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古典傢具,都是多種榫卯結構的結晶。實木傢具的靈魂《榫卯》

中國古典傢具,都是多種榫卯結構的結晶。實木傢具的靈魂《榫卯》

GIF

【導讀】

不久前,康熙御制黃花梨鸞鳳牡丹紋大頂箱櫃於北京某拍賣會上拍出近億元,刷新古典傢具的拍賣紀錄。這正是近年來中國古典傢具熱的一個縮影。

中國古典傢具激起的關注,不應僅僅因為它們雅緻的外表。在業內人士看來,榫卯結構才是中國古典傢具的靈魂,演繹出其外在造型的千變萬化,也支撐起其數百年間的久遠流傳。

這榫卯,指的是凹凸扣合的一種連接方式,其中凸出部分名為榫,凹進部分名為卯。它從木建築到木傢具一脈傳承下來,早已成為中華傳統技藝中的經典。

故宮的建築中也有榫卯。故宮始建於明永樂四年 (1406年),至今經歷了200多場極具破壞性的地震,卻依然屹立不倒。這其中,斗拱起到了重要作用。斗拱是一種十分獨特的組合構件,由拱形和方斗形木塊層層交錯疊加而構成,沒有釘子,也不用粘合劑,可以說集榫卯技術之大成。

GIF

每一種中國古典傢具,都是多種榫卯結構的結晶

近年來,以明式傢具為代表的中國古典傢具在全球範圍興起一股收藏熱潮。人們又是否想過,這些傢具緣何能夠跨越時空、在數百年後依然受到人們的青睞?僅僅是它們雅緻的外表嗎?在業內人士看來,支撐起中國古典傢具外在美的,正是它們內在的榫卯結構。

時下,榫卯結構的精妙漸漸為人們所意識到。香港明式傢具研究專家伍嘉恩最近編寫《木趣居——傢具中的嘉具》一書時,特意拆了部分珍稀的明式傢具,拍攝了它們內部的榫卯結構,只因在伍嘉恩眼中,榫卯結構才是明式傢具的靈魂。另一本引起關注的明式傢具新著是《畫案·榫卯》。作者陸林有著多年明式傢具修復經驗,他將一件有著榫卯結構中少見樣式的明式畫案的各個部件一一拆解,深入體會細節,挖掘其從表面難以發現的奧秘和隱藏在暗處不為人知的神秘結構。

幾千年間,榫卯衍生出千百種花樣,派生極多,適用於不同造型的傢具。已故文物大家王世襄曾與夫人袁荃猷總結並手繪出的榫卯結構即多達85種。在關於榫卯的專著《中華榫卯》中,中國古典傢具的榫卯構造被分為81種。每一種中國古典傢具,都可謂多種榫卯結構的結晶。明式傢具中最為經典的圈椅,就暗藏著多種特別的榫卯結構。比如圈形的扶手處,運用的是楔釘榫,把弧形材截割用上下兩片出榫嵌接,再在中部插入平行四邊形的楔釘,這種榫卯結構常常用於連接弧形彎材。此外,椅面運用的是攢邊打槽裝板,管腳棖與凳椅的腿足相交處運用的是圓柱丁字交叉榫,椅面與前扶手運用的是方包圓插皮單肩半榫,腿支架運用的是走馬梢,等等。

說起中國古典傢具中最基礎的榫卯連接法,當屬被尊稱為「萬榫之母」的燕尾榫——兩塊平板直角相接,為防止受拉力時脫開,榫頭呈梯台形,形似燕尾。無論大木作如房屋木架上的升斗結構,還是小木作傢具中的掛銷串銷,甚至抽屜箱櫃的明扣暗扣,都常常使用燕尾結構的原理。也有的榫卯連接,專為某類傢具某個局部而生,像是獨板和攢邊框角的接合,通常用於幾式傢具;一邊是榫舌、一邊是開口的開夾榫,通常用於家具的牙板結構。為了極盡外在美,古代的能工巧匠不僅運用外露的明榫,還發明了具有隱秘性的暗榫,有的極其複雜。通常用於官帽椅前腿和扶手接合處的煙袋鍋榫,就是一種複雜的暗榫。這類榫頭一般很小,格外講究榫與卯之間的貼合,倘若別著勁,很可能木頭就被撐丕了。煙袋鍋榫做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椅子的壽命。

榫卯結構不僅構築起傢具的外在美,同樣令人驚嘆的是,它們竟然如此符合力學原理。工匠們不知結構力學,但在天長日久的實踐中,練就了這樣的本領:通過目測便能大致判斷每塊木頭所受到的承受力。為了保證榫頭與卯眼凹凸扣合的介面不會在木頭長期熱脹冷縮的過程中鬆動,工匠們會從不同角度、方位琢磨一根木頭和其他木頭如何通過榫卯結構相連接,由此使得介面處木頭脹縮的作用力自然而然相互抵消。

