩,詩中先是敘述了太王開闢岐山,迫使昆夷離退;次寫太伯、王季德行美好,故周邦得以傳位於文王,最後寫文王伐密、伐崇的勝利。全詩「規模閎闊,筆力馳騁,卻有精語為骨,濃語為色」。詩中特彆強調了周邦「敬天保民」的思想,這是促使周邦能最終「王天下」的關鍵,也是全詩的主題。所謂敬天,即敬畏天道,尊崇自然規律為人做事;保民,保衛、護佑邦國治下的人民。君主懂得敬天保民乃為君之本,即為明德之君,「主明則下安」。故歷代的詩評者有「世世修德、唯文王盛耳」之語。
皇矣
皇矣上帝(皇,英明、偉大),
臨下有赫(臨,從高處俯視.有赫,即」赫赫」,明亮貌)。
監觀四方(監觀,從高處觀察),
求民之莫(求,借為」救」.莫,通」瘼」,疾苦)。
維此二國(二國,指夏、商二國),
其政不獲(不獲,指不得民心)。
維彼四國(四國,殷商周邊的諸侯國),
爰究爰度(言拯救天下蒼生的重任誰來擔當.爰,於是.究,考慮,度,審度)?
上帝耆之(耆,借為」指」,即意向),
憎其式廓(憎,憎惡.式廓,規模)。
乃眷西顧(眷,回顧貌.西顧,向西顧盼.周邦的地理位置在西面):
此維與宅(此句是假想上帝說的話:此地居住最吉祥!此,指岐周.與,當讀為」予」,即」我」.宅,居住)!
作之屏之(作,」槎zhà」的借字,斜砍.屏,同」摒」,除去),
其菑其翳(菑zì,直立的枯樹.翳yì,倒地的枯樹)。
修之平之(修,修剪.平,平整),
其灌其栵(灌,灌木.栵lì,」烈」的借字,指樹木砍伐後又生出的小枝)。
啟之辟之(啟,開發.辟,開闢),
其檉其椐(檉chēng,河柳,生水旁,皮絳紅色,枝葉似松.椐jū,又名靈壽木,節中腫,可以作手杖、馬鞭)。
攘之剔之(攘,除去.剔,剔剪.指清除多餘的枝條,使之更快生長),
其檿其柘(檿yǎn,又名山桑,可作弓及車轅.柘zhè,又名黃桑,葉可以喂蠶)。
帝遷明德(言上帝的心是偏向有明德之人的,因此上帝的心由殷王轉到周王身上.明德,品德光明磊落的人),
串夷載路(串夷,昆夷,亦稱犬戎,殷周時游牧於涇渭流域,是殷周在西部的勁敵)。
天立厥配(厥配,其配.配,指品德上可配天的君主),
受命既固(受命,接受天命.固,堅固.指政權鞏固)。
帝省其山(省,考察,即考察岐山地理狀況),
柞棫斯拔(柞棫yù,二種叢生灌木名.斯,語助詞.拔,連根拔除),
松柏斯兌(兌,道路通暢)。
帝作邦作對(作邦,建立周國.作對,即生明君賢主),
自大伯王季(大伯,即」太伯」,古公亶父的長子.亶父有三個兒子,長子太伯,次子仲雍,少子季歷.季歷有子曰昌,有才德,太伯想讓他繼承王位.太伯和仲雍得知父親的意思就主動避開王位,讓於季歷.太王死後,季歷為君,後傳位給昌,即文王)。
維此王季,
因心則友(因心,友愛於弟的心意)。
則友其兄,
則篤其慶(篤,厚.慶,福分)。
載錫之光(載,則.錫,同」賜」.光,指王位),
受祿無喪(無喪,沒有盡頭),
奄有四方(奄有,盡有)。
維此王季,
帝度其心,
貊其德音(貊mò,清靜.德音,好聲譽)。
其德克明(克明,能明察是非),
克明克類(克類,能分別善惡),
克長克君(克長,誨人不倦.克君,能為人君主)。
王此大邦(王wàng,動詞,稱王統治.大邦,周國),
克順克比(順,和順.比,訓為」從」,服從)。
比於文王(比,直到),
其德靡悔(靡悔,無遺恨)。
既受帝祉(帝祉,上天之福),
