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游「狀元神洞」記

游「狀元神洞」記

己丑年四月十一日,余與同事一行70餘人沿滬杭高速,到達浙江富陽,開始了「富陽—桐廬」二日游,親身感受1.5個世紀以前吳均所言的「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觀溶洞、水上漂流、攀爬「狀元神洞」,雖然還沒達到「窺谷忘反」的地步,但奇峰秀水與家鄉不成氣候的小山小丘相比,的確是別有一番風味。

值得一提的是「狀元神洞」。 其實觀過以後會知這其實也是個溶洞,至於為什麼叫「狀元神洞」,首先說是因為此處曾出過一名叫施肩吾的狀元。施肩吾,這個名字耳熟,古代文學史里接觸過,但具體何作卻不甚明了。經查,方知是做畢業論文《研究》時查遊仙詩接觸過他,見過他的《及第後夜訪月仙子》及《贈女道士鄭玉華二首》等幾首,根據今人對古人「仙」的闡釋,看來這被浙江人引以為豪的狀元是一位風流才子無疑。此施肩吾唐穆宗元和十五年(820)登進士第。另外北宋也有個道士名施肩吾。既然是「狀元神洞」,則應是前「施」。

據導遊說叫「狀元神洞」的另一個原因是要想成為「狀元」必要經歷十年寒窗苦讀,而要成功爬過這個「神洞」也須經歷一些磨難——這也一度成為攀爬過程中導遊安撫遊客的說辭——有些地方甚至要手腳並用。據說此處沙石已具有一定的靈性,雖不像經女媧之手的靈石具有補天之效能,倒也似寶玉那塊含在嘴裡的玉般冬暖夏涼,且多了保佑子女成才的功效。一些遊客對「狀元神洞」的特性不以為然,但導遊神乎其神道:「你不要不信,山腳十多戶人家的小孩都在北大、清華……」當然,是否真如其說也未曾考證,但這樣一來購買「神石」的遊客倒不少。

於是幾個旅遊團隊的人都在洞口聚集,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按導遊的要求帽檐朝後、背包掛前、老人幼兒心臟病高血壓者靠邊站……一切準備就緒,導遊卻還是不讓入洞,說是洞內人太多,現在進入勢必會被堵住。終於放行了!大家齊齊湧入,剛開始一切順利,到了一處稍顯寬綽的地方隊伍卻止步不前了!停留的地方是一處不規則的平地,左邊是凹下去的水槽,右邊是微微潤濕的凹凸不平的石壁,看不清前方的形勢——人心便有些惶惶。一時之間,大小孩的故意搞怪聲,大人的安慰聲,成年人獨有的粗重的呼吸聲,彙集在一起成了一曲奇特的交響樂。時間繼續,前進卻是無望,於是有些人扛不住撤了。剩下的人們相互安慰著,找出一些隊伍停滯的理由,既說服隊友,更說服自己;靠近水槽邊的人便主動當起了「交警」:「不能再往邊上走啦——」;有的乾脆話起家常:是跟團隊來的還是自己來的,從哪來的之類,見到小孩,便會說:「爬了『狀元神洞』,以後要考狀元啊!」小孩自是一臉疑惑,於是家長忙不迭地解釋「狀元」之意——前後都是人,在這個狹小的空間里,人和人又恢復了往日的信任,關係變得純粹而自然。人多,人人都想向前,但人與人之間卻又是謙讓的,秩序並不亂。好不容易挪過那片闊地,便來到了一架豎直放著的梯前,洞的大小隻容得下這架梯,梯的寬度只容得下一人,這樣便可以很好地解釋為什麼隊伍前進得如此緩慢了。好比一個大壺,有著大口子,大容量,但卻只有一個又瘦又長甚至是拐著彎的壺嘴,這樣一來,入水快,出水的速度卻是慢之又慢了。

手腳並用出「壺嘴」後,由「壺」中的境遇想起了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雖然「狀元神洞」洞口並無奇特亮麗的景色在等著,但出洞後的滿心歡喜卻是繞道而行的人無法體會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林小梅 的精彩文章:

TAG:山林小梅 |