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那些拍案叫絕的千古絕句,大千世界都在其中!
作為中國古代最傑出、最具代表性的文人之一,蘇軾半世顛沛流離,命運坎坷,卻充滿詩情畫意地過了一生。如今,他那些流傳千古的絕句已經早已成為中國智慧的璀璨部分,廣為華夏子民傳頌。今天的分享,從詩歌到散文,從豪辭到養生,從為生民立命到深情抒懷等,皆有摘錄。希望大家從字裡行間,能夠讀到一個豐盈立體的蘇東坡。
詩歌——
1. 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粗記可以休。
2.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3.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4.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5.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閑如啖蔗。(形容年少奮發,老來稱心如意)
6.孤山孤絕誰肯廬?道人有道山不孤。
7.生前富貴草頭露,身後風流陌上花。
8.自古佳人多薄命
9.有道難行不如醉,有口難言不如睡。
10.非人磨墨墨磨人
11.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學得忘家禪。
12.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13.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辭賦——
1.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2.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3.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4.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5.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6.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7.一蓑煙雨任平生。
8.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9.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10.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11.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12. 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13. 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
14.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15.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16. 人間有味是清歡。
17. 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18.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
19. 江南好,千鍾美酒,一曲滿庭芳。
20.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21.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又匆匆。
散文名句——
1.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2.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3. 人不可以苟富貴,亦不可以徒貧賤。
4.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5.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蘇軾那些拍案叫絕的千古絕句,三千大世界都在其中
6.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7. 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8.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
9. 有名而無實,則其名不行;有實而無名,則其實不長。
10. 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寬。
11.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
12. 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13. 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
14. 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澹泊。
15. 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
16. 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
17. 博現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18. 得人之道,在於知人;知人之法,在於責實。
19. 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
20. 事不目見耳聞,臆斷其有無,可乎?
21. 求物之妙,如繫風捕影,能使是物瞭然於心者,蓋千萬人而不一遇也,而況能使瞭然於口與手者乎!
22. 欲立非常之功者,必有知人之明。
哲理類——
1.天下之理未嘗不一,而一不可執。
萬事萬物,天下的道理都是統一的,所謂「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但是這個「一」不是靜止的、僵死的、不變的,而是充滿著對立、差別和變化,所以又不能執著於「一」。
2.春江水暖鴨先知。
由於鴨子喜歡游水覓食,所以能最先體會到春天的來臨,以及水溫的上升。
只有經常和某種事物相接觸,也最熟悉它的人,才能最敏銳地發現它的任何細微的變化。
這句詩極富哲理,現在我們指某一新的情況或消息被人預先知道時,便往往引用這一句。
3.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為什麼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
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4.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美妙琴聲的出現,有待於客觀的物,就是這個琴;和主觀的人,就是彈琴者。兩者巧妙地結合起來,才能發出美妙的琴聲。
琴聲也不是源於妙指,而是來自內心,琴聲即心聲。物我融合,才是佳境!
只有主觀和客觀相統一,事物的內部矛盾(內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相統一,才能成功。
5.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見,而名之;或莫之見,而意之;皆求道之過也。
世上大談「道」的人,有的是就他自己的理解來闡明它,有的沒有理解它,卻主觀猜度它,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
得道之人畢竟是極少數,大多數人只能是人云亦云,或者是主觀臆測,不是失之於偏,就是失之於淺,所以不要有一點心得,就自以為知「道」了。
6.有名而無實,則其名不行;有實而無名,則其實不長。
徒有其名而無其實,它的「名」很快就會被人們厭棄;光有其實而無其名,它的「實」就不能廣被人知。
「名實之辯」是古代哲學中的一個重要命題,蘇東坡大體上是一種「名實相副」的觀點。
7.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寬。
要有所獲取,就一定要有所捨棄;要有所禁止,就一定要有所寬容。
天下事物充滿著正反兩面、對立轉化的辯證關係。
讀書類——
8.孔子聖人,其學必始於觀書。
要使自己成為孔夫子那樣有文化、有道德的人,做學問必須從讀書開始。
讀書也許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也許不能,但是至少可以充實人生,也有助於規劃一個人的人生。
9.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
書籍眾多浩瀚,如入東海,什麼樣的都有,而人的精力是不可能讀盡天下書的,只能讀取一些希望讀到的。
讀書選擇自己喜歡的,也不必像學者那樣讀書,可以學習陶淵明的讀書態度,「好讀書,但不求甚解」。
10.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讀書不要貪多貪新,要把經典的好書反覆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11.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
曾國藩說,「唯讀書能改變氣質」,讀不讀書,時間久了,精神氣質就會變得不一樣。
12.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只有廣見博識,才能擇其精要者而取之;只有積累豐厚,才能得心應手、為我所用。
讀書、做學問都需要積累,積累的多了,才能靈活運用。
修身類——
13.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人無志不立。王陽明說:「故立志者,為學之心也;為學者,立志之事也。」
14.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時遷者,松柏也。
一個人應該人格獨立,絕不隨波逐流,有所為,有所不為。
15.生、死、窮達,不易其操。
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不要由於生死,窮困潦倒或者飛黃騰達而改變自己的節操。
16.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人不要太俗,應該少些低級趣味。
17.修其本而末自應。
修身就是修鍊自身德行,為自己打下根基,只要這根基堅實了,就會有好的結果。
18.天下之理,戒然後能慧,蓋慧性圓通,必從戒謹中入。
修身養心「三字訣」:戒、定、慧。
一個修養身心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制定階段性的「戒」,約束自己的行為和心理,以此保證自己的修行能夠不斷進步,逐步產生定力,進而產生智慧,從而實現修養身心的目標。
19.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
心裡知道是怎麼回事,卻做不出來,這就是眼高手低,原因就是沒有努力學習,沒有下苦功夫。
20.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嶽,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
人當修浩然之氣。人的生活也就是心靈的生活,「浩然之氣」這種力量,形成人的事業和人品,與生命俱來,由生活中的遭遇而顯示出它的形態。
養生類——
21.善養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勞。
有逸有勞,勞逸結合,使身體一張一弛,既能得到休息,又能得到鍛煉,如此調濟,方能身體康健。
22.養生亦無他術,安寢無念,神氣自復。
東坡五十九歲開始獨眠,認為這是養生之道。睡得安穩,心無雜念,身體精神都能得到恢復。
23.守之以一,養之以和,和理日濟,同乎大順。
健康長生之道就是簡單的生活,精神保持守一,心態保持平和。
24.無事以當貴,早寢以當富,安步以當車,晚食以當肉。
養生具體說就是心中常無事,早睡早起,經常散步,節制飲食。
※中國歷史上最逆天的6件文物,你知道那一件?
※賞趙孟頫《跋王右軍感懷帖》看溫潤雋秀、飄逸柔媚行楷書法
TAG:小文倒向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