施於孫子(施yì,延續.孫子,即子孫)。
帝謂文王:
無然畔援(無然,不要如此.畔援,猶」彷徨」,猶豫之意),
無然歆羨(歆羨,非分之貪念),
誕先登於岸(以上三句是假想上帝告誡文王的話,要文王佔據有利地位.誕,發語詞.先,初.岸,高位)。
密人不恭(密,密須,古國名,姞jí姓,今甘肅靈台西.恭,恭敬),
敢距大邦(距,通」拒」,抗拒,即抗拒周國的命令),
侵阮徂共(阮,古國名,今甘肅涇川.共,古國名,今甘肅涇川北)。
王赫斯怒(赫斯怒,勃然大怒.斯,語助詞),
爰整其旅(爰,於是.旅,軍隊),
以按徂旅(按,遏止.旅,指密國的侵略阮地再襲擊共國的軍隊),
以篤於周祜(篤,鞏固.祜hù,福,此指國祚),
以對於天下(對,揚)。
依其在京,
侵自阮疆(此二句言文王自阮地還兵於周京城)。
陟我高岡(陟zhì,登):
無矢我陵(矢,」逝」的借字,往),
我陵我阿(陵,山的凸起處.阿,山的凹陷處);
無飲我泉,
我泉我池。
度其鮮原(度,規劃.鮮原,指小山下的平原),
居岐之陽,
在渭之將(將,側)。
萬邦之方(方,法則,榜樣),
下民之王(王,君王)。
帝謂文王,
予懷明德(予,上帝自稱.懷,心向.明德,指文王的人品),
不大聲以色(言不大聲厲色地對待百姓.大聲以色,猶今天人們常說的」聲色俱厲」),
不長夏以革(言不用刑具對待人民.夏,通」榎jiǎ」,指用榎木製作的打人工具.革,即鞭革,也是刑具)。
不識不知(言不知不覺,自然而然),
順帝之則(則,法則,規矩)。
帝謂文王:
詢爾仇方(詢,謀,徵詢商量之意.仇方,友邦.仇,匹配),
同爾弟兄(弟兄,同姓諸侯國)。
以爾鉤援(鉤援,攻城時所用的戰具,又叫鉤梯.首端裝有金屬鉤,鉤於城沿,人可攀援而上),
與爾臨沖(臨,臨車,可居高臨下攻城的戰車.沖,衝車,可衝擊城牆的戰車),
以伐崇墉(崇墉,即崇國的城堡.崇,古國名,是商的與國,即同盟國)。
臨沖閑閑(閑閑,強盛貌),
崇墉言言(言言,高大貌)。
執訊連連(執訊,抓獲的俘虜.連連,接連不斷貌),
攸馘安安(攸,所.馘guó,割下敵軍屍體的左耳以記功叫」馘」.安安,從容不迫貌)。
是類是禡(類,出師前的祭天.禡mà,出師後軍中的祭天),
是致是附(致,送還,已攻克而未取其地.附,通」拊」,安撫),
四方以無侮(無侮,不敢欺侮,指四方諸國不敢欺侮周的與國)。
臨沖茀茀(茀茀fú,強盛貌),
崇墉仡仡(仡仡yì,同」屹屹」,高聳貌)。
是伐是肆(肆,突襲),
是絕是忽(絕、忽,滅絕之意),
四方以無拂(拂,抗拒)。
參考文獻:
[1]詩經[M].王秀梅,註譯.北京:中華書局,2015.
[2]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
昔日夫子曾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足見《詩經》不僅帶給我們以藝術之美,更能讓我們通過向天地學習以認識萬物,當然也包括我們自己。筆者初心於對經典的景仰,形成本文雖參考了相應的文獻資料,然滄海桑田、世事變幻,難免是已背離當初《詩》作者本意之謬解,加之囿於水平學識之限,故疏漏、錯誤之處,懇請方家斧正。歡迎留言交流。
TAG:雪梅典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