GIF

榫卯結構起初是用於建築的,標誌著木作技術的突出成就

榫卯結構並非一開始就出現在傢具製造領域,起初它其實是用來蓋房子的。

距今7000多年前的餘姚河姆渡遺址中,大量「干欄式」建築遺迹的出土蔚為壯觀。其中約有幾百件木構件上鑿卯帶榫,包括柱頭及柱腳榫、梁頭榫、帶梢釘孔的榫、燕尾榫、平身柱卯眼、轉角柱卯眼,直欞欄干卯眼等,有的構件甚至有多處榫卯結構。這說明當時建房時垂直相交的接點較多地採用了榫卯技術。這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榫卯結構,甚至早於漢字歷史,標誌著當時木作技術的突出成就,被考古學家稱之為奇蹟。

無獨有偶,在同樣距今約7000年的慈城傅家山遺址,不僅出土了帶有榫卯的建築構件,某些構件甚至比在河姆渡發現的更甚一籌,比如有三塊雙榫槽板,一端兩側有兩個方榫,另一端齊平,兩側鑿出圓弧形凹槽。這種建築技術在當時是相當先進的。

榫卯結構運用到傢具上,最早可以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相傳魯班為了測試自己的兒子是否聰明,發明了名為「魯班鎖」的智力玩具,那正是利用榫卯結構拼插而成的小型應用。三組共六根木條垂直相交,不用釘子和繩子,僅利用木器內部的凹凸部分嚙合、連接、支撐,其間展現了一種看似簡單卻不平凡的智慧。出自《楚辭》的「方枘圓鑿」,說的也是榫卯。其中,「枘」指用木料製作器具時削成的榫頭,「鑿」指鑿成的卯眼,與榫頭相對應,枘和鑿必須嚴絲合縫才能妥帖拼接。當時,銀錠榫、燕尾榫、凹凸榫等都已在傢具上展開合理應用。

秦漢時期,榫卯主體的構架逐漸成熟。斗拱就是在這個時候被普遍用於重要建築物上的。當時出現的還有榫卯磚,算得上榫卯結構和磚石的巧妙結合。

唐宋時期民族大融合,經濟文化均得到高速發展,榫卯結構的應用日趨純熟講究。在日常傢具的設計上,由於人們由跪坐或席坐的方式逐漸轉向坐椅凳,榫卯結構適應時代進一步發展。在建築上,宋代李誡所著的《營造法式》一書標誌著我國古代建築達到了一個較高的階段,書中就包括對當時的榫卯技術所作的記載。

到了明清時期,榫卯結構尤其在紅木傢具這一載體上發揚光大到極致。隨著當時經濟社會的繁榮,園林住宅在城市中興旺起來,大批文人參與其中,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意趣。鄭和下西洋,運回大量海外高優質硬木,也為傢具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在被奉為古典傢具典範的明式傢具製作中,幾乎看得到所有的榫卯種類,多達百餘種,榫卯結構進化的最終樣式也凝結其間,顯得爐火純青,成為中國古典傢具聞名於世的靈魂所在。

GIF

古老連接方式所承載的中國智慧,值得廣泛傳揚與應用

工藝精準且不著痕迹的榫卯結構,背後隱含著豐富的中國智慧,甚至成為中國古典哲學思想和意境的載體。

比如,榫卯結構不使用鐵釘,也減少膠水的使用,互相間的咬合渾然天成,使得木材料的本色能夠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這種天然的美感,與傳統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相一致。又如,榫與卯,是一凸一凹,一進一退。不同方向嵌接的榫卯,使得木材脹縮的作用力互相抵消,當更多這樣的榫卯組合在一起時,更將達成一種複雜微妙的平衡,歷經千年而依舊穩固。這與陰陽互補、相生相剋的道家思想不謀而合。

不同於西方的磚石建築,榫卯結構的結點,即木構件之間的連接處允許產生略微的形變,這使得建築能夠承受較大的荷載,即使遇到地震也能安然無恙。其中飽含的,又何嘗不是以柔克剛的道理? 作為木結構之間的連接件,榫卯結構並不顯山露水,而是靜靜隱匿於屋檐下或傢具中,理性又深沉,此間透出的,還有平和中庸的儒家思想。

「榫卯結構從以前的幾十種類型,減少到了現在的十幾種。能將那些流傳至今運用榫卯結構的古老物件原汁原味保存下來,就是一種傳承。而榫卯的智慧若被發揚光大,其實大有可為。設計師可以將它運用在各個領域,比如傢具設計、建築設計、工業設計、兒童益智玩具設計。」中國藝術研究院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專業博士生任麗娜說。

