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00㎡極簡工作室,沒有多餘裝飾,把空間留給沉香

100㎡極簡工作室,沒有多餘裝飾,把空間留給沉香

《道德經》中說:「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極簡主義」對每個人來說都不一樣,因為它關心的是找到對自己而言最本質的東西。

那怎麼找到對自己最本質的東西呢?

堂主帶您接著逛大院里的工作室,也許您走進沉香雕刻大師鄭堯錦的工作室,會有點啟發。

△鄭堯錦,安徽省沉香博物館館長,沉香雕刻藝術家。他在觽堂大院里的工作室,總面積約100平米,分為雕刻工作間、大小展廳、休息區。

△這是展廳。

牆壁和展示台統一為白色,選擇了大量留白。鄭堯錦說,「沉香相對比較小,如果添置太多東西,裝修的太華麗,不免會把沉香淹沒的」

△鄭堯錦說,放在這裡的沉香看著不起眼,但隨便拿起一件來,就有故事。比如這件插在花瓶里的沉香,來自極少出產沉香的雲南,並且像這種結成沉水的、塊狀的香更是難得一見。

雕刻的主題是靈芝,靈芝又生出幾個頭,鄭堯錦說這叫「芝九莖」,在古代是大祥瑞之物。

△這是紅土沉香,鄭堯錦說「這可以說是沉香中的舍利子了」。這件沉香雕刻的是「筍觽」,對,就是觽堂的「觽」,答疑解惑之意。

同時觽的形狀如竹筍,古代的時候竹筍的別稱為「龍孫」。竹筍的生枝拔節常常用作揭示新生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這一哲理。

△這個展台上,前面是沉香,後面像山的木頭是沉香木,可以通過近距離觀察,學會如何區別沉香木和沉香。

△這裡是休息區。

茶台上除了隨手用的茶具、香爐、香具再沒有別的裝飾物品,反而更容易讓人將注意力集中在這些為數不多的物件上。

△比如這件香插,也是用沉香做的,香插上的孔全部是自然形成,鄭堯錦說,煙出來的形狀會跟沉香的紋路相交輝映,非常有意境。

△茶台後面的柜子上,除了香具,還有一塊比較顯眼的黃色瑪瑙石,被玻璃器皿里密封起來的是未雕刻的沉香,這樣可以保存香味。

△不得不說,白色的空間延續了門外的採光,不僅讓整個展廳非常明亮,而且有放大空間的視覺效果。

△極簡不僅僅是「捨棄無用」,更要「合理利用」。雕刻工作間連通大展廳的隔斷牆打通了一個空間,改造成一個僅2㎡左右的小展廳,裡面放置了一張桌子,桌子上僅放了鄭堯錦的一件雕刻作品——若愚

作品名出自「大智若愚」,這其實是一件由三種罕見沉香拼接起來的「芋頭盆景」。「芋頭」來自越南,莖是柬埔寨的沉香,葉子是海南的鐵頭沉香。每種沉香散發香味的溫度點不一樣,並且完全沒有刻意雕琢,極具禪意。

△這是鄭堯錦的雕刻工作間。一張桌子,兩副陳列展示架。

△工作台上擺放了沉香雕刻所需的工具:磨砂紙,電動刻刀,約十餘種木質刻刀。鄭堯錦說,他比較喜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安靜的與沉香「溝通」

△展示架上,放著單色釉瓷器、乾果、乾花…彷彿鎖住了所有的奼紫嫣紅,芳華永駐。

鄭堯錦說,宋代插花跟品香一樣,是一項文人雅士必不可少的生活情趣,「列爐焚香、置瓶插花,以供清賞。」

△大量的留白,沒有雜物,但不經意間看到的這些沒有太多「顏色」的物品里,卻棲息著心情,這就是堂主感受到的鄭堯錦的「極簡主義」——恰到好處的凈,秒到分毫的境。

我們從各種物慾的嘈雜中掙脫過來,只有在安靜下來的時候,我們才能看見自己的內心,才能明白哪些人、事、物是自己真正需要和關心的。

△正如鄭堯錦的沉香作品,只有拋除一切雜念,用心理解原材料自身的動勢,尊重自然形成的纖維、紋理,才能做出一件渾然天成的作品。

觽堂大院會在近期舉辦品香活動,由鄭堯錦主持,教大家認識所有品種的沉香,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香味,堂主歡迎大家掃碼加「觽堂歡迎您」的群,一定會給您驚喜!

-END-

傳統文化 當代表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觽堂文化 的精彩文章:

任靜:從古畫里「走出來」的工作室

TAG:觽堂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