不少可喜的嘗試已經開始出現。去年首映的電影《榫卯》,靈感就來自榫卯。該片導演兼編劇甘小二以榫卯來指代傳統與現代的關係,東方與西方的關係,人與人、人與家庭、人與社會的關係。電影通過講述一對父子在他鄉異地重建家族祠堂的故事,細膩呈現人與建築、與空間、與精神家園之間連接起來的情感。一款名為「榫卯」的手機應用自2014年面世以來悄然走紅,很長一段時間佔據AppStore教育類排行榜前列。這款應用利用電腦科技和三維模型直觀呈現經典的榫卯結構,以巧妙的交互來講解常用傳統木工工具,帶人們體驗傳說中的工匠精神,讓很多用戶大呼「感動」「驚嘆」。最近,騰訊公布首批功能遊戲產品,其中一款名稱亦為《榫卯》。這是一款類似「九連環」的遊戲,用戶將在帶有解謎色彩的遊戲中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進入遊戲,人們可以看到超過30種類型的榫卯結構,通過滑屏和點擊,能將屏幕中的榫卯3D模型進行旋轉和拆分、組裝,360度研究每處細節。「我作為設計師的學習和工作歷程,無法迴避中國工匠們創造的歷史悠久的建築與傢具設計歷史,尤其是作為中國傳統傢具與建築精髓的榫卯結構。」「榫卯」手機應用設計者孫勇的這番話引人深思。

榫卯這種古老的連接方式更藉由今天設計師、藝術家們的創意,走向當下的生活。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方案一亮相就令人驚嘆不已。設計者正是參考了中國傳統建築的營造法則「榫卯穿插,層層出挑」。如此一來,建築不僅有了生命,而且滿溢著濃厚的中國氣韻。對於榫卯結構的深入研發與發揚,也是隈研吾、坂茂等日本知名建築設計師從事項目設計的一貫風格。坂茂2013年為瑞士蘇黎世設計的一座木架構辦公大樓,七層樓共一萬多平米,沒有用一顆螺絲一滴膠水,完全依靠榫卯。

看看榫卯結構築就的這些建築奇蹟——五台山佛光寺

五台山佛光寺是迄今為止保留最完整的唐代建築。1937年,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與林徽音在敦煌莫高窟的窟洞內發現了描繪佛光寺的壁畫,並依據圖上的內容前往五台山,幾經輾轉,終於在群山之中找到了這座古寺,蒼松翠柏,亭台殿堂,壁畫塑像,歷經千年卻依舊保持了大唐風韻。

東大殿是佛光寺的主殿,坐東朝西,面寬七間,進深四間。正面中間是5扇大小均等的板門,據專家考證,這5扇大門自建成之日就一直未改動。東大殿的整個構架由回字形的柱網、斗拱層和梁架三部分構成,這種水平結構層組合、疊加的做法,是唐代殿堂建築的典型結構做法。東大殿的斗拱縱橫恣肆,威壓四方,在現存中國古建築中挑出層數最多,距離最遠。梁架構件間的連接都要依靠榫卯,根據連接的位置和構建不同,榫卯的選用也不同。東大殿的榫卯依結構分有燕尾榫、方頭榫、斜角榫等40餘種。

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學名佛宮寺釋迦塔,坐落于山西應縣。顧名思義,應縣木塔除了兩層方形石砌塔基外,全部用木材料建造,介面處用榫卯結構相咬合,總高度為67.3米,相當於20層樓房的高度,是我國現存最高最古老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

木塔為八角形樓閣式塔身,造型優美,高峻又不失凝重。塔體結構採用內槽柱和外檐柱構成雙層套筒,內槽柱內供奉佛像,外檐柱內提供遊人遊覽的空間。木塔所有關節點都是榫卯結合,光是斗拱的組合方式就有幾十種。第一層立面重檐,其餘各層均為單檐,是五層六檐的樓閣式建築,但每層之間都設有一個暗層,實際上共九層。各層使用柱、枋、斗拱相互連接,暗層中還有大量樑柱斜撐,有效地加強了木塔的整體性和穩固性。近千年來,應縣木塔幾經戰爭炮火、強烈地震,卻依舊安然存世。

故宮

提到木構建築不能不提到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故宮宏偉壯麗,是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

故宮始建於明永樂四年 (1406年),至今經歷了200多場極具破壞性的地震,卻依然屹立不倒。這其中,斗拱起到了重要作用。斗拱是一種十分獨特的組合構件,由拱形和方斗形木塊層層交錯疊加而構成,沒有釘子,也不用粘合劑,可以說集榫卯技術之大成。故宮建築上的斗拱,從明初到清末,種類繁多,結構複雜,能夠承受很大的重力,大大提升了建築物的抗震性能。同時,斗拱也使得建築物出檐更加深遠,造型更加壯觀。此外,故宮的柱子沒有深深固定在地基里,有一定的搖晃空間,這也以一種以柔克剛的方式增加了建築物的牢固程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之韻 的精彩文章:

帶你深入了解現在最火的幾款實木大板桌
非洲當地尊稱的「巴花樹王」運回廠內!製作實木大板引哄搶熱潮!

TAG:木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